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资信:欲成就“信用评级第一股” 却频频“踩雷”违约债券受质疑

龙敏 中科财经 2022-10-19

近期,多起债券违约事件导致信用评级机构屡陷舆论旋涡。在此背景下,仍有评级机构卯足劲冲刺A股IPO。


11月30日,北京证监局发布了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表中提及,中信证券(600030.SH)和联合资信已于2020年11月20日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据交易商协会官网披露,除了联合资信,目前国内开展信用评级的机构主要包括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元资信”)、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若联合资信成功上市,将成为国内首家上市评级公司。


对于上市相关进展,联合资信投资服务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准备上市前的有关工作,但目前仅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还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有关准备进展情况公司将在适当时机对外公布。


然而近期,多起信用债违约、企业债务危机引发市场关注。众多违约事件背后,一些评级机构因此频繁“踩雷”。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45只披露评级机构的违约债项中,联合资信与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信评”)共涉及31只,占比高达68.8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信用债违约频发有特殊原因,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突发疫情冲击、需求收缩、产业链与供应链受阻,行业景气低迷等,对部分行业冲击严重且不平衡,部分企业现金流承压,财务状况脆弱,容易引发违约。但更深层次原因是这些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存在失衡、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内部管理不完善和信息披露不完全,以及国内部分评级机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A股将迎来首家信用评级机构


作为国内首家冲刺A股的信用评级机构,联合资信被推到聚光灯下。


联合资信官网显示,作为目前中国最具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联合资信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7月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对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评级,以及对上述各类经济主体发行的固定收益类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工具的评级。


联合资信的控股股东为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信用”),持股71.85%,另外,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持有联合资信24.15%的股份;海南联信嘉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最小,为4%。


为了冲刺IPO,联合资信在此前即已完成增资、股份制改造和业务整合。据联合信评此前发布的两份公告显示,2020年7月22日,联合资信将公司注册资本由5842.36万元增加至6085.7917万元,新增注册资本243.4317万元由海南联信嘉禾管理资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随后在9月17日,公司名称由“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变更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注册资本由6085.79万元变更为4.26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维持不变。


*联合信评官网发布的关于母公司变更注册金、股权结构等信息的公告截图


*联合信评官网发布的关于母公司变更名称的报告截图


据证监会官网公布的“完成首次备案的证券评级机构名录”,10月21日,联合资信完成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评级服务业务备案,成为完成首次备案的证券评级机构。紧接着,联合资信即对子公司业务进行整合。10月26日,联合资信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联合信评现有的证券评级业务及其对应的权利和义务全部由联合资信承继。


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表示,联合资信已经先后完成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机构备案和中国证监会资信评级机构业务备案。至此,联合资信已经具备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同时开展评级业务的完备资质,改变了过去由联合资信从事银行间市场评级业务,子公司联合信评从事交易所市场评级业务的分立局面。


除了联合资信,其他信用评级机构也对上市摩拳擦掌。11月11日,鹏元资信母公司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创业板发行上市文件获得受理,并早在5月11日与招商证券(600999.SH)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而且已完成了辅导工作。


信用评级属于金融服务行业,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均为上市公司。对此,联合资信投资服务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准备上市前的有关工作,但目前仅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还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有关准备进展情况公司将在适当时机对外公布。”



“踩雷”多只违约债券 


联合资信发展迅速。近5年以来,公司承揽项目数量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完成初次评级项目数量均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公司人员数量以年均12%增长,分析师数量以年均8%增长。截止2019年底,公司拥有分析师18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3%。


然而,联合资信也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此前,联合评级曾因多次“踩雷”违约债券,公信力可能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共66只债项违约,其中,披露评级机构的违约债项45只,联合(联合资信与联合信评合计)涉及31只,占比近7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给予评级的31只违约债项中,有13只债项在发行时的主体评级为AAA,分别涉及方正集团、华信国际和中融新大等三家企业。


近两年来,上市公司违约事件增多,而这其中常能看到“联合”的身影。2018年,联合资信“踩雷”违约债券达40多只,违约主体平台评级均在AA以上。2019年,在36家新增违约发行人中,有16家为上市公司,8家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其中,“联合”涉及的新增违约发行人和违约债券金额最多,合计分别为16家、484.90亿元(数据来源:新世纪评级)。


鉴于此,2019年10月,交易商协会对联合资信进行了现场检查,面谈了公司高管人员,并向联合资信下发了《业务调查意见书》,指出其对评级所依据重要信息的核验及分析工作存在欠缺,评级报告质量管控存在不足、未全面揭示影响受评对象信用质量的重要因素,评级项目承揽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及流程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联合资信也在2019年的业务运行情况报告中披露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位从事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联合资信频繁“踩雷”,并不仅仅是专业问题,可能涉及到背后的利益因素。“联合资信的评级报告虽然有参考意义,但自己在评判风险时,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或选择其他的财务资料。”


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开始,国内评级机构“踩雷”频发,也暴露了国内部分评级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存在短板、导致部分违约企业评级存在虚高问题。自2018年以来,央行、证监会、交易商协会等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加强信用评级统一管理。


对此,周茂华认为,“评级市场为争夺市场份额导致部分评级机构不规范竞争,部分职业操守缺失,企业信用评级区分度低,甚至不排除弄虚作假行为。监管部门经过现场检查后也发现部分评级机构在评级合规、评级规范、评级方法或模型、数据库系统有待完善,评级项目质量控制不足,评级项目质量控制不足,评级所需材料不完整、归档资料不齐全等技术问题,以及评级机构缺乏对受评对象持续跟踪监测等,使得评级机构信用评级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但也不能因为近期债券违约频发而全盘否定国内评级机构。近二十多年来,国内评级机构从无到有,国内评级机构数量和质量整体在逐步上升,评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也确定较大进步,国内相关监管制度也在逐步健全等,评级机构目前已成为国内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周茂华进一步分析道。


在信用经济时代,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角色、金融资产定价、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评级机构需要反思自身存在深层次问题,重视业务规模的同时,更注重评级质量与行业竞争力提升,为投资者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欢迎加入读者群

阅读、爆料、交流

扫码备注“中科财经”

加入“中科财经”读者群


更多原创热文推荐





大发地产:出售子公司股权、高息发债以纾困   规模与盈利间的艰难选择

纪实|蛋壳公寓租户众生相:我没有房子  但我有“房贷”

华侨城现金流持续为负  两月内连续处置旗下资产拟套现百亿

这个生鲜平台有点不一样?新势力朴朴超市的运营之“道”

永安保险:频繁收到罚单与股东更迭 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存争议

沃森生物跌停背后:“聚焦主业”再惹争议

中交地产:信托融资暴涨20倍 依赖合作开发难解盈利之困

财经要闻  多维报道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旗下全媒体平台

现已入驻今日头条、腾讯号、同花顺、财富号

等多个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