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的白蛇-美国肯塔基大学罗靓教授谈她新专著-







云里编者按:本期推送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暨肯塔基大学副教授罗靓老师在复旦大学的学术讲座总结。罗老师也是笔者重庆老乡,是从重庆市永川区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她的简介和照片见文末。


感谢罗老师和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及章可教授的惠允转发和支持。


云里阅天下公号致力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和提供优质人文社科学术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分享和推荐。



世界的白蛇

2020年11月29日晚8点,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世界的白蛇”讲谈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云端举行。本次讲谈会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郑土有主持,会议邀请到曾在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的美国肯塔基大学文理学院的副教授罗靓,罗靓老师新书的译者、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桂妹,以及罗靓老师在复旦访学期间的合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段怀清老师共同就“世界的白蛇”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郑土有教授首先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的角度介绍了“白蛇”在不同区域文化、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样态。在中国的白蛇传说中,白蛇是美丽、正义的象征,但在西方文明传统中,白蛇却扮演着并不光彩的角色;即使在同一文化传统中,不同时期蛇的意象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蛇精、蛇妖、蛇仙概念的出现,和修炼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当修炼思想出现,才会由人的修炼推及到动物、植物的修炼。

Part.01

罗靓博士以“世界的白蛇”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这一发言同时也是罗靓老师对她即将出版的新书的内容、思路、特点的简要介绍。罗老师的新书着力关注白蛇的跨界旅行,她将白蛇的旅行划分为三个场域加以讨论:英文世界中的白蛇重塑、白蛇在东亚各国的多向旅行、华文文学白蛇叙事中的众声喧哗。罗靓指出,白蛇跨界旅行研究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第一,性别与物种、媒介与政治的交互作用,轮回(transmigration)与蜕变(metamorphosis)成为现实的常态;第二,爱与同情成为独立于物种的特质,成为对“人性”概念本身的叙事与哲学挑战;第三,白蛇叙事被用来推进多元化、先锋化、与政治性的诉求。研究落脚到两个关键词:激进的包容性与文化即挪用。前者指向对复合性身份、性向,对跨越边界的爱情、对反抗权威的力量、对所谓的怪诞不经的存在的激进包容,后者则将文化的旅行和蛇的蜕皮重生联系考察,指出文化就是挪用、文化在挪用中生长。该书以三个时段结合三个主题讨论白蛇的旅行,第一时段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考察从晚清到民国白蛇的表演和重述。在对读美国传教士、外交官的白蛇译介和中国流行报刊的材料时,罗靓发现本想借用白蛇批判佛教轮回观以宣传基督教的传教士,在研究过程中为白蛇所痴迷。而美国外交官在其为杭州所写的旅行手册中,还嵌入了自己翻译的长篇白蛇故事。中文的材料不断证实了白蛇在商品营销、日常生活领域的强影响力,和美国人对白蛇的批评、进而痴迷互相印证,共同推动了二十世纪白蛇传说表演舞台的新变及其影响力的增加。


