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影书香|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

吴梅影 开明视点 2019-05-08


1999年,笔者买回的陈丹燕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上海的风花雪月》。在上面写下:“陈丹燕上海系列,梅影珍藏”日后,一遍遍读,一次次随着这个温婉秀丽的上海女子,一步步回望20世纪30年代前后,民国时期十里洋场的风花雪月。听她仿佛谈家常一般,为读者讲述“有普希金像的街角”“江青的房间”“张爱玲的公寓”……那有点儿神秘,有点儿奢华,有点儿讲究的过去。不知不觉间,老上海轻轻撩开面纱,穿越时光隧道,来到眼前。

如果说《上海的风花雪月》是人物群像,是老建筑风貌,是旧上海的方方面面,那么《上海的金枝玉叶》则是一个人一生悲欢离合的记忆史。戴西(Daisy)郭婉莹,上海永安百货公司老板郭标的四小姐,十一岁时跟随爹爹回国,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一辈子英文讲得比中文流畅的美若天仙的女人,从锦衣玉食到一贫如洗,依然如同她的英文名字Daisy——雏菊一样,洁白清芬,纯净坚韧,自尊优雅……从不失精神的华美尊贵,诗一般的女人。

是什么支撑着她?

陈丹燕说:“是不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的,而且很可能,富裕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贫穷苦难的生活。”


深得我心。

和谐安定的社会、宁静整洁的环境、幸福和睦的家庭、良好的教育、有尊严的生活,才能培养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

郭婉莹,能够从富裕到贫穷,在“文化大革命”的炼狱中,不惊不怖不畏,这样的女人,让人相当尊敬。Daisy她,正是一个健全而丰满的生命,一朵美丽的经过文明洗礼的小花。

最终,她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院解剖室。

陈丹燕等敬献戴西的挽联: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

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上海的红颜遗事》则写的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子——姚姚,“反动文人”姚克和电影明星上官云珠的女儿。她短短的三十一年生命,经历过小时母亲镁光灯下的大红大紫,解放初母亲与爱她的继父程述尧的离婚,“文化大革命”时她的爱人燕凯自杀、母亲的跳楼身亡,20世纪70年代初她和小她很多的少年凯凯生下私生子……虽是平凡人,却是跌宕起伏的悲情一生。陈丹燕以女性的笔触,细腻的描写,透过对多人的访谈记录,正侧相间的手法,透析大时代中,一个女子身不由己的挣扎。姚姚一生,犹如小草,静悄悄萌发,又无声无息地枯萎,波澜壮阔江面,并没有留下她的些许泡沫。但正如作者所言,她,平凡的一生,依然有着坚忍:“无论如何,还是要像自己希望着的那样生活。”

《木已成舟》为作者游历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记录。她静静地看,缓缓讲述,由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够跟随她的脚步,让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星光,照亮彼此前行的路。她说:

无数的旅行片断,并不只为将来的回忆,他们更像圣诞节美国小城里各家在门口点燃的烛光之路,一点一滴地引导我走向前方。就像夜晚晴空的星星,在那样晴朗的星空下,找到了北斗,就想要找到大熊星座,然后又想到射手座——它那样热爱自由,受不得约束,又执着于自己,不肯迁就——那是我的星座。从长崎,到了慕尼黑,然后是柏林、罗马和巴黎,还有萨拉曼卡纳。它们是我自己天空上的星星,我的一小段生命在那里闪烁着自己的光芒。



《成为和平饭店》是陈丹燕近年来作品,作者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娓娓道来和平饭店,这一上海最富象征意义的纪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



《上海色拉》则是一本记录作者成长历程的散文集。



等买到她和先生陈保平合著的《去北地,再去北地》时,已是2018的晚冬。轻轻打开书来看——

一对夫妇,大学时代的同窗,俄罗斯文学艺术的爱好者,相约去俄罗斯旅行。旅行开始时,他们就约定,各自写自己的日记,纪录自己的感受,待到旅行结束,再交换日记。那是1993年。他们日夜相守,去看同一个地方,吃一个锅里的食物,在枕上听到的,是同样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

然而,他们记下的,又是那么不同的属于“各自”的俄罗斯。

二十四年后,夫妇二人又一同去旅行,到了波罗的海,在立陶宛的考纳斯,他们突然发现,这个旅行,竟是从前俄罗斯旅行的延续……


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因为梅影自幼及长,对俄罗斯文学艺术情有独钟。





推荐阅读

梅影书香|莫泊桑:一生

梅影书香|聂绀弩:每将诗句写肝肠

梅影书香|温庭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梅影书香 | 我的诗经:唯有诗和远方不可辜负

梅影书香 | 520,叫我如何不想他?

梅影书香|沈从文: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梅影书香|十万春花如梦里

梅影书香|二晏: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梦缘

责任校对:闻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