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寇会忠课题组实现氰基桥联Fe(II)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发射调制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2-10-22

自旋交叉(spin crossover,简称SCO)指的是化合物中心金属离子的自旋态在外部刺激如温度、压力、光照等的干扰下,在高自旋态(high spinHS)和低自旋态(low spinLS)两者之间进行可逆转变的现象。自旋交叉化合物的双稳性使其在开发新一代分子开关、信息存储器件和显示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旋交叉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合成新型分子基多功能材料。其中,荧光自旋交叉耦合双功能材料在磁光开关中具有潜在的应用。然而,合理设计耦合的荧光自旋交叉复合物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性质独立存在。
本文中,作者选取四齿配体tppe (四吡啶基四苯乙烯) 作为连接体,成功合成了两个氰根桥联的Hofmann型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FeII(tppe)MI(CN)2]ClO4·nSolv [M = Ag (tppe-Ag), Au (tppe-Au)]。两个化合物均表现为突跃的一步转变,其中tppe-Ag的转变温度为230 Ktppe-Au的转变温度为245 K(图1)

图1. 三维Hofmann型自旋交叉化合物tppe-Ag的框架结构和荧光/自旋交叉耦合作用。
变温磁化率和变温荧光光谱的比较表明,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加热模式),荧光强度主要受热猝灭效应影响。在自旋转变温度附近荧光强度异常增加,并且随着温度上升,tppe-Agtppe-Au最大发射波长分别表现出28 27 nm的红移。这些结果表明了tppe-Agtppe-Au的发射强度和发射波长受FeII离子自旋态的影响。对完全去溶剂化的tppe-Ag (高自旋) 进行变温荧光测量,其荧光强度随着温度上升单调下降,且未观察到发射波长偏移,为tppe-Ag 中耦合的自旋交叉荧光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作者通过TD-DFT方法计算出tppe-Ag处于低自旋态时,MLCT跃迁的吸收带与荧光发射带部分重叠,荧光通过能量转移被淬灭;而处于高自旋态时,MLCT跃迁移动到近红外区, 且强度很低,吸收带与荧光发射光谱重叠较少,荧光可以被保留。此外,对从晶体结构中截取的tppe片段进行DFT计算,在低自旋到高自旋的转变中,由于tppe共面性的改善,HOMO-LUMO gap变小导致波长红移。因此,tppe-Agtppe构象变化是其最大发射波长变化的原因。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在基于四齿配体构筑的3D Hofmann型化合物中自旋交叉与荧光的耦合作用,为自旋交叉荧光多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详见:Xueru Wu, Zhikun Liu, Min Zeng, Mingxing Chen, Jun Tao, Shuqi Wu & Huizhong Kou. Fluorescence emission modulation in cyanido-bridged Fe(II) spin crossover coordination polymers. Sci. China Chem. 2022, DOI:10.1007/s11426-022-1294-8.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作者简介

吴树旗 2011年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本校攻读硕士期间师从寇会忠教授于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2018年在佐藤治教授指导下于日本九州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继续在九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21年担任助理教授。致力于分子磁学与理论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单分子磁体与分子晶体的磁电耦合性质。

寇会忠 1990年获得南开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南开大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5月入职清华大学化学系,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日本九州大学从事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工作。2007年12月至今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寇会忠教授致力于分子磁体与多功能材料的研究。






【扩展阅读】

暨南大学周小平课题组:发光金属有机笼在稀溶液中的自发聚集及其时间依赖发光增强特性

南工大许岩/梅华课题组合成具有优异磁制冷性质的最大3d-4f异金属纳米团簇Gd158Co38@Cl12

杨金龙教授课题组:理论预测具有高居里温度和电场可控自旋极化的二维双极磁性半导体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紫外激光解离生成金纳米团簇及原位质谱表征

郎建平课题组巧用温度依赖的氯离子介导法合成Ag14和Ag24纳米团簇

张献明教授课题组:SbX5四方锥基的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可调控的宽带发射、非线性光学和半导体性质

北大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实现Tb(III)配合物电致发光新突破

苏州大学王雪东课题组:多尺度构筑有机白光光源

郎建平和牛政课题组通过溶剂诱导实现了Ag/Tab团簇Ag25和Ag26之间的可逆转变

杨国昱课题组:非手性前体转化为手性片段构筑高核钛取代的氧合团簇

南师大周小四课题组综述:COF在碱金属离子电池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张磊研究员:质谱分析有机-无机杂化含铌氧簇的组装机制

韩英锋课题组通过分层自组装策略将冠醚基金属卡宾笼用于构建多重刺激响应的超分子凝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