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机:拼接清华周寿宪教授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3-07-08

以此文追思五十年代归国创业的计算机科学家周寿宪先生!

摘要:周寿宪先生是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队列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19557月自美国归国,是当初国内极少研究过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部件的学者,参与十二年科学远景发展规划,是中科院计算所筹委会委员,曾应邀访苏,多有建树。但在所属的清华大学计算机历史中却少有出现。笔者查询多种档案、文件、回忆,试图复现周寿宪先生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创业队列中的位置。


 正文:

在回顾计算机创业历史时,许多单位都特别看重自己的计算机创业者迈出的第一步,他们有眼界、有学识、有追求、要出于公心,要无私奉献。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订规划、立机构、造机器、促应用,实现了将计算机成为“国之重器”的战略目标。在高校中,从学习计算机知识开始,筹建专业,选调教师,组建教研室,编写教材,招生授课,实验实习,考试答辩,只争朝夕地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为计算机事业安放第一块基石。中国计算机创业人士是值得大家敬仰与长久纪念的,纪念他们经历的那一段辉煌创业历史,正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

鉴于1956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先集中,后分散”的决策,全国的计算机发展是一个整体。每一位早期计算机的领军创业者绝对不会是孤立存在一个单位之内的,他们的工作和经历,还会直接影响到高层的战略决策、影响到相关行业领域、影响兄弟单位,影响到全国。尤其是科学院、重点高校、军队和国防工业领域的计算机创业,更是中国计算机史的重要内容。

 

周寿宪先生的三件辉煌经历

清华大学的周寿宪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军创业者,他在美国留学,学业卓越,1948年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5615日,周寿宪和钱宁、师昌绪、童诗白、张兴铃、林正仙、陆裕朴、杜连耀等20多位学者,不避艰辛和风险登上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航行23天,于78日返回祖国,进入深圳罗湖。他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对国家富强的追求,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得到了国家和科学院的认可,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周寿宪先生1951年获得的博士证书,红框内为证书局部。

1956年,周寿宪访苏时在莫斯科。

回国次年就有重大辉煌的建树。


1956年9-12月,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在莫斯科访问,周寿宪(第二排4)。


1956年,周寿宪先生有了三件辉煌大事,在业内众所周知。第一,他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的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26位成员之一;第二,他是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的委员;第三,参加了中科院组织的中国第一个科学家赴苏联计算技术考察团。这些经历都是他负责筹建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内容。在1986年的《中科院计算所三十年》中有记载,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先生等2004年的《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中有记载,2015年笔者的《溯源中国计算机》也详细引用,一些研究论文、报刊多有引用、转载。

周寿宪先生在计算机创业中所做的工作是国家决策的体现。19566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十二年远景科学规划的300多位科学家,周寿宪也在其中,这是一个历史记忆,也是一份光荣。

1956年6月14日,周寿宪(后排左一)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接见(合影局部)。

1956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名单。


张效祥先生保存的中科院计算所筹委会的聘书通知函,周寿宪也收到同样一份。


周寿宪先生不幸在文革中去世,时过境迁,他在计算机创业时期中的经历一段时间里少有人知。但是,他的每一项努力都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作用与功绩不应被埋没。

我有过一个疑问,周寿宪先生在科学规划、在计算所创建和计算机训练班的教学上多有奉献。然而,他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那他在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创建中,又做了那些工作,有那些成就呢?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系史《智圆行方》,先后出了两个版本。2008年的第1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50年),对周寿宪教授仅仅有极简文字提到,他在几张与苏联专家、与师生的合影照片中露面,但对他的三桩大事无一字记载。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系史《智圆行方》五十周年(左)、六十周年(右)两个版本。


十年之后,2018年的系史第2个版本,《智圆行方》计算机系的编年史(1955-1957)里,悄然增加了一大段文字:“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周寿宪先生在这个期间,作为专家之一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557月从美国归国,10月到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任教)”。共有500多字,说的就是1956年,周寿宪教授参与的三件大事。清华计算机创业人士中,仅有周寿宪先生获此殊荣,系史自不可忽略,但周先生在本校计算机创业中的贡献,依然缺失于系史。

 

计算机专业历经清华三个系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于1956年创建,先后归属无线电系、电机工程系、自动控制系,直到1984年确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956331日,高等高等教育部以(56)工曾字682号文件正式批复清华的报告:“电子计算机专业:同意你校意见提前于今年设置。

19563月,清华大学在无线电工程系设立计算机专业,系主任孟昭英教授,党总支书记李传信,这是我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专业。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自1956到1965年的10年中,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入学学生有2601人,占全国计算机专业学生6000余人的四成多。

