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蜜蜂文化|古代桶养中蜂历史的演化

葛凤晨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2023-10-24

前情回顾:

蜜蜂文化|源远流长的长白蜜蜂文化(一)

蜜蜂文化|蜂蜜是甘甜的象征

蜜蜂文化|原始蜂产品贸易文化的发展

蜜蜂文化|蜂业贸易文化的中兴时期

蜜蜂文化|长白山东方蜜蜂产品分类名称演考

蜜蜂文化|清朝采捕蜂蜜的管理机构和蜜户蜜丁

蜜蜂文化|蜜蜂是一种吉祥物

蜜蜂文化|明清时期采捕野生蜂蜜的“法规”

蜜蜂文化|古代采捕野生蜂蜜方法


源远流长的长白蜜蜂文化(十)

——古代桶养中蜂历史的演化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葛凤晨 陈东海 历延芳

 

古代长白山森林中不仅蜜源丰富,而且还有较多的空心树(树桶),这种特定的环境为繁殖力较强的中蜂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由于多数中蜂喜欢在空心树内筑巢酿蜜,所以,人们认识了蜜蜂与空心树的密切关系。

在采捕野生蜂蜜的早期,人们在发现蜂巢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经常到这里寻找蜂巢,后来人们把发现的蜂巢留上记号做为己有,进行看护照料,待存蜜多时再行采捕,这就是最原始的“看养”中蜂。当长白山人类从冬居地穴夏住窝集(森林)进化到住房屋,有了定居的宅院之后,养蜂者就把山上野生在空心树里的蜂巢搬回家来或者将飞进宅院树桶(古代人类居住在山上以空心树桶锯成不同长度的木桶,加上盖和底做为仓、柜盛装物品,是当时家庭的主要器具)的蜂团看养起来,进而人们模仿野生蜂巢,挖树窟引蜂入巢,使桶养中蜂形式深化了一步(据《造送会典馆清册》记载:“蜂产诸山中,俗称蜜蜂,土人于山中大树挖窟养之,以取蜜”)。从此使用空心树桶养蜂的传统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的生产活动中。

据史料记载,古时桶养中蜂使用的蜂巢为2尺余长的空心树桶做成的蜂桶,上下无盖,中间放置一块钻有许多小孔的木板。初春时横挂在房橡端上或树上,即可招来蜜蜂养之,秋季“白露”之后即可“割蜜”。后来桶养中蜂发展为立式桶养法,将蜜蜂引进二三尺高的木桶,桶上部封严并加以坡形木盖或苫草防雨,下部坐在木墩上,堵严缝隙,放置树荫下。在桶下部留一道三分宽的小缝,做为蜜蜂出入的巢门,秋后开巢取蜜一半,留下一半供蜂群越冬。以后在此基础上养蜂人将蜂桶锯成2~3段,春季以12段蜂桶养蜂,随着蜂群的增强在下部再加12段蜂桶扩大蜂巢;秋季取蜜时将蜂驱赶到上部,取下段蜂桶蜜睥,留上段蜂桶中的蜜脾做为越冬词料。这种方法至今还在长白山区桶养中蜂的地方沿用。

长白山区人类使用空心树桶养蜂的演化历史,除了在树桶规格大小、横放、立放和分段叠加等形式发生变化之外,还在取材上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古代人使用树皮卷制成蜂桶,轻便易制,在空心树桶较少的地方广为利用。清朝末期,山区出现了用木板做成高3尺、宽1尺余的方型或圆型的蜂桶,用这种蜂桶词养中蜂。

古代,长白山人类在采捕野生蜂蜜和桶养中蜂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蜂巢、蜜蜂和蜂群的生活习性,对指导养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奉天通志》记载:“蜜蜂,暗灰色、翼小身短、尾部稍团、有细毛,每巢空树中,酿蜜育儿,族大则分,如宅未选定,千万头团聚高处,养者接以笠贮糖覆之,皆入食,移置木桶中,封其顶,下留孔出入,蜂即居焉,及冬取蜜,留少许与食,可久不去,约将分族,再树一桶如前,蜂自迁入。”

古人在采捕蜂蜜和词养中蜂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代一代流传着,甚至沿用至今。如蜜蜂在“芒种”前后分蜂,从第一分蜂群飞出之后,每过24天飞出一群,一桶蜂能分出3~10群。传说一桶蜂群内有几张自然巢睥就能分几群(一张脾分一群),春天“芒种”前后分完蜂,秋天“处暑”前后还能发生分蜂,好年景秋季分蜂群也能采蜜越冬。在民间习惯于“芒种”节前立蜂桶招收新分群,即将清理干净的蜂桶涂以蜡或蜂蜜立于山前的树荫下或养蜂场地上,“芒种”之后,长白山区的中蜂进入自然分蜂期,晴暖天气,有很多分蜂团到处飞奔,寻找新居,因此很容易被引进蜂桶或被人们收养。分蜂群常常飞落到树上或建筑物上结团,养蜂人用“收蜂器”将蜂收下放进蜂桶中。收蜂器有两种,一是用木板制成像锹头状的长柄收蜂器,收蜂时在木板上涂以蜂蜜,将收蜂器放于蜂团一侧,并另以长杆绑以点燃之香同时靠近蜂团另一侧,蜂闻烟即徐徐爬上收蜂器;二是用树条编成像帽头形状的收蜂器,里边涂以蜂蜡收蜂时将它置于蜂团上部,蜜蜂自然进入,然后将收蜂器下口对着蜂桶上口用泥固定封严即成蜂群新居。


古代桶养中蜂采蜜时,多将全群蜜、脾、蜂捣合一起挤滤“生蜜”,或者将桶内全巢投入锅中煮化,冷却后使蜜蜡分离,收取“熟蜜”。每群年取蜜量不等,一般1060,老巢超过百斤。有经验的养蜂人将蜂桶的巢脾割下来分类处理,收取优质蜂蜜,并有目的地保留一部分蜂群的蜜睥以备越冬。古时收捕分蜂团和开巢取蜜时用烟熏蜂也极为讲究,一般使用点燃的“香”烟熏蜂。山区多用“老牛干”(枯树上生长的一种大型云芝类)或者以蒿草拧成烟绳晒干,点燃后冒出的烟气味清新,驱蜂效果较好。

在清朝后期,桶养中蜂较为兴旺,遍及长白山各地、松花江上游山区;一般农户家养一、二十桶,深山区曾出现一些词养上百桶中蜂的大户,在东部乌苏里地方乃至老王庙、杨木岗、三姓等地,有不少在山林中桶养中蜂,采捕野生蜂蜜者。其中有不少人以此为业,产蜜童较高。

长白山区养蜂历史悠久。桶养中蜂的文化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的生产活动中,不仅在长白山古老的养蜂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也为长白山现代养蜂生产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未完待续


精彩链接:

蜂研新闻|陈东海研究员当选为吉林市科协十届常委

饲养技术|长白山区定地养蜂增收的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疫病防控|蜜蜂种群习性与蜂病流行的关系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地松江续长白,

葱椴黄应香槐。
飞促农提质效,
发扶贫保生态。
制良种遍华夏,
锐熊蜂授粉来。
掘乌拉蜂文化,
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小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