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戚金威:喝酒暖身—冬日里的美丽错觉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1月7日19时32分迎来“立冬”节气。
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草木凋落,树叶飘零,一地金黄。
立冬时节,北方冷空气频频南袭,尤其是入冬后天气转寒之时,人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取暖,饮酒便是其中之一。
不少酒友碰面会赶紧端起酒杯:“喝点酒暖暖!”饮酒取暖真的靠谱吗?
健康安徽HealthyAnhui 本期特约专家
安医大四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戚金威:
冬季喝酒御寒,其实是一种误解。冬季饮酒更易醉,醉酒后,如果没有得到护理,加之醉后人的平衡感差,冬天路面易结冰,倒在室外,很可能导致冻伤、摔伤的发生。
天气寒冷时,人体的毛孔闭锁,血液循环变慢,人体机能没有夏季活跃,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等也会减缓,因此喝同样多的酒,冬天更易醉。
人们在喝酒后感到身体发热,这是因为摄入的酒精刺激血管扩张,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体表大量散热导致的。
一般来说喝酒时,人的肝脏会对摄入的酒精进行代谢分解,排出血管,这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但不断摄入的酒精会妨碍这一过程,随着肝脏释放的热量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就会发热。所以喝酒后人们常常感到皮肤温度升高,有种温暖感。
然而这种温暖感并不能持久。体表的血管越是舒张松弛,热量散发的就越快,体温迅速下降,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消耗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这时就容易感到寒冷。
特别是等酒劲过去后,因为酒精的作用,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散发热量,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喝了酒,反而比不喝酒更容易感到寒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凉感冒。
虽然冬日以酒御寒,越饮越寒,但冬天适当饮酒对身体有益,能够使人舒筋活血、开胃生津。
不论是《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还是《水浒传》中喊到的“温一壶酒来”,自古以来便有将白酒温热喝的传统,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也含有少量的甲醇、乙醛、杂醇油等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些有害物质会转变成气体挥发掉,从而消除或减少酒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酒在加热时,乙醇的挥发会使酒的浓度稍稍降低,不易醉人。
需要注意的是:白酒不宜过热,这样不但会影响酒的口感,还易伤肺,故而冬日温酒不冷不热最佳。
冬日天寒,不宜喝过于生冷的饮品,因此冬天应少喝啤酒,可选择白酒、红酒饮用。
温馨提示
不论什么季节,都不宜空腹喝酒和大量饮酒。
空腹饮酒伤胃,酒精还会导致肝脏不适;大量饮酒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导致醉酒猝死。本身冬季饮酒诱发的出血性疾病,如胃出血、脑溢血等就比夏季多,酒精的刺激会加重这类疾病的患病几率和严重程度。
【热门阅读推荐】
主编∣陈旭 责编∣王肖 组稿∣付艳 程丹青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徽今日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少喝酒,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