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宿骥麟:欧洲小刀品鉴

2017-09-04 宿骥麟 乐艺会



刀人刀语



宿骥麟


 

如果我有两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会搬一张舒服的椅子,填一斗烟丝,磨一把小刀。简单的机械动作能让人慢慢从高速的都市生活中脱身,就象捻动佛珠,口宣佛号,不知不觉中会忘记喧嚣,忘记包裹在周围的一切让人紧张事情。

 

当然,磨刀的目的一是镜面更有利于碳钢刀的防锈,二是一把刀在我看来应该随时保持锋利。一把刀出厂后,一经使用,保养,修磨就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了。更何况我的刀们都是些几十甚至数百岁的老家伙们了,修缮整齐也算是不枉它们与我的缘分吧。



在我看来,一把刀全新的刀并不是一个完成品,就象玉要经过盘玩才会褪去火气,变得温润一样,一把刀要经过使用,打磨,保养,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刀。那么在我把玩一把刀的时候,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锻打,热处理,原厂加工,还有它原来主人的使用习惯,保养方式。比如说我看刀一把背簧发黑的口袋刀,我会想到它的主人是用苹果醋还是芥末酱来防锈的。

 

除了这些,一把刀还会从形制,文饰,取材,加工方式,厂铭等等细节告诉我他们所属的地域,时代,乃至出厂工场,刀匠。历史,艺术,机械,人文种种信息都可能从一把小刀中慢慢解读出来,也就是说对于我来说,与其说它们是一把把工具,不如说是一本本书,好书是可以一遍遍品味的。



早上出门的时候,我会挑一两把刀,或者直接放到口袋里,或者用刀套带在腰间。原因很简单,就象耳环和项链对于女人,一把搭配得当的小刀也是传统的男式饰物。比如说从一支万宝龙钢笔你能感觉得到这是一个懂得驾御文字得男人,那么一把精致小刀的主人大多喜欢动手亲历亲为,在这个脂粉气逐渐浓烈的年代里更凸现了一份阳刚。

 

世间万物,可玩者甚多,我对刀情有独忠,说是爱好也好,痴迷也好,开心就好。结尾用一句被我篡改了的歌词好了:人潮刀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互相琢磨。

 


 

欧洲小刀




刀是人类所创造的最早的工具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沿用至尽日常工具。石器时代的石刀,古希腊时期的折刀的形制被延续下来,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岁月变迁,并没有很多的改变。

 

由于欧洲人的饮食习惯,狩猎,冒险等生活习惯,小刀在欧洲人的生活中不但是日用品,也是随身携带的用具之一。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由于钢铁冶炼技术质的突破,磨制工艺从手工到机械的转变,乃至由于随后而来的经济发达引发的材料多员化,高档化,使得小刀的品质,文化内涵都有了质的飞跃。小刀的品种也由于功能与原材料而逐渐变的多元化。比如说猎刀,剃刀,单刃折刀,多刃羽毛笔刀,多刃口袋刀,多功能折刀,银刃水果刀等等。这些刀由于做工精细,质量稳定,受到他们的主人的喜爱,甚至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十九世纪中页,由于西欧国家城市职能的专一化,逐渐形成了英国的SHEFIELD,德国的SOLINGEN, 法国的JAGUIOLE,西班牙的MUELAR等几个以日常刀具,冷兵器为标志性产品的专业城市。直到今天,这些城市依然以出产质量优异,具有民族和国家特色的小刀著称。有一些当时创立的作坊,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练,逐渐成为一代名厂,比如说英国的RODGERS,德国的PUMA,BOKER,直到今日仍然在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这些品牌的古旧小刀也成为藏家们的追逐对象。


到了二十世纪,由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许多老工场,作坊被毁坏,工人们或从军或失散,刀具制造业从此走向低谷。二战后,一些具备一定实力的老厂逐渐复苏。但是由于设计,工艺老化,工人青黄不接,到了七十年代一些百年老厂慢慢倒闭,破产,宣告传统刀具时代的终结和战术刀时代的来临。所以在欧洲老刀收藏中,一般以七十年代作为分界线,之前的均被认为是老刀。



