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酱油品类开启“白刃战”时代

调料人都在关注的 调料家 2023-04-14


目前,调味品上市企业上半年的“成绩单”已经全部出炉,单就在细分板块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酱油品类来看,依旧是“喜忧参半”。

调味品上市企业2021年上半年酱油品类营收表现
企业名称
酱油营收
(亿元)
同比增长
(%)
总营收占比
(%)
品类毛利率
(%)
海天味业
70.16
5.48
59.73
/
中炬高新
13.81
-12.78
62.47
/
加加食品
4.28
-25.84
50.88
28.52
千禾味业
5.47
10.56
61.74
/

在四大酱油品类上市企业中,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的酱油品类实现了同比增长,中炬高新和加加食品的酱油品类出现双位数下滑,其中,加加食品酱油品类营收跌幅最大,为-25.84%。

从各家企业业绩来看,即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但毋庸质疑,作为渗透率最高的调味品品类,酱油已经率先进入下半场,各大企业之间开始陷入“此消彼长”的白刃战时代。

-01-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背后的主要矛盾
 
社区团购不应该是“背锅侠”。从过去这半年来看,社区团购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应该成为企业整体营收变动的“背锅侠”。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在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各大酱油企业或多或少都体现了社区团购对企业业绩带来了周期性影响。但在社区团购对经营产生影响背后,还是企业对市场敏感度太低。

一方面,社区团购价格低是冲击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而价格低的原因除了平台补贴,经销商亟待出货清理库存才是关键。但在前期,所有厂家对社区团购还是一味的“嗤之以鼻”,导致了产品最终成交价的混乱。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渠道,为什么社区团购能够在短时间内席卷整个消费品行业?关键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通路渠道的供应体系,能够快速的触达过去传统通路未能触达的消费群体,加上价格优势,所以实现快速崛起。所以通过社区团购,我们也能看到包括酱油在内的消费品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增量空间亟待挖掘。

供需矛盾加剧。今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各大调味品企业均处在去渠道库存的关键阶段,导致了企业在第二季度出货规模大幅减少。

而这背后则是企业对消费市场供需量的测算机制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是企业对市场的预算机制出现了偏差或漏洞。盲目乐观的觉得在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出现了一段供需两旺的“牛市”,但却忽略了今年上半年家庭消费市场随着餐饮市场的恢复而收窄的实际。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企业出货都是打“抢先战术”,但在终端动销层面,显然是滞后的。所以我们在终端上看到产品货龄偏大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随着最近两个季度企业普遍加大去渠道库存的力度,随着渠道库存回到正常水平,在消费市场逐渐恢复常态后,这种供需矛盾也会得到缓解。

周期性成本上涨还将持续。对于今年包括酱油在内的所有调味品上市企业而言,成本上涨成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

在千禾味业关于上交所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中,千禾味业明确表示对上半年营业成本的增幅超过营业收入的因素中,原材料价格上涨为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千禾味业今年上半年的食用大豆粕、黄豆、小麦、麸皮、大米的采购价分别为 4945.77元/吨、5488.32元/吨、2479.55元/吨、2151.75元/吨和3395.45元/吨,分别同比增长46.57%、53.87%、9.49%、47.71%和46.77%。

由此不难看出,种种因素之下,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生产所需的农副产品除了小麦之外,均呈现出较高的涨幅。长期来看,这种成本攀升的趋势短期内应该很难缓解,这就考验企业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盈利能力了。

对此,大企业抗风险和摊薄成本的能力就凸显出来了,比如海天味业,虽说今年整体毛利率下滑了4个百分点,但企业整体毛利依旧达到40%以上。

高端化短期内难以充当业绩增长核心。最近两年,无论是海天、厨邦还是加加、千禾,还是非上市的味达美、味事达以及李锦记等,都在推行自身产品高端占位。比如海天的有机酱油、海天即简裸酱油、海天简盐酱油等,但从市场层面来说,高端化产品虽然毛利率高,但其培育的周期和受众接受度,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短期内很难充当业绩担当,并且,在推广过程中,必要的费用投入也势必会摊薄企业的净利润。