周寿宪先生文革期间自传交代材料(家存原稿):写明李传信请他负责筹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和讲课。

19568月电子计算机专业由无线电系转入电机系,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党总支书记吕森、副系主任钟士模教授。计算机专业由钟士模教授领导的510教研组负责,计算机教学小组有金兰、周寿宪等13人。

19587月,清华电子计算机专业转入新成立的自动控制系,系主任钟士模教授,总支书记凌瑞骥。设自动学与远动学、计算机两个专业,计算机专业教研组负责人金兰,周寿宪也在其中

计算机专业创建同时组建了教学班。第一个计算机毕业班“计七班”于1956年夏组建,1957610日拍摄了毕业合影,电机系主任章名涛、钟士模和计算机教研室金兰、杜毅仁参加了合影南翔校长恰巧路过也应邀参加。

周寿宪先生是至今所知的唯一在清华大学的专业调整中,历经上述三个系编制的计算机专业教师。

 1959年,清华自9班毕业合影。前排右三向左依次为:童诗白、周寿宪、钟士模、金兰、章燕申、唐泽圣、吴麒


周寿宪先生回国时间被跳跃

清华计算机系系史《智圆行方》的“基业初创”(1958年)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系(笔者注:当时的自动控制系)的发展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时,参加创建这一新专业的除了刚从美国归来的周寿宪外,其他的年轻教师都是从传统的电机工程专业(强电、弱电)转行过来,都从未学过计算机专业课程,更没上机工作过。”(第3页)

这儿呢有两个重大差错,一个是时间差错;一个是专业差错。周寿宪先生是19557月回国,10月到清华大学工作,归属无线电系。19587月,自控系成立的时候,他已经回国为计算机专业工作3年了;再者,虽然此刻中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还在调试中,没人“上过机”。但计算机专业归属电机系将近2年,已送走1957年的毕业班,年轻教师都在中科院计算机训练班和本校听过计算机课,不可能“都从未学过计算机专业课程”。


1955年,周寿宪(右二)回国前夕与同学在美国波士顿。

清华计算机专业的创建,自然要从无线电系说起,然后才是电机系和自动控制系,缺一不可。这段文字恰好是周寿宪先生在这册纪念文集中的“光荣的历程”中在自控系中的唯一露面,所述时间的跳跃,就将周寿宪先生的三年辛劳、三年奉献和三年辉煌略过。

不光是周寿宪先生对计算机的奉献,当年无线电系、电机系领导和教师的奉献,在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的“系史”中也都不应该忽略。

 

脱颖而出的周寿宪

为了准确复原和评价周寿宪先生的贡献,有必要刨根问底,为何周寿宪能够脱颖而出,参与到国家的计算机三件大事呢?

根据计算所夏培肃先生的回忆,早在中科院物理所的计算机组(五三组)时期,19563月,周寿宪先生就在他们于数学所举办的“计算机原理讲习班”上讲课,特别指出周先生讲了两次磁芯存储器。这个讲习班的讲课内容有成文的材料。周先生随后还在声名遐迩的中科院计算所和清华、北大合办的“计算机训练班”、“计算数学训练班”,这两个班中讲授了《计算机原理》,这在当时并非易事。磁芯存储器这一部件,不仅其中的器件、技术、原理少有人知,就是许多词汇、器件,众多教师与学员们也从未听说。在《计算所三十年》的纪念册中,都有记载。

俗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周寿宪先生能够在国家的计算机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依照中国的传统,他在清华大学里必然先行“开花”,为计算机专业起源,做出了杰出的工作。

能够查到的文字只有只言片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50年回忆的纪念文集《历久弥新》,其中王尔乾先生的回忆“爱国知识分子周寿宪先生”(第18页)。写道“1955年,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扰和一批留美学者一起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回国后分到清华大学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的工作,编制在无线电系。”“不久,周先生(从计算所)回到清华,在自动控制系计算机教研组任教,当时他是我系仅有的4位副教授(金兰、章燕申、吴麒、周寿宪)之一,为学生讲授《脉冲技术》《计算机原理》等课程,指导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我曾经当过他讲课的辅导教师。周先生的教学理念和讲课风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获益匪浅。”

在《历久弥新》中,王继中先生回忆“回味我系创建初期发展轶事”(第32页)。写道:“从国外归来的周寿宪教授,在教研组里虽然寡言少语,但作为少有的老教师,他的经验和学识在教研组里也起到重要的均衡和领航作用。”

