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子联评之八】简语突显枣之韵——品读何沁学稷山板枣联

张兴贵 联都网站 2018-10-31

【汉子联评之八】简语突显枣之韵

——品读何沁学稷山板枣联


文\张兴贵


    何沁学,山西闻喜人,好文学,擅撰并书,现为中国辞赋家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闻喜县诗联学会执行会长,河东“联坛十杰”之一、“河东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何沁学的联,我读过许多,他的联时代气息浓郁,多有慷概激昂之笔调,所以令我喜欢。在他的众多对联中,我特别喜欢他在2013年稷山板枣全国征联中的一等奖作品:


一颗映红中国梦;

千畴堆富稷王山。


    这副联令我一读而难忘,几年来,有意无意间我总要想起他的这副联,慢慢咀嚼,越咀嚼越有韵味:


    韵味之一:未言枣字却枣韵横生,此乃切物也。切人、切事、切景、切物,是诗联人的常用语,意即契合所要题写的主题,达到神似之目的。这副联尽管没有提及“枣”字,但一读就知道题写的是“稷山板枣”。因为联语中体现了枣元素:“红”与“稷王山”,稷山盛产板枣,板枣成熟是红色的,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人的思维指向了“稷山板枣”这一具体事物,这就是神似、这就是契合,这就是司空图所言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笔法。


    韵味之二:未言情却情意遐传,此乃写意也。在中国画中,有两个相对的概念,写意与工笔。工笔,注重形体的描摹,写意突出内在的精神和无痕的情趣。写意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得以体现,以达到传情之目的。 鲁迅先生曾说“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沁学的这副联,仅仅十四个字,可谓寥寥数笔,他没有给稷山板枣画须眉(未进行形体描写),但是其神韵却跃然而出,从而艺术地传达了情感。


    韵味之三:未刻意却意境顿现,此乃修辞也。修辞者,修饰词语之意也,也即用别具一格的语言,达到表达效果的称意。体现为炼字与修辞格的运用两种方式。沁学的这副联,其一是炼字独见功夫,比如“映”与“堆”字的运用,就非常的贴切与传神,很难找到可以代替的其他字;其二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格,第一是通感,比如,“梦”原本是无形的,它没有具体的形态和颜色,但联语却说映红了中国梦,这就是通感修辞的典型用法,一个“红”字,沟通了人的感觉;第二是借代,表现为用一颗(板枣)代替了这个品种的整体,依然是一个“红”字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关联性;第三是夸张,成熟后的稷山板枣是红色的,红色有映照功能,这是无疑的,但说一颗枣的红色,能将中国人的梦境染红,就是极尽夸张之能事了;第四是对比,这表现在“一颗”的极其少与“千畴”的极其多互相对照,构成一种无形的趣味。


    当然,联语简短,高度概括,让人过目难忘也是这副联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我就不多唠叨了。


关注“高原国学、对联、诗词微信群”,加微信号15135466727,即可进入。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汉子评联之六】为达联意巧用辞——读赵藩成都武侯祠联之心得

但欲贺时勿忘切——浅谈杨晓雁贺岳老民立八十寿诞联【汉子评联之五】

茶联耐品余韵远——胡小敏大碗茶简析【汉子评联之四】

无痕用典是功夫——试析卜用可《春日读佛联并自嘲》【汉子评联之三】

章有法则文有韵——读白国成分袂亭联有感【汉子评联之二】

读懂人,方能写好联——读闫长安题离骚阁联【汉子评联之一】

联说儒家、儒学、儒教

一家三代的对联情结

百联承韵老临州

联界陋习之四——以其昏昏,而曰玄玄

联界陋习剖析之五——满足于不求甚解

【三八妇女节特辑】古代贤母的故事

“拉面”元宵节联

对联:该远离趋同思维【作者:张兴贵】

《笔意集》(张兴贵楹联作品集 2017年度)

小品几副《兰亭集序》集字联

张兴贵题二十四节气联

联题山西吕梁临县23乡镇 别具一格

对联妆扮下的碛口古镇等你来

关于对联走向大众的思考与实践【附成功案例】

古代清官、名士的廉洁对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