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古诗词100集》29 王维《鹿柴》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郦波解读:《鹿柴》王维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是诗人,也是卓然成风的画家。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经由衷地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

 

《鹿砦(ZHAI四声)》具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最重要特点,即:鲜明的视觉性,和同样鲜明的禅意。诗作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然而又未必真空。

 

次句“但闻人语响”境界顿出,万籁俱寂,却并非死寂。“但闻”二字将一切声响统统排除,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似乎打破了寂静,人语过后,空山却复归万籁俱寂的境界,愈显整体的寂静。

 

三四两句由上联的“声”而入下联的“色”。“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反衬深林的幽深清静。按理,描写幽暗的境界应该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写“返景入深林”,乍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深更加突出。一抹余晖转瞬逝去,接踵而来的便是更加悠长的幽暗和沉寂。

 

前一联以人声反衬空寂,后一联以光亮反衬幽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确富于视觉之神韵,又充盈着鲜明的禅意。

 

王维与他同一时代的大多诗人一样认为人与天的结构相同,自然界使人们享受到一种自由自在的欢乐,对自然的回归也就意味着对人生自由的回归。晚年的王维常常在山林溪壑之中凝神关注着大自然中万物的动、静、生、息,沉潜到自然的幽深之处,感悟着某种不可言喻的内在生命的存在。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幽静之极又生趣盎然。一切都是动的,一切又是永恒的宁静。色即是空,动就是静,实也是虚…… 心与自然合为一体,在瞬刻的直觉中获得永恒。

 

正由于此,王维的许多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的诗作 反而比某些“禅诗”更接近对永恒存在的瞬刻感悟。一片绿叶,一朵山花,一泓飞瀑都是人类生命的对应物,都因平常而不朽。花开水流,鸟飞叶落,都体现为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境界。

 

王维(700——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少聪慧,通音律,工书画,人称南宗画派之祖。其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盛唐时代的典型文化名人,诗作风格情调,前后期有显著区别。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01. 骆宾王《咏鹅》赏析

02.《清明》杜牧

03.《山居秋暝》王维

04.《静夜思》李白

05.《凉州词》王之涣

06.《悯农》李绅

07.一去二三里

08.《寻隐者不遇》贾岛

09.《春晓》孟浩然

10.《登鹳雀楼》王之涣

1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3.《中华古诗词100集》013  古风二首之一

14.《中华古诗词100集》014 李白《夜宿山寺》

15.《中华古诗词100集》15 张俞《蚕妇》

16.《中华古诗词100集》16 王安石《梅花》

17.《中华古诗词100集》017 柳宗元《江雪》

18.《中华古诗词100集》018  白居易《池上》

19.《中华古诗词100集》019  贺知章《咏柳》

20.《中华古诗词100集》 020 北朝民歌《敕勒歌》

21.《中华古诗词100集》21  王翰《凉州词》

22.《中华古诗词100集》22  袁枚《所见》

23.《中华古诗词100集》23 杨万里《小池》

24.《中华古诗词100集》24 高鼎《村居》

25.《中华古诗词100集》25 范仲淹《江上渔者》

26.《中华古诗词100集》26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7.《中华古诗词100集》27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8.《中华古诗词100集》28 白居易《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