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征文】刘建生 | 家乡美味——苜蓿麦饭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07-30

您生活的笔记本

点击悦读更多精彩

关注


家乡美味——苜蓿麦饭

文 | 刘建生


也许是“巴倒烫”杯美食征文大赛触动了我的味蕾,勾起了我的馋虫,这几天我除了迫不及待地欣赏公众号陆续推出的精美征文作品外,满脑子想的几乎全是美食。尽管为了减肥我每天早晨开始坚持晨跑,也准备节食,但走在大街上,各种美食——山水泉蒸饺和包子、渭南水盆羊肉、巴倒烫撸串串、跳水鱼……各种美食的诱惑还是令我垂涎三尺、难以抵挡。忽然,我也有了参赛的冲动。写什么呢?地软包子、山药、浆水面、臊子面、豆花泡馍、酿米、削筋等各种我想写的素材,早被文友们捷足先登了。那就另辟蹊径吧!我苦思冥想,忽然,反复筛选后有一种美食好像还没人写过,那就是留在童年记忆里依然令人唇齿留香的苜蓿麦饭。

顿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家乡--柳林镇西沟村儿时那层层梯田里鲜嫩的苜蓿。初春时节,几场春雨过后,苜蓿芽探头探脑地钻出了酥软的土地,欣喜地打量着生机盎然的世界。夏季,半人高的苜蓿厚厚实实地铺在地里,串串紫色的花朵香气浓郁四溢,惹得蜜蜂嗡嗡作响前来采蜜,吸引着各种花色、大小不一的彩蝶密密匝匝铺满了苜蓿花,只需轻轻捏住翅膀,那些贪食花蜜的美丽精灵便唾手可得。秋季,稍显老枯的三镰、四镰苜蓿依旧是老黄牛的最爱。冬季,早就割光的苜蓿地里白雪皑皑,然而厚雪之下粗壮的苜蓿根早已在为来年的吐芽养精蓄锐。温暖的牛房里,老黄牛悠闲地嚼食着苜蓿杆,就像孩子吃方便面般津津有味。

做苜蓿麦饭,当然是初春时节的嫩苜蓿,因为那个时候苜蓿最胖,最鲜美,蛋白质含量最高。

“妈妈,我想吃苜蓿麦饭。豆娃说他妈给他昨天早上做了,香得很!”我央求妈妈。

“好好好,妈就给我娃做!”妈妈满口答应。

做苜蓿麦饭工序也不复杂。第一道工序是掐苜蓿。于是,第二天的早晨,迎着晨曦,踩着晨露,挎着篮子,拿着小刀,妈妈走进了我家远在三里外嘴嘴坡的苜蓿地。她蹲在地里,挑选最胖最嫩的苜蓿麻利地掐起来。往往靠地边、塄坎根的苜蓿芽最壮、最长。接着是择菜。妈妈把苜蓿菜倒在簸箕里仔细翻检,拣出混杂的草丝,还要将过长的老茎掐掉。然后,再用簸箕簸几下,把碎叶除去。该淘洗苜蓿菜了。水缸里是从沟里挑回来的甜美的泉水。翠绿的苜蓿菜在清澈的泉水里反复淘洗,直至淘菜水由浑浊变得清澈,就说明苜蓿菜淘干净了。捞出菜,搁在蒸屉上,让水沥干。妈妈端来盆子,把苜蓿放入盆,拌上干面粉,然后一半撒上盐、五香粉,做五香的。另一半不放任何调料,做原味的。接着,各自搭在蒸屉里像蒸馒头一样蒸15——20分钟,再停下火捂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吃苜蓿麦饭是一种美的享受。揭开锅盖,热气腾腾,一股苜蓿麦饭的清香顿时弥漫开来,叫人口水直流。这种香味很浓,有时甚至在院子里、头门外就可以闻到,鼻子灵的人由此就可以判断出谁家做苜蓿麦饭了。等热气散尽,你就会发现蒸熟的苜蓿已经由绿变黄,沾着的面粉也由雪白变成淡黄,二者早已融为絮状。它有荤素两种吃法:荤吃就是把蒸熟的五香麦饭盛到碗里,趁热拌上热臊子肉。苜蓿麦饭吃起来柔筋筋的,清香可口。臊子肉里撒有辣椒面,红色辣子油的渗入,加上苜蓿麦饭中夹杂着的肉丁,使这道家常饭陡然增色。用筷子刨着吃,很像吃米饭,十分过瘾,动作很优雅上档次,这也往往是有钱人的富贵吃法。另一种吃法是直接把原味麦饭盛在碗里,不加任何佐料,苜蓿清淡爽口,苜蓿里透着天然麦面香,面团里又融尽了苜蓿特有的清香,“天然去雕饰”,真乃人间美味。