-02-
为什么说酱油品类率先进入“白刃战”

社区团购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毋庸置疑,下半年开始,社区团购开始逐步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家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倒逼平台进入正常的商业化运营阶段;另一方面,企业对社区团购的认知更加清晰,也开始拿出具体的应对举措。

由此,各大企业在应对社区团购等新兴平台层面,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并且,有此“一役”的宝贵经验后,对于各大企业今后在面对新兴渠道崛起时,应该有更全面的应对之策,来防止短期内对企业主要经营方式的冲击。

从保持存量市场到挖掘增量市场的转变。在海天味业酱油品类营收突破百亿大关之时,外界对其已到天花板的评论就未曾停止过,如今,上半年海天的酱油规模就捅破了70大关,难免让人再度遐想其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在此,我们预估海天味业酱油品类还会持续增长会是大概率事件。为什么这么说?

作为唯一实现真正全国化的企业,海天无论从渠道网络还是渠道结构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并且,在行业巨头竞相下沉的今天,不同品牌之间的白刃战在所难免。

从经销商数量变化上,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7407家、1636家、1587家和1412家,净增数量分别为356家、215家、183家和18家。由此不难看出,规模越大的企业下沉力度越大,同时,经销商变化背后,是企业对于存量市场的持续挖掘。

一方面,巨头渠道下沉,势必打破原有的区域化市场格局,各大品牌之间的终端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面对巨头的来势汹汹,一些区域性品牌无论在品牌力度和实力面前很难招架,尤其是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对品牌忠诚度逐渐降低,中小型企业的前途更加渺茫。

在此大背景之下,一些中小型企业原本的存量市场就变成了行业巨头的增量市场,势必成为他们的必争之地,而在多方力量之下,随着品牌投入的强弱,原本的僵持格局将被彻底打破,从而加剧行业集中度。

涨价周期已至,敌不动我动不动?粗略估算,酱油市场已经有2年左右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提价行为了,而明年整个行业或许将进入提价周期。

原本今年受制于成本影响,终端价格上调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作为行业一哥的海天率先出招:“2021年暂无调价计划。”不出意外的话,让很多同行企业有种“哑巴吃黄连”和“打碎了牙往肚里咽”的感觉。

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在同等市场环境下,海天味业成为整个调味品行业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企业,再度彰显了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若来年海天味业再坚持不涨价,其他企业涨价或者不涨价,日子恐怕都很难过。

如果其他企业涨,海天不涨,即便提高了经销商的盈利空间,但在绝对品牌实力面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属于主动在给海天让出市场了;如果都涨,那么大家在价格层面又回到同一起跑线,实质性的竞争优劣势地位并没有改变,并且,在价格层面,海天味业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在握。

巨头产能释放之后才是真正进入“总决赛”。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无论是海天味业、中炬高新还是千禾味业,都在纷纷加码产能布局,而在消费量恒定或者增幅稳定的行业态势下,这一批新兴产能的入市,才是搅动整个市场格局变化的“终章”。

比如海天味业在今年3月就明确表示,高明调味品扩建产能为100万吨,在2019-2023年逐步释放,江苏调味品产能将依据市场情况,逐步设计和释放;中炬高新正在大力推行美味鲜中山厂区技术升级改造扩产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各类调味品及相关食品58.43万吨,较现有产能提升27万吨。并且还准备募投300万吨调味品扩产项目;而千禾味业投资总额为12.60亿元“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中,一二期合计酱油产能达50万吨。

显然,随着龙头企业新增产能的相继释放,在“此消彼长”的挤压式竞争态势中,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中小型酱油企业的市场被“淹没”。

作者:矛石(微信:sanshao520875)

编辑:之行

设计:苟托

审核:孟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部分图文资料根据企业公告等公开信息整理,文中数据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 END ·




往期精彩荐读:

行业探讨/新闻线索/采访/转载  |  微信:sanshao520875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