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微课视频|知识点|范文点评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08




电子课本|朗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泊秦淮)

微课视频:(《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知识点讲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重点)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难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







课文知识点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笼:笼罩。

寒水:寒冷的河水。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商女:歌女。

江:指秦淮河。

译文:

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

这首诗情景交融,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特征,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思。


本诗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中透着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后两句以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不满。另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很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

1.诗中的两个“笼”字有何妙处?

“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2.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

诗人在船上听到岸上的酒楼中,歌女在演唱“亡国之音”,心中激起了无限的忧愤。从字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访:咨询,征求意见。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垂询治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赏析:

诗的前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

悲”“可叹”更耐人寻味。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得出应有的结论。词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包含抑扬吞吐之妙。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问题:

1.“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诗人通过该词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赏析。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明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释: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错喜欢:空欢喜。

译文: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

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问题: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 看到落下的灯花。

赏析:

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

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第一单元、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辅导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4课《海燕》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写作《学习扩写》微课视频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6课《变色龙》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第7课《溜索》同步辅导课时导学

第8课《蒲柳人家》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写作《审题立意》同步辅导微课视频

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朗读+微课视频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朗读+微课视频

第12课《词四首》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满江红》+写作《布局谋篇》微课视频

名著《〈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1-2)篇定风波朗读+微课

课外古诗词诵读(3-4)篇太常引朗读+微课

第四单元、

第13课《短文两篇》课文朗读+微课视频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朗读+微课视频

第15课《无言之美》朗读+微课视频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朗读+微课

第17课《屈原》(节选)微课视频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微课

第19课《枣儿》微课视频|知识点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五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微课视频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微课视频

第22课《陈涉世家》微课视频

第23课《出师表》微课视频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前三首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后两首

写作《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往期精彩回顾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沪科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微课部编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微课部编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下册微课人教版初中八九年级理化下册微课北师大版八九年级物理下册微课视频
微信号:czwkzy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