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威士林的元宵,郑州大西郊的味觉记忆

2016-02-04 瓦尔特 好食记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102期匠心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


念念不忘·郑州味儿


因为一个人,我们会爱上一座城。

因为一道美食,我们会在这城里扎根。

那一道道流传不衰的美食,

构成了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消费史。

沿着这清晰的脉络,

我们可以触摸到属于这个城市的温度。


从1月25日起,好食记推出“念念不忘·郑州味儿”系列。

让我们用岁月发酵的呈堂证供,为这个城市生生不息的美食做传。为我们记忆中相互陪伴的老日子做传。


系列之十『威士林元宵


现代机械化生产出来的速冻汤圆,已经牢牢占据了我们春节、尤其是元宵佳节家庭餐桌上的重要位置。不过,在三四十年前,主导郑州元宵佳节必吃食品档的,可不是现在的汤圆,而是大名鼎鼎的元宵。


这其中,最名扬郑州的,当属国棉三厂附近的威士林甜食店。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 


我自小生长的郑州大西郊,在那片国有大型厂矿林立、主人翁般骄傲的产业工人数以万计的广大区域。


在元宵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排队买上几斤威士林甜食店现场滚制的红糖馅、什锦馅、芝麻馅的元宵,是家家户户在春节还没到时,就早已谋划好了的事。


因为房地产开发拆迁,现在已经不见踪影的郑州威士林甜食店,应该是老郑州,尤其是在郑州大西郊长大的这一批曾经的孩子中,永难忘却的温馨记忆。


元宵配花灯


因为,即便是往前追溯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再绚丽再灿烂。郑州,这个作为建国以后才从开封迁址过来的新兴省会城市,城内烹制美食佳肴的餐饮老字号,任你再去思想,除了老三记的蔡记蒸饺、葛记焖饼、合记烩面,要想找个几十年历史的老馆子,还真是没有几个。


在笔直宽阔一马平川,传说中,是为了和虎视眈眈觊觎我国领土的苏修打仗时,当做备用机场而翻建的建设路上,省工人文化宫的西侧,建设路邮政局的东隔壁,大门朝北对着建设路,就是当年名扬郑州的威士林甜食店。


威士林甜品店,因为正对着三厂生活区的大门口,原名好像叫做三厂甜食店。不过自从我上初中开始的1980年代,就已经改成威士林这个颇有老字号风格的店名了。



▲几十年曾经的国棉三厂的老建筑


当年郑州的蔡记、合记、葛记都在二七塔附近的老城区。大西郊的味觉记忆中,除了小时候去三厂职工食堂吃过几十桌乌泱泱的婚礼大餐,基本上没有值得一说的大餐饮馆子。


所以,当年的威士林甜品店,就如此绚丽夺目地成为了郑州西郊饮食文化中最经典的符号。


 (2)


在西郊厂矿长大,年龄在40岁靠上的老郑州们。但凡聚会偶遇,说起来威士林,说起来这个数百平方米规模,诞生过开花馍、豆沙包、糯米糕、酸梅汤、冰淇淋等无数美味的亲切所在,总是能勾起我们共同的热烈话题和温馨回忆。


每逢元宵节前一周,威士林的大门外,总会排满购买元宵的长长队列。到正月十五前两天,威士林更是发动全体员工齐上阵,把装满糯米面的大笸箩摆在了店外的条桌上,现场滚馅制作,现场捆扎包装。



▲滚圆的元宵把笸箩占得满满的,但不多时就销售一空


夜幕降临,150瓦的大灯泡被拉上长长的电线,被男职工拿小绳固定在门头上方。明亮的灯光,晃得我们这些排队的小孩眼前金星直冒,令人目眩的光影中,每个人心里满满的都是开心和不舍。


因为,小伙伴们都知道,过罢十五元宵节,学校就该开学了。


(3)


元宵在制作上,貌似要比汤圆繁琐一些。


我们六厂前街的小伙伴,互相厮跟着排着队。看着威士林的职工们把和好、凝固的馅料切成小块,迅速过水,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颠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颠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算大功告成。



▲滚元宵既有笸箩滚,也有滚筒滚


味蕾记忆中,元宵要比汤圆的口感粗放。元宵煮熟后,锅里的汤会比较粘稠,跟糯米面粥似的。元宵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米香浓郁。


排到我买元宵的时候,我会趁阿姨给我捆扎元宵的时候,伸出右手快速在大笸箩边上抓一把生糯米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塞进口中。嘴巴紧紧合上,再也不吭一声。


直到挤出队伍,手拎着两包用平板纸包裹、头顶红油光纸,捆扎得结结实实的元宵,开始溜溜达达向西往家走了,才开始把嘴里一大把糯米面细嚼下咽。


糯米面在口腔里含的久了,口水顺着嘴角直往下流。生涩的糯米面,此时嚼起来如同加了蜜糖般香甜。


走着走着,抬头望着华灯初上、光彩夺目的建设路,听着不远处稀稀拉拉屁帘短鞭的清脆炸响。少年稚嫩的我,脑海深处,迅速涌现出来一个词汇,一直在回响啊回响。


这个铭记一生的词汇,就叫做:幸福啊。


文|瓦尔特

编|张慧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瓦尔特

河南日报时尚工作室主任张锐,笔名瓦尔特。在河南日报工作多年,亲身经历了纬一路1号河南日报社和农业路东28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不同的报业发展阶段。


作为郑州市著名表友,曾以郑州表友瓦尔特、瓦尔特笔名发表过多篇有关腕表知识、品牌、点评的评论与文章。并以自己自小生活的西郊为素材,写过多篇关于郑州西郊往事的回顾随笔。


by: 食记君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匠心好食|知青村:玉米饼子致青春

匠心好食|牛头都烹了。马面,你怎么看?

匠心好食|姑娘,请坐上南瓜车,我已为你备好面

匠心好食|雪天,让我们与羊肉汤“狼狈为奸”

匠心好食|这世上,总有一些美食,像小太阳

匠心好食|三十年的功夫,河南人的一碗清真烩面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