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古诗词100集》31 李白《独坐敬亭山》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独坐敬亭山 

【唐】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位伟大的诗人就是人类的一颗伟大心灵。这颗伟大心灵的每一声哼鸣都是人类灵魂和人类精神的咏叹,因此,一首伟大的诗作会超越时空,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就会拨动你的心弦。

 

李太白这首平实恬静的《独坐敬亭山》就是一首永恒拨动人们心弦的杰作。

 

唐天宝十二年秋,公元753年,李白在敬亭山上吟唱这首诗作,其时距他离开京城长安已经整整十年。十年前,这位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诗人,进京不过两年就被“诏许归山,赐金放还”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那其实是诗人的自我放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人独坐敬亭山,看鸟儿飞向远方,不见踪影,看寂寥的长空,一片白云闲适的漂浮。动静、虚实、色空、统统都合为一体,就在这片刻的直观中,诗人感受到了运动着的时空景象,似乎只是为了呈现那不朽者——凝冻着的永恒。诗人就在这种与自然双向的对话中,寻求着一种瞬刻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六朝以来为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境界——禅。

 

诗人由群鸟的不见踪迹,孤云的悠闲自在,在动的现象中领悟那种永恒不动的静的本体。从而进入佛我同一、物己双忘、宇宙与心灵合一的异常奇妙、美丽愉快、神秘的精神境界,即所谓的“禅意”。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飞云去之后,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两者相望,心灵与自然合为一体,在自然中得到停歇,心似乎消失了,只有大自然纷繁美丽的景色。诗人是在领悟自由的存在,感受动静相宜、无心、无念的妙悟。

 

自盛唐李太白开始,中国传统文人真正开始了人与自然的与心灵的对话,开始了任何山水的守望。禅的出现使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获得了另一次的丰富,使这种千年的守望成为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境界,而内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读了花开草长,鸢飞鱼跃,物我相望,云去鸟飞,就读了李太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天水,生中亚碎叶,5岁随父迁居四川江油。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想象奇特、雄奇奔放、清新俊逸,。被称作“诗仙”。

 

李白曾七游敬亭山,最后一次吟此诗《独坐敬亭山》。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自南齐诗人谢朓始汇集了天下诗人的歌咏,人称“江南诗山”。唐明皇胞妹——玉真公主曾于此修行,因此有李太白七访敬亭山不为山而为情的传说。其实绕山东流的水阳江旧时通芜湖,达长江,笃信道教的诗人由此捷径寻访道教名山,应该不为谈情而论道。古时山上寺观数十,香火极盛,今多塌毁,往日风采不再,为重现诗境,坚持唯美追求,我们冒酷暑,遍寻江、浙、皖三省完成此诗的评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往期链接:

01. 骆宾王《咏鹅》赏析

02.《清明》杜牧

03.《山居秋暝》王维

04.《静夜思》李白

05.《凉州词》王之涣

06.《悯农》李绅

07.一去二三里

08.《寻隐者不遇》贾岛

09.《春晓》孟浩然

10.《登鹳雀楼》王之涣

1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3.《中华古诗词100集》013  古风二首之一

14.《中华古诗词100集》014 李白《夜宿山寺》

15.《中华古诗词100集》15 张俞《蚕妇》

16.《中华古诗词100集》16 王安石《梅花》

17.《中华古诗词100集》017 柳宗元《江雪》

18.《中华古诗词100集》018  白居易《池上》

19.《中华古诗词100集》019  贺知章《咏柳》

20.《中华古诗词100集》 020 北朝民歌《敕勒歌》

21.《中华古诗词100集》21  王翰《凉州词》

22.《中华古诗词100集》22  袁枚《所见》

23.《中华古诗词100集》23 杨万里《小池》

24.《中华古诗词100集》24 高鼎《村居》

25.《中华古诗词100集》25 范仲淹《江上渔者》

26.《中华古诗词100集》26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7.《中华古诗词100集》27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8.《中华古诗词100集》28 白居易《鸟》

29.《中华古诗词100集》29 王维《鹿柴》

30.《中华古诗词100集》30 元稹《菊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