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的周锡令网文回忆:“听说清华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周寿宪教授,我们就乘车去听他讲课。那天听课的地方很大,好像是一座礼堂。周寿宪教授个子不高,穿着西装。他讲了一段(计算机控制器)令我们印象深刻,半个多世纪以后,依然不会忘记的话。”可见,1956年秋,周寿宪教授就在清华大学讲授了计算机课程,而且听者众多。

物理学家王明贞在《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中说道,“周寿宪是搞计算机的,很有成就,在国外名气很大。”(252页)

周寿宪之子周捷,找到一份周先生在文革期间写的一份“交代”的原稿。其中说道“无线电系指定我搞计算机专业的筹建”要做一份“教学计划”。1956年秋天,为计算机专业57班上过课。在这份交代中,周先生十分低调地强调自己不懂,教学计划只是“照抄”,只是看了些文献资料,讲了一些“计算机发展”。

这段文字和当年的事实不符?因为夏培肃先生明确,周寿宪在数学所讲习班讲了磁芯存贮器;而王尔乾、周锡令明确记得周先生讲过“脉冲技术”(当年的领先技术)、计算机控制器。这一差别应当是由于文革期间“极左”,批判“资产阶级权威”,“做的工作越多就越反动”,所以周先生在交代中“尽力低调、淡化”自己的作用。但是,也能够看出他所承担的为教学计划起草和讲课工作。同时,他也叙述了凌瑞骥先生和其他同事所参与的工作。


周寿宪“交代”,因此无线电系就指定了我搞计算机专业筹建。

   

1968年12月,周寿宪所写的“文革交代”片断。文字如下:

      “美帝为资本家效劳时搞的原是与计算机有些关系的边缘课题的研究,后来也没有动手搞过计算机本身的工作)。因此无线电系就指定了我搞计算机专业的筹建,当时我向无线电系的李传信提出,要调无线电系教师茅於海与我一起搞实验室没有得到同意。负责计算机专业的筹建,主要就是拿了一本苏联的教学计划和1955清华大学的教学计划,让我订一份教学计划,我几乎是照抄,就把这份苏联的教学计划抄过来了,后来在无线电系通过了,无线电系决定抽了两名教师李三立和王选民去苏联计算技术研究所去当研究生。

    这时让我搞计算机专业的筹建,自己觉得也还不懂。主要是看了些文献资料(那时关于计算机的图书还没有)。

凌瑞骥曾带了两个教师找过我,一个是杜毅仁(巳调到上海交通大学),一个是郭景藩,意思大概是让我在业务上指导他们,当时我说杜搞数字计算机,郭搞模拟计算机。我搞数字计算机,我自己还在看书,也从来没有过问过杜和郭的业务情况,1956年秋天清华大学就安排我从本校和外校学生搞了一个班:(清华计算机专业57班),学习计算机(王尔乾,王爱英,熊云高,郑衍衡都是这一班,郑衍衡在抽调过来时就和杜毅仁担负起和他同班的教学实验辅导工作了。)

我自己在1956年春天,就被夏培肃推荐出去搞全国12年科学规划了,后来又出国考察,清华计算机专57班,我竟全然没有把责任承担起来,只给他们讲过一次课,讲了些计算机的发展。”

 

关于无线电系与计算机创业的分析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创办是十分认真与严肃的,并非仅仅是由蒋南翔校长直接指定某人承担。读一下教育部给清华准予成立计算机专业的函件:高等教育部就筹建新专业致清华大学的函。


清华大学:

    你校于3月27日给我部工业教育司函收悉,你校前于2月25日由校长办公会给工业教育司上报12年规划中准备设置新专业的草案及2月18日清工(56)教课字第二八号报请拟建立高压技术专业的公函和附件均已收悉。经我部研究后,曾于3月26日由工业教育司先用电话复告你校,兹对你校提出你拟新设的4个专业答复如下:

    第一,(略)

第二,电子计算机专业,同意你校意见提前于今年增设。

我部初步意见,认为你校今后设置的新专业原则上是其他学校设置比较困难的专业,而一般高等工业学校能设置的专业,则不宜再由你校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国徽公章

 

从高等教育部复函可见,学校致高等教育部的函是经过“校长办公会”通过的。从周寿宪的文革“交代”,也可以看出“教学计划”是经无线电系通过的,所做工作与人员选定都是经过系一级同意和安排的。由于欠缺档案和当事人的回忆,只能提出几个猜想。

之一,因为周寿宪编制在无线电系,所以计算机专业的筹建就落在无线电系。

清华大学,225日上报高等教育部,要求提前设置计算机专业,经校长办公会进行讨论。而其准备工作由无线电系承担,应当与参加“12年科学规划”工作的周寿宪先生由此有关。因而,接到高等教育部批复之后,清华自然而然地会将计算机专业设置在无线电系,这一切都应有周先生的参与和努力。

