杨舟平 | 茶 缘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小时候没有茶的概念,现在想起来主要缘于物质的匮乏和思维的短视。及至上小学了,有一年春节前,父亲从城里置办回来的年货中,用黄纸包着一堆黑乎乎的东西,父亲说:“这是茶叶,大领导才喝的东西,喝水时放一点很有味道。”接着又对我们姐弟三人说:“现在先不能喝,留着!到大年初一以后喝,主要用来招呼亲戚。”记得那时招待重要客人,大人往往在水杯里放红糖一类的食品,招呼一般客人就用白开水。我于是日日盼新年快点到来,因为除有好吃的、新衣穿外,还可以喝这“黑乎乎”叫茶的东西。
终于等到大年初一了,早上吃完臊子面(那时好像不吃饺子,可能是吃不起饺子,也或许是习俗故),父亲用家里的大搪瓷缸子,小心翼翼地捏了一小撮茶叶放到里面,然后再往缸子里倒满开水,最后再盖上缸盖,神神秘秘地说:“得捂一会喝,茶水才有味道,这是我在部队时给首长泡茶时学的”,大约过了吃一碗面的功夫,父亲终于揭开缸子盖说:“都喝喝!尝尝味道,小心别烫着”终于轮到我喝了,我张嘴大喝了一口,因有点烫又舍不得吐出来就咽下去了,茶水烫得我眼泪流出来了,嗷嗷直叫,母亲急得边抚摸我的脊背边说“慢点喝!”我说:“我还没尝出味道,我要再喝一口”,有了第一口的教训,第二口喝时我就少喝了点,刚喝完立马摇头说:“太难喝了,就跟喝药一样”,父亲却说:“这么贵的东西,好喝!到底是娃娃伙尝不出好坏”,不管父亲怎么说,从此我再不喝那“黑乎乎”的叫茶的东西。
上初中了,学《中国地理》,地理老师口中又提到了“茶”,不知怎的,我对书中对各地茶的介绍竟很感兴趣,什么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洞庭碧螺春等等,虽没见过这些茶叶,但对茶名竟背得滚瓜烂熟,慢慢地我居然对茶叶感起了兴趣,只要有文章牵扯到茶,我忍不住要多读几遍,力求记下有关茶的知识,还知道了“茶圣”——陆羽,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也知道了茶对身体的保健作用,因在古代茶与药类似,但我仍拒绝喝茶。
正儿八经喝茶是在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外出,不管去单位还是私人家里,见面后对方基本招待就是递烟敬茶,我对抽烟天生的排斥,要是再不喝茶似乎工作无法开展,于是慢慢开始喝茶,记忆中当时我们当地人大多喝的是一种名叫陕青的茶叶,叶黑、芽硬,蜷曲,泡出的茶水呈黄绿色,略带黑,味苦,因为已知道喝茶对身体有益,就这样硬喝上了,慢慢地居然喝水不放茶叶竟没法喝,于是开始自己买茶叶,去百货商店一看(上世纪八十、甚至九十年代似乎没有超市和茶叶专卖店的概念),才亲眼看到茶叶的好多品种,而且价位各不相同,据售货员讲,品种、价位不同,自然味道不同,价位高的自然味道好喝,我也相信“人不识货钱识货”、“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就买了些价位中等的大概是陕青一类的普通茶叶,就这样渐渐地自己喝水、招待客人已离不开茶了。
再后来,到南方出差,发现满大街都是茶店和茶房,南方人对喝茶有句口头禅:“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可见南方人对茶的依赖。第一次见南方人喝那种叫功夫茶,泡茶很有仪式感,很小的茶碗盛茶,一口就能喝完,南方人笑话我们北方人喝茶叫牛饮,我感觉那种功夫茶确实好喝,不但口感好而且很回味,每每出差总要给家里买些茶叶回来,而且也知道了茶叶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我国主要是在江南一带,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不发酵)、黄茶(微发酵)、白茶(轻度发酵)、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茶叶、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
大概2000年左右,当时社会上流行炒股、炒黄金、炒公司,炒这炒那的,就连我感兴趣的茶叶,尤其听说云南的普洱陈茶也被列入炒的行列,甚至听说每斤炒到上百万元,媒体也是漫天“轰炸”,真是奇了怪了?!