第三章围绕“雷峰塔倒,白蛇出世”展开讨论。从艺术史的角度,通过分析国画、油画、散文、诗歌等材料,来揭示雷峰塔在民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岭南画派高剑父所作的《雷锋晚照》在战后日本黑白电影中有所投射。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第五章,分别考察50-70年代的日语和韩语电影,及其在东亚世界的多向互动。日本电影《雨月物语》很少被置于白蛇话题下研究,该影片光影的表达、灰色地带的运用和高剑父的水墨风景画是有呼应的。第二部要讨论的电影是日本东宝和香港邵氏合拍、李香兰主演的《白夫人的妖恋》,这部片子远销马拉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韩国部分讨论了曾经留日的韩国导演申相玉的作品《白蛇夫人》,该片中的白蛇之舞非常有创意。申导演的另一部作品《蛇女》则是重拍白蛇的第二次尝试,强调白蛇有儿子以证明白蛇的人性,并融合了浪漫、奇幻、恐怖、武侠等多种流行风格。1978林青霞版的《真白蛇传》虽在海报中被称为中韩合拍,但其实可能是所谓“冒牌”合拍,这为研究亚洲内部的电影联系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个案。第三部分考察当代流行文化中白蛇故事的形塑。罗老师分析了三部英文世界的白蛇作品,一是新加坡华裔美国人林晓英(Cerise Lim Jacobs) 的英文歌剧《白蛇夫人》(Madame White Snake),林晓英后来成立了基金会帮助少数族裔的创作者进入美国主流表演场所;二是Mary Zimmerman的英文话剧《白蛇》(The White Snake),这部剧在排练前没有剧本,而是在不断排练中创作,虽然用美国的术语讲是宣扬girl power,但很契合我们的情感结构,2014年在乌镇戏剧节的中国首演很能激发观众的共鸣;第三是时装模特出身印裔美国摄影师Indrani的八分钟数码电影Legend of Lady White Snake,以致敬已故时装设计大师Alexander McQueen借助深海和蛇女表达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的诉求。最后一章讨论当代中文世界的白蛇形塑,包括1992年的台湾电视连续剧,2016年的《小戏骨白蛇传》以及2019年鞠婧祎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韩国连载的白蛇网络漫画在中国网络漫画中的重置;还有追光动画《白蛇·缘起》中对水墨漫画的致敬。罗老师特别指出,动画对白蛇故事有了新的演绎和阐释,许仙说要成为妖和白蛇在一起,这对此前不断被人化的白蛇故事是一种颠覆。

郑教授高度评价了罗靓博士的研究成果。郑老师指出,罗老师梳理了白蛇故事变化发展的过程,谈到了非人的人性等话题,她对文化挪用的思考很深入,所用材料详实,提出了非常多可以进一步反思和深究的问题。可以补充的是,白蛇故事之所以能在跨语种、跨国界的演绎中不断重现,是和白蛇本体故事的内在张力有密切关系的,白蛇作为“异类”,能承载很多供人想象的空间和路径。

Part.02


接下来,王桂妹教授详细叙述了自己翻译和阅读罗靓新书的感受。罗靓对白蛇跨界旅行的梳理非常丰富精彩,从文人写作到街头八卦,从京剧到弹词,从舞台到画片,从电影到数码科技,使人大开眼界。罗靓曾说自己做学问的路子“野”,其实“野”正说明她能够不断突破既定研究范式,把整个世界都当作文本进行分析。作为一名现代文学研究者,王教授自述自己也从罗老师的新著中得到了许多启发,比如五四最重要的是“人的发现”,研究者也多是从“人”的角度阐释五四新文学的意义,并以此为荣,但是罗靓的研究让不证自明的“人”的概念发生了动摇,使我们想起鲁迅的发问——从来如此,便对吗?人与非人真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吗?男女的界限真的那么不可逾越吗?如果非人比人更具有人性,那么人性的概念本身是否显得过于匮乏呢?罗靓对于“非人之人性”的研究具有打破常识、纠正通说、重估主流的品质,为现代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贡献。

郑老师接着从民间文学研究的角度补充了一些白蛇叙事模式的问题,大团圆的结局、男弱女强、精怪无论如何美丽善良总是有不好的结局,这些都是民间审美的特点。

Part.03


段怀清教授首先整体评价了罗老师的研究。他指出,罗老师的研究很突出的特点是知识的清理和分类,已经不单单是文献学、版本学、传播学的路径,而是对白蛇故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和呈现都有所观照。接着,段教授分享了一些年画等图像媒介中的白蛇故事,如果说从口述到落实为文字的传说和故事是白蛇的第一次“变形”,那么从文字到舞台、动漫、影视、年画的呈现即为白蛇故事的另一次重要变形,视觉形象一下子直接地、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我们的阅读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段老师还谈到了赵秀君演唱的京剧《祭塔》中的“忆往事恰似那江水东流”一段,白蛇与儿子相见,被幽禁的母亲独自讲述自己的历史,这是白素贞第一次获得了讲述自己的机会,同时,儿子也需要母亲对其历史的当面直接讲述。再结合人、非人、人性的问题来看,赵秀君的唱段或许还另有用意,人与蛇妖结合,后代会是什么?人、蛇、妖或是人妖?许仕林是人,而且还是状元秀才,这不仅仅是民间审美意义大团圆不可缺少的要素,极有可能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白素贞人性化的可能性和真实性。如果白素贞一生还不足以说服其从蛇到人的转变,那么许仕林的存在从更充分合理的角度说明了白蛇的人性特征。