之二,高等教育部回函说:“你校今后设置的新专业原则上是其他学校设置比较困难的专业”。那么,清华大学设置计算机专业的有利条件,在上报高等教育部中应有提出。希望能够在清华大学和高等教育部的档案中寻找“上报申请函”。清华已享有从美国归国的教师周寿宪,应当是其中“有利理由”之一。

从档案中证实,周寿宪担任计算所筹委会委员和访苏并非是中科院计算所自行决定,其间历经科学规划委、中科院和高教部拍板。

在计算所筹委会1956719日的第二次会议的文件中:

“(2)关于调航空学院蒋士先生与合聘清华大学周寿宪先生、赵访熊先生、北京大学徐献瑜先生的问题,已与高教部商定同意,本院干部局已发出公函。”(中科院档案馆存)

中科院档案馆藏“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汇报提纲”


195681日,科学规划委员会致函高教部,拟请清华大学周寿宪、北京大学徐献瑜、北京航空学院蒋士参加考察苏联计算技术的考察团,以便考察回来后在大学筹建计算技术专业。”(张柏春《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220页)

可见,周寿宪先生担任计算所筹委会委员和应邀访苏,与他参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筹建相关,也是为了给清华大学提供计算机专业的创办条件。而且,此事并非个人行为,均由科学规划委员会、中科院干部局正式行文致函与高等教育部联系。也说明正是因为周寿宪先生归国后的工作,使他名声在外,在科学规划委员会和高等教育部都挂上了号。因此,那一时期对周寿宪先生的能力,蒋南翔校长和无线电系、电机系、自控系都会有目共睹。

 

计算机系史的理想架构

当代史的进程,往往得益于周年纪念。对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6年,创建三十周年时才开始回忆、总结。当然,周年纪念活动也不能替代科学史编制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创建是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紧密相联的,因而更不能疏忽省略。如同下列表格的填写,将单位进展与每一位当事人的个人简历呼应,就是一个记录历史的最低要求。

此表只是笔者对史志工作的框架设想,内容还需档案和文书材料填充。

由于史料欠缺和不同人物的表达视角与方式,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筹建历史围绕着周寿宪先生的奉献与地位,也存在一些争议。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要扎扎实实地从头做起,将1955——1960,创办初期的经历与大事由各种档案和往来文书完整地补足,包括所有在岗教师和班级。

从历史研究的视角来讨论:

1,在国家计算机发展中的重要单位,都应有自己的专业创建人和群体;

2,本单位的专业创建工作应有档案和图文材料依据,个人口述补充;

3,史志研究的创业对象,应有在国家发展和重大事件中的作用与位置。

我们不应当忽略每一位对创建计算机专业做出奉献的创业者,也不应当忽略周寿宪先生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创业时期的功绩。


后记:笔者在本文中使用的历史档案与材料、照片都在文章中随时注明,在此一并感谢提供单位与个人。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于 1952 11 月成立。1958 2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将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合并为高等教育部。1963 年,国务院第 137 次会议又一次决定两部独立分设,19643 月教育部与高等教育部分开办公。1966 年,两部再次合并为高等教育部。

周寿宪先生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后排)

周寿宪,1925年10月1日生于湖北汉口,江苏省淮安人,1932年起在青岛市立小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就学,1942年,进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读硕士、博士,之后在美国费城宝来电子计算机公司任研究员,从事带状磁芯移位寄存器、半导体脉冲电路等的研究工作,1955年年底回国,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机系、自动控制系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并任教,1976年5月30日逝世,享年51岁。


找到一份研究所志,内容详尽、具体,机构、事项、人物一应俱全。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记念董铁宝先生

清华计算机专业首班合影幕后


  1956:科学规划及中南海接见65周年

    1956年科学规划概述(一)

    1956年科学规划之新技术(二)

     1956年科学规划之结语(三)

      十二年科学规划和西郊宾馆

     中科院计算所为何筹备了三年?


      情系计算机的父亲王中田

      苏联对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建议

计算机教育“以俄为师”

高教部批准计算机专业设立


教育革命和计算机人才培养

谁是第一个计算机系

大学校长与计算机教育


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破茧

领路大师赵访熊和徐献瑜

从徐献瑜、张世龙到王选的师承

华南工学院的程控立式铣床

不畏风险前行的何志均老师


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和260计算机

巨浪水下发射和240计算

试验指挥所的717计算机

静止同步通信卫星和计算机

张爱萍在“两弹一星”中的“三抓”

纪念东方红卫星升空50周年-回忆轨道观测

北京电报大楼的申遗操作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