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喻桂朋/唐俊涛/Jiayin Yuan:低温溶剂热合成多孔聚三嗪-七嗪活化*HCO中间体实现光催化CO2还原为CH4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5-01-07
高效光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制备CH4燃料/原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众所周知,CO2生成CH4需要8个电子的转移,在动力学上比CO2到CO的双电子过程更加困难。除了动力学阻力外,选择性生成CH4还面临许多内在困难,例如催化剂与反应中间体之间的亲和力较弱。虽然通过设计双空位和双金属位等双位点的辅助,可促进CO2分子中C和O之间的键合。但是,总体而言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光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对于稳定中间体和解决光催化CO2RR为CH4的瓶颈至为关键。
由三嗪或庚嗪单元组成的聚合物氮化碳(PCN)作为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可调电子结构的独特聚合物,在光催化CO2RR应用中展现巨大的潜力。在已报道的PCN研究中,通过分子工程、杂原子掺杂和异质结工程来实现高效的光催化CO2RR。然而,在熔融或熔盐体系合成中,通过传统高温热聚合方法制备的PCN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部分碳化且具有较低的比表面积,这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并且,普通热缩聚方法较难在温和条件下精细控制PCN的化学结构。因此,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具有高表面积、结构明确、选择性光催化CO2RR生成CH4的PCN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此,中南大学喻桂朋教授团队联合瑞典斯德哥尔摩Jiayin Yuan教授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C-C偶联方法,用于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具有特定钳状2,2'-bpy位点的多孔CxNy(图1)。方法的本质在于低温溶剂介导的脱卤偶联及其无碳化聚合过程,显著优于传统的高温缩合反应。将三聚氯氰、三氯庚嗪或两者混合物直接通过Heck反应偶联可制得系列不同组成的多孔CxNy。其中,多孔C6N7具有独特的纳米花状形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669 m2 g-1)和丰富的氮位点,赋予其高CO2吸附亲和力和吸附量。正如预期的那样,特定的钳状2,2'-bpy基团作为催化位点,通过形成六元环中间体来稳定活性*HCO中间体,有利于选择性CO2RR为CH4。利用原位DRIFTS光谱和DFT计算,验证了在预先设计的钳状位点形成环中间。本研究为光催化CO2RR制CH4的PCN的精确结构调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图1. 多孔CxNy的低温溶剂热合成过程及中间体稳定性示意图

图2. 多孔C6N7的(a)SEM和(b-c)TEM图像;(d)PCN和多孔C6N7的XPS C1s谱;(e)氮气吸脱附等温线

图3. (a)已报道的PCN基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b)多孔C6N7的光催化CO2还原的原位DRIFTS光谱;(c)PCN和多孔C6N7的CO2生成CH4的自由能;多孔CxNy的(d)*CO生成*HCO自由能和(e)吸附甲醛FT-IR光谱
该成果以“Porous Poly(triazine-heptazine)s: Low-temperature Solvothermal Synthesis, *HCO Intermediate Activ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为题,最新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doi: 10.1007/s11426-024-2232-5)。第一作者为中南大学高柱博士生,通讯作者为中南大学喻桂朋、唐俊涛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Jiayin Yuan教授。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喻桂朋,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功能多孔聚合物研究团队负责人。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论文被引4900余次,h指数41。
喻桂朋教授主页:https://faculty.csu.edu.cn/yuguipeng/zh_CN/index.htm
【第一作者简介】

高柱,西南交通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024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构建新型多孔聚合物以及二维异质结材料应用于光催化CO2还原和有机合成。

【扩展阅读】

2024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4年上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影响因子10.4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烟台大学刘伟教授课题组:铀酰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

电子科大李严波团队:氮化钽基高效光电催化水分解光阳极

孔祥建和汪骋课题组通过构建稀土钛氧团簇分子固溶体实现增强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中科大孙永福课题组:通过构筑双活性物种实现高选择性的光催化甲烷偶联制乙烷

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李仁贵研究员团队: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形貌对称性对光生电荷分离的影响

武汉大学肖巍团队:利用碳掺杂ZnO/Au催化剂实现甲烷光催化转化为乙烯

苏州大学张丽芬/程振平教授团队:新型无金属持久性自由基阴离子光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在NIR光控RAFT聚合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振兴课题组综述:用于光/电催化的铈基纳米材料

天津大学张宝教授团队:原位硫、硒杂原子掺杂策略提高共价三嗪骨架材料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武汉大学郎贤军课题组:苯并三噻吩共价有机框架(COF)与TEMPO协同光催化硫醚选择氧化

钟家松教授/陈丽华教授/苏宝连院士团队综述:基于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光催化污染物处理以及水体杀菌

冯宇华课题组设计合成具有显著增强光催化效率的新型三元Janus构型Z-scheme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催化剂

暨南大学陆伟刚/谢默/李丹团队综述:MOF基光催化剂在需氧型反应中的应用

上海交大麦亦勇&周永丰团队:超薄MOF纳米片为载体的钴单原子光催化剂用于CO2还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化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