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化】基于量子点气凝胶粒子间电荷转移增强的电化学发光

CBG资讯 CBG资讯 2023-03-16


导语


近几十年来,量子点(Quantum Dot, QD)的发光特性已被广泛用于LED、太阳能电池和生物医学诊断等领域。QD的发光不仅可以通过光激发和电激发产生,还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激发并使其发光,即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自2002年Allen Bard首次发现Si QD的ECL现象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在谐调发光体和共反应剂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大幅提高了ECL效率,而且促进了ECL技术的在分析检测方面的商业化。然而,相应的电化学激发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使得设计新型高效率ECL器件受到了很大限制。
目前,ECL体系通常包含发光体、共反应剂和电极,相应的电生自由基之间的电荷转移是ECL激发态产生的必经之路。目前,通常认为ECL激发态的产生会有两种电荷转移路径,即粒子内电荷转移(共反应剂-到-发光体)和粒子间电荷转移(发光体-到-发光体)。对于粒子内电荷转移,激子通过基态QD与共反应剂自由基之间的碰撞产生,这已被实验广泛验证。而对于粒子间电荷转移激子需通过QD正负自由基之间的碰撞产生该路径目前仍然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处于猜想阶段)。由于自由基的寿命极短,且自由扩散的自由基之间的碰撞是随机的,因此有效控制和阐明QD的ECL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制极具挑战。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有效识别ECL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制,进一步阐明ECL体系中激子产生的潜在机制,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蔡彬教授邹桂征教授联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Alexander Eychmüller教授采用定量水诱导凝胶化的量子点气凝胶作为新型ECL发光体利用量子点之间强电子耦合性质首次获得了粒子间电荷转移的直接实验证据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选择性增强的粒子间电荷转移的ECL增强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rparticle Charge-Transport-Enhanc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f Quantum-Dot Aerogels”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214487)。



前沿科研成果


不同于传统单分散QD的ECL,该工作将具有独特网状交联结构的CdSe QD气凝胶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并利用相邻QD之间的强电子耦合作用共同促进了QD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粒子间电荷转移势垒的存在,CdSe QD只能在与电极接触的QD上注入空穴,而在CdSe QD气凝胶中,远离电极的QD仍然可以被有效地氧化,这使得CdSe QD气凝胶的空穴注入过程更为有效。相较于CdSe QD,采用三乙醇胺(TEOA)作为共反应剂时,CdSe QD气凝胶的ECL效率可提高两个数量级(126倍)。相关结果证实了作者所提出的基于粒子间电荷转移的ECL机制。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进一步验证该ECL机制,作者还设计了一种CdSe-CdTe混合QD气凝胶结构,基于CdSe QD和CdTe QD所产生的不同激子及ECL性质,首次对粒子间电荷转移与粒子内电荷转移这两种ECL机制进行解耦。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研究表明,当采用2-(二丁基氨基)乙醇(DBAE)作为共反应剂时,DBAE·自由基到CdTe QD的电子注入是有效的,而CdSe QD和DBAE自由基之间的能量不匹配导致DBAE·自由基到CdSe QD的电子注入过程被完全抑制。尽管如此,作者在所设计的CdSe-CdTe混合QD气凝胶中成功观察到了CdSe QD和CdTe QD的ECL信号,表明DBAE·自由基可以将电子先行注入到 CdTe QD中,再将电子转移至CdSe QD以产生相应的激子和ECL。相关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基于粒子间电荷转移的ECL机制,QD的能带结构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均为该电荷转移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综上,本工作为设计和控制电荷转移机制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为设计基于QD气凝胶的下一代ECL器件提供了可能性,有望突破QD电生激子的机理研究,同时为新型QD气凝胶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化学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蔡彬教授、邹桂征教授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Alexander Eychmüller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高旭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生江国灿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蔡彬教授简介


蔡彬,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物理化学系(Summa cum laude),随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7-2019)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2019-2020)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11月起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Dr.-Walter-Seipp-Prize、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扬州大学俞磊教授课题组利用廉价的铜、铁复合“茶叶袋”型催化剂实现无配体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

中科院过程所朱庆山课题组AFM:流态化阳离子缺陷工程合成超高质量活性Pt单原子催化剂

北京化工大学程道建Journal of Catalysis:基于结构描述符的非金属掺杂MoS2析氢催化剂的筛选

南通大学吴丽教授课题组Chem. Sci.:可调谐的窄发射超亮AIEdots用于多路荧光成像

华南理工何春茂组和华科大廖荣臻组合作ACS Catal: 工程改造NO转运蛋白Nitrophorin 2用于催化烯烃环丙烷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