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坛周记 | 基底动脉闭塞开通失败一例

2017-04-07 吴岩峰 李红闪 等 神经介入在线
点击「神经介入在线」可快速关注

作者 | 吴岩峰、李红闪、李晓青、马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导读

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尚不支持对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疾患的血管内开通治疗,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术中不可预测因素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我们亦对一些有治疗指征的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详见:喵主编寄语 |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开展开通治疗,但亦有不成功的病例。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近端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失败的病例。


病例详情

病情信息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作性头晕、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抬举、持物困难,左下肢站立、行走不能),持续2分钟症状自行缓解,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均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较前加重,持续不缓解,伴恶心、呕吐1次,就诊当地医院,就诊过程中出现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行头颅MR示右侧小脑新发梗死灶(图1)。


图1


MRA示基底动脉中远段浅淡显影,近段显影欠佳,考虑闭塞或者重度狭窄可能(图2)。


图2


CTA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显影不佳(图3)。


图3


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期间未再出现头晕发作,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肢体无力症状部分好转。入院前2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多次,至当地医院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输液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持续2小时左右缓解。期间复查核磁示新发病灶较前增多,脑干及中脑受累(图4)。


图4


为进一步行血管内治疗收住我科。给予阿司匹林(100mg 1/日)、西洛他唑(100mg 2/日)(患者外院检查提示氯吡格雷基因为慢代谢型)、立普妥20mg 1/日等药物治疗。入院第二日患者突发反应迟钝、左侧肢体无力加重,持续十余分钟后缓解,伴短暂失忆。


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有长期吸烟史。


入院时神经系统查体:构音障碍,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侧Chaddock征阳性。


入院后查血栓弹力图:AA 93.6%。LDL 2.28mmol/L。


入院复查头颅CT(图5):右小脑半球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局部边界尚清。脑干局部密度不均匀。


图5


CTA(图6):右椎动脉颅内段、左椎动脉部分颅内段未见显影。基底动脉仅局部纤细显影,大部分节段未见显影。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双大脑后动脉纤细、部分节段显影不清。 


图6


CTP(图7):脑干、右小脑半球、双顶枕、双颞叶偏下部灌注异常,CBF降低、CBV升高,MTT、TTP延长。


图7


高分辨核磁成像(图8):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管壁不均匀增厚、其内呈等低信号;注药后管壁见异常强化高信号。考虑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管壁不均匀增厚伴强化;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


图8


术前DSA:左椎动脉优势,左椎动脉V4段未见顺向显影(图9)。


图9


右椎动脉V4段管壁不光滑,基底动脉近端闭塞,中段经穿支动脉见代偿显影(图10)。


图10


基底动脉尖经左小脑下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间代偿显影(图11)。


图11


前循环未见明显向基底动脉的代偿(图12)。


图12


术前讨论

1. 患者后循环卒中,责任血管系基底动脉近端闭塞,鉴于患者病史尚短,考虑闭塞时间可能比较短。结合DSA,CTA和高分辨核磁,考虑闭塞段比较短,有血管内开通可能。


2. 闭塞段远端基底动脉直径较细,目测小于2mm左右,不适合放置球囊扩张支架,可在小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放置经导管释放的自膨支架。


3. 治疗风险包括:过病变引发的血管夹层、导丝误入穿支、扩张致血管破裂、治疗成功后的高灌注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5F导引导管至右椎动脉V2段以远,造影示基底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图13)。


图13


沿导引导管送入Synchro(0.014″200cm)微导丝+Echelon-10微导管至基底动脉近端,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能进入闭塞段内,但不能通过基底动脉闭塞段,造影可显示微导丝的头端距闭塞远端管腔尚有1-2mm距离,此时继续前进微导丝有较大阻力(图14,15)。


图14

图15


更换Transend微导丝也未获成功,反复操作数次后均未获成功,担心继续操作有夹层和血管穿孔危险,遂结束手术(图16)。


图16


术后患者清醒后查体同术前。


总结

1. 本例基底动脉闭塞,操作过程中未能越过病变,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闭塞段虽短(小于1cm),但斑块较硬,本例中使用的微导丝可能无法穿越闭塞段。② 微导丝+微导管可能在穿越闭塞起始段时就进入了内皮下(假腔),致使微导丝虽接近闭塞远端,但不能进入真腔。


2. 对于这类型患者,术中尽量避免反复操作,适时中止治疗是理性选择。


相关阅读

穿越黑暗——复杂前交通动脉瘤1例

不尽人意的等待,只为再一次的美丽绽放——LICA闭塞后择期开通治疗1例

远程缺血预适应技术在支架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天坛周记 | 左椎动脉V4段长段重度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此路不通,绝处逢生

CINS 2016 病例展 | 脑梗死支架取栓病例分享

征战 | Trevo急诊取栓病例大赛,等你来!

邀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

喵主编寄语 |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sjjrzx@hh-medic.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