儿时,妈妈做的苜蓿麦饭,至今使人那么回味,那么留恋。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它承载着浓浓的母爱,它记录着一段历史。如今,父母被我接到县城居住已经10年了,我们在富强花园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有了自己的私家车。每到春季,当超市里、大街小巷开始卖苜蓿菜的时候,妈妈都会掏高价买一些苜蓿,在天然气灶上蒸一点苜蓿麦饭打打牙祭、换换口味。看着大家一抢而光、大快朵颐时,两鬓斑白的母亲就会满足的吃着、笑着,仿佛完成了一件壮举。

于是,儿时吃苜蓿麦饭的点滴,又会在母子间的絮叨中逐渐还原放大,愈加清晰。原来,我小时候经常吃苜蓿麦饭,一方面是因为它好吃易做,另一方面是粮食欠缺。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小时候妈妈还常做“南瓜盖被”(把南瓜切成小块,放入锅里炒,等加入盐、辣椒、花椒,加上水之后,擀一张圆圆的面饼蒙在瓜菜上捂,等菜炒熟,面饼也被蒸汽捂熟了。用锅铲竖着切割成大小均匀的菱形,和瓜菜搅拌均匀)。苜蓿麦饭和“南瓜盖被”,都是“瓜菜代”的时代产物。儿时的我懵懵懂懂,难以理解父辈们历经自然灾害、年馑时所受的苦难。

“你小时候,生产队开始解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到地的农民干劲十足。在那牛耕时代,庄稼人把牛当宝贝。为了把牛喂壮实,家家户户把偏远的坡地种上了苜蓿。因为苜蓿富含营养,叶、茎、根几乎全是宝,都是喂牛的绝佳饲料,所以,家家户户把苜蓿地看得严……”我坐在妈妈身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童年的记忆逐渐被唤醒。

“苜蓿保卫战”堪称我童年记忆里的经典片段。我上小学时,每当下午放学,就和伙伴们提着篮子一路飞奔,去看自己家的苜蓿地有无偷菜贼。因为一沟之隔的千阳闫底下、柳沟村苜蓿少,所以女人娃娃会长途奔袭,趁人不注意偷掐苜蓿菜。虽说苜蓿像韭菜一样会割了一茬长一茬,但掐了顶的苜蓿自然长得就慢了。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屏声静气侦查,很快发现“阙塆”秋平家苜蓿地里蹲着十几个偷菜的女人娃娃,大的已经是少妇,小的八九岁,我赫然发现二舅家的表妹芳云、舅舅本家外号“地路路”( 一种善于掘土的昆虫,前肢粗壮)的表妹李红珍。于是,我向队长张春田求情,放过表妹俩一马。谁料他铁面无私,居然说为了保护咱们村财产,就要敢于和坏人坏事勇敢斗争,就要不徇私情。搞笑的是,他刚慷慨陈词完,就发现“敌人”中有他未过门的婶婶。他红着脸也让大家战斗中对那个穿红棉袄的大姑娘网开一面。我们当然不答应。于是,就有男孩子站在塄坎上居高临下庄严宣布,警告来犯之敌赶紧撤离。谁料那些娘们根本不把我们这些毛孩子放在眼里,吃吃偷笑,手里不停。于是,我们冲下塄坎,野蛮地抢菜,看着表妹辛辛苦苦掐的菜被伙伴们抢走,我大声制止却无人肯听,张春田就是抢我表妹苜蓿菜的元凶。我一气之下也抢走了他婶婶的菜。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恶。接着开始驱离,好说人家不听,逐渐演变为骂仗,最后她们被我们用土块追打着从鸿沟的陡峭山路狼狈逃窜。

