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交响乐团赴西藏昌都文化交流,雪域高原奏响津昌情深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天津交响乐团赴西藏昌都文化交流

雪域高原奏响津昌情深

}

2023.7.26——2023.7.31

津昌情深 乐满三江



为丰富昌都百姓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按照《天津市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2023年文化旅游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天津市文旅系统对口支援昌都文化旅游帮扶”系列活动。作为活动内容之一,天津交响乐团一行40余人跨越三千公里路程,于7月30日在西藏昌都剧院,将一台饱含天津人民问候的“津昌情深 乐满三江”交响音乐会献给昌都各界群众,在雪域高原奏响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的深情赞歌。

在接到局党组赴昌都的演出任务后,天津交响乐团党总支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精心准备,对此次演出进行了周密布置。在人员安排上,选派了乐团的精兵强将,同时集结了各声部首席;在曲目方面,经过反复斟酌,精选了一批极具艺术性与代表性的中外经典名曲,献给昌都人民。


缺氧不缺精神

对艺术家来说,在高海拔地区演出是巨大的考验。很多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时常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率不齐、睡眠困难等症状。相对于弦乐艺术家,管乐老师们的高原反应更为明显,几乎每个人吹完一首曲子,就必须要吸一些氧。为了保证当天演出的顺利举行,乐团的每一位演奏家都凭借对艺术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全力以赴,投入了饱满的热情。排练、走台期间、演出中场,大家抓紧时间补充氧气,调整状态。虽然面临当地艰苦的环境条件,但是大家对这场音乐会极其重视,努力克服身体各种不同程度的不适,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演出结束,圆满完成了音乐会。艺术家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缺氧不缺精神”的职业素养,也体现出天津人民与昌都人民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当晚的昌都剧院内气氛热烈,500余名昌都各界群众走进剧场,欣赏天津艺术家带来的交响盛宴。由国家一级指挥易娟子执棒,乐队首先奏响了经典曲目《茉莉花》,洋溢着浓浓中国韵味的旋律,让艺术家与观众的心紧紧相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包括“序曲”“快乐的女战士”“万泉河水清又清”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段落,旋律优美动听又令人热血沸腾。《梁祝》《紫竹调》等作品展示了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多民族各地区的特色音乐。乐团精心准备的《热巴舞曲》取材自藏族热巴舞艺术元素,原汁原味的演绎引发了全场观众会心的微笑与掌声。

音乐会上,天交还带来了一系列西方名曲,《天鹅湖》《春之声圆舞曲》《乡村骑士间奏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乐曲让昌都观众领略了绚烂多姿的交响艺术。演奏结束,在全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乐团加演了《古典名曲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演出结束后,众多昌都观众与乐团艺术家交流,感谢天津音乐家带来的精彩演出。

 

演出精彩瞬间


与此同时,“津昌两地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谈会”于7月30日在昌都市文化局举行。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康书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财务与基建处处长宁晓华,昌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援藏工作队队员刘坡,昌都市文化局 (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向吉廷等双方领导嘉宾出席,并围绕津昌两地文旅资源融合、院团人才交流培训、文艺创作生产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天津交响乐团作为天津市国有艺术院团,也将立足文化人才培养需求,定期选派优秀艺术家赴昌都交流学习,为当地的歌舞团演员进行艺术辅导,进一步加强津昌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为援藏工作贡献力量。

 

津昌人民心连心

谈及此次昌都之行,参演的天交艺术家难掩内心的激动与感动。天交副团长、大提琴首席张洪鲲说,乐团此次精心编排了民族曲目,也展现了多元的交响艺术,昌都观众的热情反馈让大家感受到津昌人民的深情厚谊,希望与昌都文艺工作者多走动、多交流,更好地满足两地人民的文化需求。钢琴家张乐表示,近两日,他在昌都看到了当地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详细了解了天津对口支援昌都的情况,带着感动上台的他,感受到与昌都人民心连心的交融。

 

此次音乐会给昌都各界群众留下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昌都市康巴文化艺术团演员泽珍担任了音乐会主持人,曾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学习的她,见到天津艺术家如同见到了亲人:“天津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一直铭记在心,回到昌都后,我经常为观众表演天津快板,他们都很喜欢。这次音乐会让昌都群众进一步了解到天津的文化艺术,相信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会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昌都市委办公室干部王鸿霞表示,这是她首次在昌都观看交响乐演出,天津的艺术家不仅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也将优美的中国旋律、动人的中国故事送进昌都群众心中。


部分文字摘自《天津日报》



分享给更多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