在本次讲坛会的最后,诸位老师还就腾讯会议和直播间听众提出的问题做了精彩的回应。一位听众问道:“发配在固定印象中似乎大多是去苦寒之地,而《新白娘子传奇》中有许仙充军发配到苏州、镇江的情景。我很好奇为何充军发配也是发配到繁荣的江南地区?这种设定是否加入了地缘政治的思考呢?比如镇江和苏州比较靠近与金朝淮河大散关的界限,属于前线一带,所以就发配到这里?”罗靓老师回应道:苏州、镇江、杭州是个三角地带,有大运河沟通,如果许仙到了很远的地方,故事很难操作,这一设置是和地缘与经济文化有关的。郑老师补充到,中国传说故事的传承路线有一条线索就是顺着大运河流传的,传到一地后会落地生根在地化,和当地的名胜古迹结合。段怀清教授指出,这个提问关涉白蛇故事成型演变的过程,可以循着这个问题追溯,白蛇故事什么时候和杭州搭上关系,相关的是不是就是西湖、雷峰塔、断桥?这些地标是不是同一时期、同一个版本中集中出现的?之所以提醒这一点,是因为地理景观在故事中的出现对故事的思想性有所影响,清代有两个版本都把人间生活正常化丰富化,把许仙从胆怯的、会冲动的形象修改为愿意承担责任的男性形象,同时突出日常生活,一方面在地理空间上加注东西,另一方面在故事方面做调整,这些都值得研究讨论。



作者简介

罗靓,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博士,肯塔基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天津师大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特聘教授。著有英文学术专著 The Avant-Garde and the Popular in Modern China (密歇根大学出版社,2014)与 The Global White Snake (密歇根大学出版社,2021)。



云里往期推荐



北京12月13日早9:30陈利教授讲座 || 法外之地:外国强权在“半殖民地”中国寻求的“严格责任”

北京12月17日早9:15陈利教授讲座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读书会119期

北京12月20日早8点跨学科研讨会预告 - 韦伯、布迪厄与社会理论的扬弃

“博士炼成”系列:回顾十年学术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卢韵媚

“博士炼成“系列:找不到答案时,就去看看这个世界

美国Skidmore学院皇甫峥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

北大中文系教授吴晓东:对文学秘密和人类精神生活,要持有一种必要的尊重

获奖新书评点:王飞仙教授的《盗版者与出版商》和近现代中国版权史重述

摸着石头过河在美国读犯罪学博士 - 石路子教授

丽娃河畔的思想者-华东师大马华灵

严飞:我们在学术旅途上都是没有驿站的行者

宋念申|作为历史中心的东北欧亚:理解东北兴衰的一种视角

喝中国茶上瘾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茶叶贸易对早期美国史的影响


云里阅天下”公号是2020年夏季开办的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如往期推荐所示,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从留学申请和读博士到求职和学术界工作生活的原创内容以及精挑转发的人文和社科学术文章。如果读了有所收获,请点赞和点在看或留言!读者的肯定是我们的最大动力!
为便于和读者互动并直接分享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本公号已开建“云里读者群”和“作者群”(后者也能收到公号文章,但针对愿投稿的读者)。有兴趣的读者可添加主编陈老师微信ID: lc2069。申请时请注明真实姓名、学历、工作/学习单位,以及加入“读者群”还是“作者群”等。欢迎加入!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云里阅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