悲剧发生了。被打疼的年龄稍大点的为首的一个姑娘火了,领着娘子军突然折回,气愤地质问:“一步临近滴,沾亲带故滴,掐点烂苜蓿菜没收就没收,打人干啥?有没有王法?”她杏目圆睁,胸脯气得一起一伏,手里攥着一块料缰石,那气势顿时把我们镇住了。“偷我们西沟村的苜蓿菜还有理了?”我方一个大个子男孩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开始和这个铁齿铜牙的女子理论,很快就厮打在一起。“哎呀——”男孩子一声惨叫,只见他双手捂着额头,殷红的鲜血顿时顺着额头流了一脸。那位用料僵石砸人的倔强姑娘见闯了祸也傻了眼。气氛顿时凝重起来。闻讯赶来的男孩父母见宝贝独子头部受伤,心疼得直掉泪,对那个女的厉声训斥后作出裁定:行凶打人者扣留,其余人回家带口信给她父母赎人。结果那位女汉子勾着头、红着脸被扣留在受害者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由父母交了医药费、说尽好话、保证再不发生类似事情后悻悻带回。没想到一场热爱家乡的苜蓿保卫战,居然演变成一场村与村、县与县之间的战争。反思之余,我们也感觉做得太过分了。当然,我再也不敢去舅家了。因为事后去了一次,表妹指着我说:“就是他领着他村里的男娃抢我们苜蓿菜,还骂人、打人!”于是,大人们嗔怪地笑着说“磨镰水”六亲不认,臊得我再也不敢去舅家了。

时过境迁,城镇化的推进,使村子里十室九空。人呢?都在凤翔县城或者宝鸡买房居住了。牛呢?早被“东方红”、“雷沃”“谷神”等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取代了。以前家乡偏远的苜蓿地,早在退耕还林大潮中成为郁郁葱葱的柏树林。有些坡地,在脱贫攻坚中栽植了矮化核桃,种植了中药紫苏。苜蓿地越来越少了。因为贫困户养牛国家有每头牛3000元补贴,张大伯等几户又开始种植苜蓿。我家一块苜蓿地,爸爸让张伯伯无偿割着喂牛。每逢清明节回老家上坟,就会看见一辆辆私家车上下来的城里人,会热情地给留守户散发红好猫。留守户也会热情地端出自家蒸的苜蓿麦饭,让城里人尝尝,还会给一塑料袋苜蓿菜,或者拔些葱、割些韭菜慷慨赠送,并大方地说苜蓿菜不够的话去地里尽着掐。临回时,城里人也会热情邀请留守者如果进城,请坐顺风车。

我常常想,普通不过的苜蓿菜啊,承载着乡村的变迁、历史的变革。“偷苜蓿——护苜蓿——送苜蓿”的变化,其实是改革开放的缩影。40年前,刚包产到户的农民温饱尚未解决,所以对苜蓿菜看得较重,所以才有了偷苜蓿、护苜蓿的举动。听说邻村一个中年男子半夜背着背篓偷割别人家苜蓿被追下悬崖,摔断了脊柱,终生瘫痪。还有一位教师老远看见自家苜蓿地一个老汉偷割苜蓿,大声呵斥制止居然纹丝不动。骂骂咧咧着走近一看,原来是临近的岳父大人,遂红着脸赔不是,帮岳父割苜蓿,还帮着把一背篓背回岳父家。改革开放犹如神奇的魔术师,使昔日穷苦的老百姓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蓝黑为主的土布到现在的服装店林立、衣裳时尚光鲜、注重品牌;由以前的粗茶淡饭到如今的饭不重样、反季节蔬菜超市里尽着挑选;由以前的土窑洞、土坯房到如今的高楼大厦;由以前的“11”路公共汽车(指步行,两条腿像11)到现在私家轿车、越野车四处旅游。正如《春天的故事》里唱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每当《春天的故事》那优美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我就心潮澎湃,眼前不由得浮现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睿智的目光、和蔼的笑容,心里对改革开放充满了无限感激,更是对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感恩不尽,对为老百姓带来巨大福祉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不尽。

