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读书心得(5)

李媛 韩汉白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9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出版于2008年,可以算一本“老”书了,其中收录了梁鹤年先生十多年前关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分为经济、土地、城市三个专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等,共32篇文章。本系列将分享李媛、韩汉白两位青年学者关于本书的读书心得。想阅读本书的读者,可在文后评论区留下邮箱地址,我们将寄去电子资源。在此特别感谢梁鹤年先生慷慨惠赠版权。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

梁鹤年

商务印书馆, 2008

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记得很清楚,有些重要的事情倒印象模糊。


1983年底,联合国代表团来大学介绍联合国的开发项目,我参加了座谈。翌日,校方负责接待的人士给我来电话,说派去陪同的一位教授生病了,要我去顶替。机缘巧合,认识了团员之一的中国国家科委外事官员(他后来出任中国驻联合国科技参赞,现已离休多年)。北国的深秋,那天特别冷,我又没有车子,两人穿得臃肿得像企鹅,在小城的街上遛了半天。湖上来的烈风把脸刮得又红又痛,却一点也没有减低我们的谈兴:中国锐变的动力,西方历程的启示;现代化的演绎,中国传统价值的评价;国家的前途,个人的理想。他说:“先回去看看吧。”我写给他一封长信,九个月毫无音信。一天,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来电话,说湖北省科委想请我去,这样,就开始了我20多年在中国的讲学、培训、考察、研究和咨询。


1985年首趟回国,感触很大。机会难逢,我妈也想回去看看。那时我已有四个孩子,于是也带了老大和老二一起去。一行四人,从广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都是坐火车。从前书本上的东西现在看到了。山河秀丽,民风淳厚,干部们勤朴为民。日暮过黄河,两岸苍凉,滔滔浊流,看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百多年来受尽苦难的老百姓是否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候?心潮激荡,久久难息,谁说男儿不流泪。同车有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很健谈,我是他的好听众,从他处知晓了许多人民的心声、希望。2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成就可观。若是这位老同志仍健在,他还会诉说些什么心声和希望?


回想,1985年是个开端。我的加拿大工作与中国工作先分后合,而且很多时候是巧合,纵错之间好像有主宰。现从头说起。


1970年香港大学毕业后我在建筑师事务所干了三年,1973年来到加拿大又干了一年,跟着就是在美国和英国念书。1979年回加拿大,开始在女王大学任教。当教书匠不能只教自己研究或喜欢的东西。政策分析的方法论是我研究和喜欢的东西,但校方坚持要我教“物理规划”,部分理由是因为大多数的教授只搞社会科学,不懂工程、设计,部分是因为我念建筑出身,对城市规划的物理层面较易上手。起初我有点别扭,日后才发觉真是个幸运的机缘。

——本书前言


 


“第五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读书心得二则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比较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人会关注其中的“市场经济”一词,强调非计划性,但这种解读仅指出“不是什么”,却无法说明“是什么”;有人会聚焦“社会主义”一词,强调国家干预,但世界上很多经济体的运行都涉及政府干预,这种解读难以厘清理论内涵;还有人会聚焦“中国特色”,强调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是能适应我国国情和民情的经济策略和措施就是因“国”制宜的“好猫”,但这种单是关注实用性的解读,往往面临理论构建和制度化探索的挑战。
 
本篇的亮点在于从“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比较[1]。从表1可以看出,相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经世济民”的内涵,因此涉及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尤其当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矛盾时(资本的逐利本质使资本主义倾向于垄断,供求双方自由选择的特点使市场经济倾向于竞争),社会主义强调的社会公平与市场经济强调的公平竞争并没有本质冲突,政府的干预应着力于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而这两种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各自的产权制度和文化土壤紧密相关。

 

表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注:* 详见表2。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与西方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有“大我”和“小我”的概念和文化:“大我”和“小我”都是“我”,不仅能看到作为个体的“我”,也能看到处于“我们”或“大家”中的“我”。因此,与西方个体与个体竞争中的你输我赢的敌对性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或强调社会公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大我”之内的不同“小我”之间的竞争。
 
