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愿无法摆脱烦恼 | 雷瓦达尊者

乌.雷瓦达尊者 欢喜觉悟 2019-05-04


让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喜欢不善行的状态吗?或许你会回答,不。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说,不要碰我,你知道我有多生气吗?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原因是他们甚至连不善心也去执取。因为他们不善巧于自己心的习性。透过观察贪、嗔、慢以及一切烦恼,如何由于其因缘而生起,并浮现在心中,你开始察觉到,烦恼只是烦恼而已。嗔有它本身的特性,并且以一定的模式在运作;傲慢也有不同的特性,也以不同的方式在运作。因此,开始清楚了解嗔不是你的。


在你有生之年,透过一再地观察这些现象,你将开始了解,你是谁?你是什么?你的弱点是什么?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将会去发挥和提升自己。


佛陀在《无我相经》有谈到这些烦恼为何不是你的:诸行无我。诸比库,假如此诸行是我,此诸行则不应导致病恼,于诸行可得,‘愿我的诸行是这样,愿我的诸行不要这样’。诸比库,正因为诸行无我,所以诸行会导致病恼,于诸行不可得,‘愿我的诸行是这样,愿我的诸行不要这样’。我们每个月都会听到帕奥禅师(用巴利语)这么念诵。


这里讲的诸行指的是色,受,想,行,识里面的行蕴,因为行蕴它是包括很多心所,受蕴指的是受心所,想蕴指的是想心所,而行蕴就包括很多心所,包括那些烦恼。贪、嗔、痴、慢或者无贪、无嗔、无痴这些。


所以,当因缘具足时,嗔会在心中生起,我们无法阻挡它;它一旦生起,我们无法纯粹通过发愿而摆脱它。执著也是一样,当因缘具足时,它就生起;我们不能透过说,愿我的心远离执著而摆脱它。你不能这样控制烦恼,它们不是你的。可是,你可以通过不刺激它们,而缓解已经显现出来烦恼的杀伤力。渐渐地,通过训练,甚至当你接触到不可喜所缘时,你将能够运用如理作意来压制随眠烦恼的显现。最后,透过进一步的佛法修行,当你体证佛法时,烦恼可以被你心中生起的道智完全断除。


当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说,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到底他们是主人还是奴隶?他们在满足贪的需要以为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吗?所以我没有见到生命的主人,我只是见到奴隶在满足一个又一个烦恼的需要,错误地抱持着这种想法,我是主人,因为我能够得到我想要的。他们只不过是在整个生死轮回中,满足那一直在不断命令他们追求一样又一样东西的贪的要求而已。现在你了解到了吗?


如果善巧于自己心的习性,你能够了解是谁在需要。你知道是你在需要还是烦恼在需要?当你清楚了解时,你将不允许自己再去贪爱所有的东西,执著所有东西,或者想要所有的东西,你将只允许自己去接受真正需要的东西而已。好不好?


谁会比较平静?是一个只是满足真正所需的人,又或是被烦恼的指令所驱使的人,或是在追逐各种欲乐所缘的人,谁会比较平静?那位只做必要事情的人,只做必要事情的人。


这种自我守护的素质,将会随着觉察自己心的习性之善巧而到来。但是,你需要付出代价,正念。如果你没有正念,不要指望在你的生活上会获得这样的善巧,不要指望你能自律,你也不能真正得到自律,你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做并不真正对你有利的事;你不只浪费时间,也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所以,当你善巧自己心的习性时,这一切利益会到来。


应不应该去获取这种善巧呢?或者不应该去获取?这是你的选择。可是我相信你将会去做,我鼓励你去做。这确实是重要的。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做的事。如果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去做,没有关系,让这一次成为一个起点,在你的有生之年去做这件事情,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观察自己的心,让自己能够培育起善巧,能够善于觉察自己的心。


--摘自乌.雷瓦达尊者《发现自我之旅》




往期图文:


乌·给西亚多沈阳止观禅修营

柔顺

影响业果成熟的四组因素

心的自由

想要在修行上取得成功需要积累许多功德

阻碍业-阻碍令生业的果报以及玛莉咖皇后四问

帕奥禅师 | 令正法久住之道

乌.雷瓦达尊者 | 成功没有终点,我们都是身体的奴隶

《喜满禅心》你不是没有巴拉密,只是你的时机未到

缘起查过去世会不会查错?会不会是想象出来的?

雷瓦达尊者 | 心领导世间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住 于 欢 喜  |  走 向 觉 悟        

长按二维码
关注 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