如今,吃苜蓿麦饭,竟然成了一种奢望!苜蓿麦饭啊!儿时的美味!苜蓿麦饭啊!常常勾起人缕缕乡愁!每当在楼房阳台举目北望,回忆着儿时吃苜蓿麦饭的情景,我不禁热泪盈眶: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改革开放的成果要倍加珍惜。虽说如今物质生活极大地得到了满足,但我们更应该感恩惜福不忘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巴倒烫杯”我与美食的故事

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

为了发扬和传承家乡美食文化,【时光捡漏】公众号携手巴倒烫串串火锅店,共同发起“巴倒烫杯”我与美食的故事征文活动,面向所有文学爱好者,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美食,信奉人生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信念,用文字讲述自己曾与美食邂逅的故事。我们可以说大餐,亦可记述普通不过的一碗手擀面。我们看重的不是华丽诱人的词句堆砌,而是美食后面最能打动人的故事!


参与办法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作品标题以【美食征文】前缀,可以添加图片。


征文期限

征稿日期:2018年7月26日——8月5日止

推文日期:2018年7月28日——8月8日


评选方法

本次征文分二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文章阅读量为基础,结果乘70%,作为基础分。

第二阶段:所有作品采取网络投票方式,最终票数乘30%,作为附加分。

作品最终得分=基础分+附加分


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

奖励面值500元的巴倒烫代金券一张,此代金券可同时在信滋餐饮、山水泉与巴倒烫任一店使用,并长期享受八八折的VIP待遇。


二等奖6名

奖励面值300元的巴倒烫代金券一张,使用方法和范围同上。


三等奖10名

奖励面值200元的巴倒烫代金券一张,使用方法和范围同上。


优秀奖若干名

奖励价值百元的西府特产礼盒一份。


July 26, 2018


July 27, 2018DELICIOUS     FOOD美味诱惑


关于巴倒烫、山水泉、信滋餐饮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凤翔山水泉蒸饺

电话:0917-8920999

地址:凤翔县南环路老电力局对面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巴倒烫串串火锅(西区店)

地 址:凤翔县西区大道(市民中心对面)

订餐电话:0917-7788899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海子坡信滋品道

电话:0917-7526666

地址:凤翔县大海子村路口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地址:凤翔县雍兴路大转盘钟楼美食城

巴倒烫小火锅 

电话:7211958

地址:凤翔县东湖口东湖广场东侧




【美食征文】彭江红 | 妈妈的臊子面

【美食征文】李 荣 | 夏日美食蘸水面

【美食征文】宋力行 | 人间滋味,山药地软

【美食征文】刘建生 | 巴倒烫——我的最爱

【美食征文】柳如烟 | 难以忘怀的美味

【美食征文】李 莉 | 这一碗豆花泡馍

【美食征文】文周锁 | 从死面饼子到臊子面

【美食征文】杨云云 | 母亲的刀削面

【美食征文】汪 鸿 | 清凉浆水话美食

【美食征文】薛永利 | 酿米是道菜

【美食征文】刘晓兰 | 装在纸箱中的手擀面

【美食征文】宋秦力 | 背着锅盔去上学

【美食征文】赵小明 | 天下美味娘做成

【美食征文】麻永斌 | 一碗驴耳朵削筋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8月中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


给作者打CALL各位小伙伴们,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字,您可以给他(她)打赏,亦可点击文章底部的投放广告,不用购物,只需点击进入,您的心意会由广告投放商转赠作者本人,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