欧洲小刀的收藏相对而言赝品较少,但是由于它的实用特点,品相完好的比较少见,而配装诸如珍珠母贝,玳瑁,象牙,鹿角,金,银等高档炳材的小刀尤为罕见。决定一把小刀的收藏价值的另外重要方面是刀铭,除了定制品以及特殊时期的产品一般欧洲小刀都在刀片根部打有厂铭,不但可以判定其品牌,更是断代的重要依据

 

由于那个年代还没有不锈钢,在收藏的过程中要注意防锈。一些简单的措施是很有效的,比如说上油,把玩的时候带手套,刀与刀鞘分开保存等等。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忘了,它们是收藏品,但首先它们是锋利的切割工具,存放,把玩与展示的时候得特别留意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象其它收藏品一样,开始的时候是源自与喜好,到了后来,通过把玩,琢磨,会慢慢从它的世界观看到过去的岁月。真正的乐趣是这样的么?或许是,或许不止。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舍菲尔德林中人猎刀


林中人猎刀。上世纪二十年代,产地英国舍菲尔德。手柄为牛腿骨。刀型为经典的博依型,这把多次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小猎刀,由于它的轻薄,锋利,无愧人们对它的青睐。



剃刀两把


剃刀两把。上是一把英国舍菲尔德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的剃刀,手柄材料为玳瑁。铆钉是9K黄金。下则是同时期德国索灵根出品的贝母柄剃刀。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伯明翰纯银刃贝母水果刀


纯银刃贝母水果刀。产于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伯明翰。当时奢华的贵族用纯银来解决刀刃生锈的问题,手柄的每一个菱形上均镶有一枚银钉,这种工艺现在几近失传。



六把上世纪初金属柄纪念刀


六把上世纪初金属柄纪念刀。柄材有包银,铝、铜、钢镶嵌等。这类小刀的价值在于他们所表现的建筑、团体不是在战火中消亡,就是已经被历史所淹没。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双刃单锋定制刀


双刃单锋定制刀,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定制刀是十分罕见的。这把刀不仅细节处理精湛,更为难得的是原厂开锋直到现在依然锋利,可见他在历代流传之时一直被主人所珍视。



玻璃匠人用口袋刀


由于彩色玻璃窗的昂贵,因此匠人们能使用象牙做柄材的工具,以显示他们的地位与收入。




上世纪初英国舍菲尔德口袋刀


口袋刀,英国舍菲尔德,时间在上世纪初,柄材分别是鹿角与象牙。出产他们的厂家是当时英国皇室指定的,因此他们的做工代表了当时欧洲小刀的顶尖水平。



德国索灵根折叠猎刀


折叠猎刀,折叠猎刀这个概念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推广的。这把刀是德国索灵根的博克公司出品的。主刀的独特设计体现了德国人的实用为本的风格,而鹿角则明确了狩猎的贵族运动的地位。



上世纪三十年代雷鸣顿子弹刀鹿角柄折刀


鹿角柄折刀,这把是被藏者青睐至今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出品的十一款雷鸣顿子弹刀之一,刀柄上的镍银镶嵌的子弹形状纹徽牌是高品质折叠刀的代名词。






《尚物》刊登本文时的设计版面


图文由作者提供

内容曾发表于《尚物》读物总第五期。

本文已经获得《尚物》艺术中心授权发布。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江南:从圣约翰校徽戒指闲谈圣约翰大学

刘臻悦:身体、心灵,针尖上的净化仪式

哥伦比亚前西班牙时期黄金艺术

杭间:从《手艺的思想》到“民艺馆”

不戒:藏族土司佩刀

不戒:宋剑修复记

沈嘉禄:家具是你沉默的朋友,要对它好一点

刘骅:西洋古董家具,我看好年轻一代的消费力量

毛边书与裁纸刀

田松:历久弥新的卢浮宫美图(上)

田松:历久弥新的卢浮宫美图(下)

远古文明的基因:撒哈拉南部非洲艺术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