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势利:用一小部分的你,来判别你的全部价值|Sisy 选读

2017-09-05 阿兰·德波顿 文茜大姐大

▲ 点击上图  购买文茜的愉悦学校



作者: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

来源:TED 演讲

原标题:《温和的成功哲学》


我经常对事业感到恐慌。周日下午,晚霞洒满天空,我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却是这样残酷,令我沮丧得只想抱头痛哭。


我们活在一个充满事业恐慌的时代,在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人生和事业时,真实便来恐吓我们。现在或许比以前更容易过上好生活,但却比以前更为事业感到焦虑。


为何我们会变成事业焦虑的囚徒?令我们不时抱头痛哭的因素之一,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些势利鬼。势利就是以一小部分的你,来判别你的全部价值。


现今最主要的势利现象,就是对职业的势利。21 世纪初,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就是「你是做什么的」?你的答案将会决定对方接下来的反应——对方可能会对你在场感到荣幸,或是开始看表,然后想个借口离开。


作者阿兰·德波顿敢于检视对成功的定义


势利鬼的另一个极端,是你的母亲,永远义无反顾地爱你,不在乎你是否功成名就。不幸地,大部分世人所愿意给我们的关爱、尊重,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在乎事业、成就和物质。


我们时常被告知我们处在一个物质挂帅的时代,但我认为我们只是活在一个物质能带来大量情感反馈的时代——我们想要的不是物质,而是背后的情感反馈。


这赋予了奢侈品一个崭新的意义。下次你看到那些开着法拉利跑车的人,你不要想「这个人很贪婪」,而是「这是一个无比脆弱、急需爱的人」,也就是说,同情他们,不要鄙视他们。


《蜘蛛侠》:歌星与服务员的社会地位

有天壤之别


还有一些其他理由,使得我们更难获得平静。例如世界用许多方法告诉我们,我们不再受限于阶级,只要靠着努力,就能攀上我们想到的高度。这是个美丽的理想,出于一种生而平等的精神。


但它又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嫉妒。嫉妒在今日是禁忌的话题,但它却又是这个社会上最普遍的感受。很少有人会嫉妒英国女王,因为她与我们毫无关联;而越是两个年龄、背景相近的人,越容易陷入嫉妒的苦海,所以千万要避免参加同学会,因为没有比同学更强烈的参照点了。


当生而平等的概念遇上现实中悬殊的不平等,巨大的压力就出现了。你想要变得像比尔·盖茨那样有钱又出名,就跟 17 世纪要成为法国贵族一样困难,但现在的媒体让我们感觉,只要你有冲劲、对科技有点新颖的想法,再加上个车库,你就可以踏上比尔的道路。


我们可以从书店中感受到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后果。现在出版的这些自我帮助类书籍,基本上分成两种,第一种告诉你「你做得到!你能成功!没有不可能!」,另外一种则教导你如何处理「自我感觉极差」的状况。


《天才捕手》:成功学教人相信努力就能成功

其实就算是天才,除了努力,还需要机遇


在中世纪的英国,你遇见一个非常穷苦的人,会认为他「不走运」;在美国,社会底层的人就被刻薄地形容成「失败者」。「不走运」和「失败者」中间有很大的差别,这表现了 400 年的社会演变:掌握我们命运的不再是神,而是我们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自杀率高:人们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全当作自己的责任。


我想提出几项方法来解决这些焦虑。我同样相信功绩主义,但我认为完全以能力取决地位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好的到顶端,坏的到底部,而且保证过程毫无差错,这是不可能的。这世上有太多偶然,不同的机遇、出身、疾病、从天而降的意外等等,我们却无法将这些因素分级,无法完全忠实地将人分级。


《三傻大闹宝莱坞》:如同剧中的阿米尔

代替富人上学,便是一种偶然


我很喜欢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里的一句话:「以社会地位评价人是一种罪。」用现在的口吻说,看一个人的名片来决定你是否要和他交谈是罪。最好在你开口评论他人之前悬崖勒马,因为你并不知道他的真正价值。


其实当我们想象人生中的失败,令我们恐惧的并不只是失去收入、地位,我们也害怕他人的评论和嘲笑。世上最会嘲笑人的便是报纸,每天我们打开报纸,都能看到那些把生活搞砸的人,我们称他们为「失败者」。


现代社会让我们焦虑的另一个缘故是,这个是从古至今的第一个无神社会——我们达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早已习惯崇拜人类自身。


《权力之眼》:越来越多讲述人与神战争的电影

其实也是人类崇拜自身的体现


我一直在谈论成功和失败。我就是一个对成功非常有兴趣的人,总是想着「要怎样才能更成功」,但当我渐渐长大,开始越来越疑惑,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有趣之处是,我们时常以为自己知道成功是什么——我们对一个成功人生的想象来自他人,例如父母。而且我们似乎很能接受他人建议:当我们听说银行业是个受人尊敬的行业,便踊跃加入银行业;当银行业不再受人尊敬,便对银行业失去兴趣。


我们不该放弃对成功的想象,但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确定这目标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确定这个梦想蓝图出自自己笔下,不管它有多怪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已经够糟糕了,而更糟糕的是,在人生旅程的终点,你突然发觉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现代人拥有成功,也拥有失败,而且几乎都逃不脱对成功的渴望。就算你逃得了美女的诱惑、财富的交换,也逃不出父母殷切期盼的眼神。而尤其令人受不了的,就是在你失败的时候,周遭俗世对你必然的贬抑。


可是,旁人眼里的成功,真的就是你内心想要的吗?在「文茜的愉悦学校」里,有一节课专门讲述「成功的面具」——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这里是「文茜的愉悦学校」,这里并不提供科学原理,只有活生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岁月过后的人生思考。希望他们的人生态度能给你一些启示,关于逆境、选择、和解、死亡……


▼ 点击下图  购买文茜的愉悦学校


更多选读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要去接你

一场真正的革命:用21天,让大脑学会发现快乐

你是真的生气,还是为了掩饰担心、嫉妒和自卑

体面的谎言:鸦片战争「壮烈」背后的真相

你的孩子在过「清单式人生」吗?

我们总在追求效率,却忘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越来越偏激、立场鲜明,更不易妥协

原来至亲的死亡可以这样:淡薄而呛鼻

18岁的他画出传世之作,18岁时的你在做什么?

生活与谋生,有时背道而驰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shoujiayin@890medi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