关于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如何诠释“我”,梁先生有几个有趣的观察。英语中唯一一个单独且须大写的字母是“I”(我),尽管从语法上看这个字母本身就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大写,但与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也可以展开有趣的联想。另外,英语中可以找到对应的“你们”“我们”“他们”,但很难找到确切表达“我们大家”或“大家好”的英文。语言是思维和文化的表达,也就是说“小我”“大我”“大家”这些难以在英文中找到的概念,其实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聚焦经济制度,这些中国智慧将为在借他山之石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拓宽思路。梁先生创新性地提出中国特色“合作社”就是一例(表2)。在约20年前,梁先生就已经提出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取人民公社和股份制之“长”,生产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产品,如根据特定需求生产低胆固醇的鸡蛋、母乳品质的牛奶等。近些年,国内的定制经济(如农产品的私人订制)、共享经济(如社区团购)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但这些经济组织多由资本甚至是全球资本所支配。笔者认为,梁先生提出的中国特色合作社,将为平衡资本与劳动力提供新的思路,既借助资本发展自身,又能鼓励人尽其才、地尽其用,而不是被资本支配。

 

表2  人民公社、股份制、中国特色“合作社”的特征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作者:李媛,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论文化资本

  

古典经济学派的学者及其追随者提出了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随着科技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继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也被资本化[1]。19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和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提出并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层次的人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2]。人力资本的提出使资本的内涵得以扩大。既然劳动力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特征可以作为人力资本而增值,那么劳动力的宇宙观、伦理观、政治观以及其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也自然可以被资本化。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在1970年代—198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他认为整个世界表现为三种资本形式: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以社会声望、社会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而文化资本则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在这三种类型的资本概念中,尤以“文化资本”概念最为重要。文化资本有三种形态:身体化形态(可通过教育转化成为自身精神和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和感性等文化产物)、客观化形态(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和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制度化形态(文凭、资格证书、行业执照等)[3]
 
文化资本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形成早于文化资本,其源于1940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麦克斯·霍克海默与狄奥多·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文化产业化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化是一种严重的异化(alienation)。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文化成为生产要素,各种文化形态都可以为资本增值服务。文化产业同样是追求文化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以及利润最大化。最终,文化产品生产的动力成了资本,生产者为了迎合市场而被动生产。如此,文化产品便失去了文化的本来面目,成为千篇一律的单调重复,失去了原有的优美和纯洁。文化产业中的人,则会成为“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逐渐丧失人的主体意识,成为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者,最终走向异化。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发挥自身的优越性,以避免资本主义中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2]   王明杰, 郑一山.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 2006(8): 92-95.

[3]   刘丽娟. 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作者:韩汉白,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录


经 济

人家的月亮

外国的泥土

政策分析
比较研究:论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经济三部曲之一
可持续性消费经济:两个循环,一个手段——经济三部曲之二
经世济民——经济三部曲之三
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
流域发展模式的选择
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来自国际与加拿大开发经验的一些启示
农村发展与市场经济:一套理论分析与一件实际工具
解“三农”之困
经济与几何


土 地
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土地开发上的意义
在耕地转建设用地中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及提高土地市场经济效率的建议
集体土地股份化:一个互利互律的耕地转用补偿和土地整理分配处理办法
指标拍卖(竞投)的一些想法


城 市

精明增长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
规划战略:来自生态学的启发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一些城市与规划随想
高与低、快与慢、新与旧
城市规划的和谐与适度
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
可读 必不用之书(一)——顺谈操守
可读 必不用之书(二)——顺谈情况含糊和感情矛盾
可读 必不用之书(三)——顺谈“法”与“字”
哀公问政——孔孟思想对规划理论的启发
“孟子见梁惠王”与城市规划



相关阅读

《旧概念与新环境》读书心得【连载】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连载】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城市人”

编辑 | 顾春雪
排版 | 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