我于是又开始关注普洱茶,也源于普洱茶在当今我国名茶中颇具代表性、更具文化气息。2005年秋季去云南旅游,在当地茶店,到处都是卖普洱茶的,导游还特地提醒我们,要去正规茶店买真的普洱茶,以防上当。我们还被导游带去参观了两家普洱茶厂,目睹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最后被安排在茶艺室品茶。身着当地民族服饰的美女茶艺师动作娴熟优美地洗茶、泡茶,然后用很精美的茶碗递给我们每个人喝,袅袅的茶香顿时弥漫整个房间,黄亮的茶水盛在精美的青花瓷茶碗里,茶艺师说:“先不要喝,先闻一下味道”,我算是第一次闻到了如此沁人心脾的味道,一股说不出的芳香,带有丝丝好闻的药香味,终于喝上了传说中的普洱茶,温润甜滑,余味似有姜芽儿的清鲜,香气悠长,如梦如幻。
从茶艺师口中才知道:在云南有个叫“普洱”的地方,盛产茶叶,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脸”、“步日部”,到清代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称“普茶”。按制法分生茶和熟茶,按存放方式分干仓和湿仓,按外形分饼茶、沱茶、砖茶等等,还知道了如何泡制普洱茶,普洱茶能增进身体健康云云,我只记得:“坚持喝对胃很有好处”这句话,算是从专业方面认识普洱茶了,返程时我还专门买了一块带有“福”字图案,背面“鹰”图案的制作考究的普洱饼茶,这块饼茶至今还挂在我的书房。后来也许因为胃不舒服,就开始专门喝普洱茶了,奇怪,我的胃病竟慢慢好起来了。
今年早些时候,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次茶会,正巧茶艺表演也是冲泡普洱茶,从茶艺师精湛优雅的泡茶技艺,边泡边解读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方知自己对“普洱”了解的肤浅。茶艺师给我们冲泡的是一款名为柔驰的普洱,我对此茶尤感兴趣,光“柔驰”这个名字,就让人玩味不已,我立刻沉醉在琥珀红浓浓的晶莹世界里,空气中弥漫着股股茶香醉人的味道,深深啜饮、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啊,所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壶中日月长”,我仿佛瞬间懂了!也知道了这款茶的发明者吴啓英大师和传承者魏晓峰先生研制推广这款茶的艰辛,正是她(他)们使普洱茶名扬天下,吴先生也因此被誉为“现代普洱茶之母”。据载,香港一著名茶楼中有这样一幅楹联:“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迷香荡浊尘。”茶联中提及的都是我国名茶,但在香港人心目中,首屈一指的则是云南普洱茶,香港的大小茶庄中无一不以普洱茶作为招牌,炫耀于市,招徕顾客。
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普洱茶对身体的益处已不言而喻。在云南,普洱茶讲究越陈越好,被誉为“能喝的古董”。林清玄说:“喝完茶,我们再度走向人间,带着茶的清香,爱也清了,心也清了。喝完茶,我们再度走入风尘,带着云水的轻松,行囊也轻了,步履也轻了。”俗话说:“万丈豪情一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酒是越喝越兴奋,茶是越喝越清醒”。茶,一种伴随着中国文化成长的饮品,从远古到现代始终浸泡着人类的生活,滋润着国人的心灵,从野山杂树到阆苑仙葩,在中国人精心选育种植了几千年后,茶已经发展为品种众多口味各异的玉露琼浆,中国人种茶、爱茶、饮茶、斗茶----生活中几乎不可一日无茶。在中国,与其说喝茶,不如说饮茶,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生活。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基层法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4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岁月随想】。
【悦读推荐】
文字编辑: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本期组稿:亢小娟
投
稿
须
知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示例:
△点击可放大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5.作者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6.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组稿编辑进行初审,经编辑讨论后,决定是否发表。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稿件一经推出,作者可自行订阅“时光捡漏”公众号查看。若自投稿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7.编辑有权按照各栏目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修改、编辑和配图。作者若对文中配图有特定要求,请投稿时将配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8.“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作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通过微信红包(或代缴电话费)为作者发放稿酬。为了鼓励中学生的文学爱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直接按照打赏金额的50%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
9.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返还期为7天,请作者耐心等待。
10.投稿作者请自行添加编辑微信领取稿费: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