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年前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在铁山港公用码头,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每一处都留下了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博物馆要突出特色。”“打造好向海经济,要想富先建港口。”“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习总书记在视察中提出的向海经济、生态环保等理念,为北海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给北海人民以巨大鼓舞和鞭策。5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珠城大地焕发出了崭新气象与蓬勃生机。
为全面反映北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激励北海人民以更大决心与干事热情一起向未来,加快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本号推出“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五年来,北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更多的资金、更好的资源投入到人民群众最期盼、受益最广泛的民生领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教育是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五年来,北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实施一系列教育工程,从“暖心工程”“三三零”工程到打造“职教之城”,从“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学生资助精准补助、限时补助、应补尽补”到“让教师这个职业在北海最令人羡慕、最受人尊重”……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让孩子们都“能上学”。全市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成为全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最简化的城市之一。全市各学生资助项目共投入资金逾9亿元,共资助595686人次,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等家庭学生128247人次,资助金额9526.8204万元。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96%,普惠园覆盖率达到91.1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52.07%,分别比2017年提升8.54、20.55、15.39个百分点。让孩子们都“上好学”。北海市实施“三三零”工程,五年来共筹措各级各类资金37亿元建成3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增5.5万个优质学位;实施“三名工程”,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西北师大北海附中等一批名校建成招生;五年来,从全国引进了3位名校长,4名北海市政府顾问,引进教育人才2000余人,提前超额完成千人计划目标。实施“暖心工程”,共投入资金3705万元,项目基本全部覆盖市直属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共惠及师生约3万人。首创市本级奖补办法,对县区新建学校实施奖补近2亿元,致力于让不同县区的孩子们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童子功1+N”素质教育计划,让每个学生学习掌握1至N门终身受用的技能和特长。市第九中学通过自治区特色高中评估验收,以“体艺强校”特色教育登上《中国教育报》。安排专项资金持续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适应新高考。近三年北海市一本上线人数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三连增。高瞻远瞩规划建设北海职业教育园区。园区规划用地约2.2万亩,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总投资160亿元,拟引进职业院校约30所,各类学生达到20万人以上,建成后每年将为北海产业培养输送4万至5万名高素质人才。目前,北海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北海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海海运职业学院等3所院校拟进入“十四五”广西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五年来,北海市努力推进健康北海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高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迅猛扩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卫生人才队伍更趋优化,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幸福感不断提升。北海市人民医院异地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已完成建设。近年来我市加快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百姓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李君光 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区前列,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81.05岁,高于广西水平;2017年至2021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从3.53‰下降到2.8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4.71‰下降到4.28‰,孕产妇死亡率控制排名全区第一名。医疗资源结构明显优化。从2019年开始,北海市投入约28亿元建设市级6家公立医院,迁建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续建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市皮肤病防治院、市结核病防治院。这些项目全部改扩建完成后,可新增4100多张床位,北海市医疗资源结构将显著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将更合理,医疗硬件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深入实施“名医工程”和“十百千人才”计划,加强与高端医疗机构合作,提升远程医疗水平。五年来,北海市柔性和全职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102位,建立院士工作站、名医专家工作室等共12个合作平台,引进的专家和团队成员定期到北海会诊、查房和手术,开展义诊80次覆盖837人,门诊看诊患者3743人,会诊疑难病患者536人,开展疑难手术指导103台、讲座55场,有效带动了医疗水平的提升。基层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开展“名中医支基”计划,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参加“长者支医”行动,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五年来,建成医联体3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各县区聘用乡村医生357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
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五年来,北海市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为根本目标,致力于让贫困者富裕起来、让弱者强大起来,千方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海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所工作人员对新申请低保对象进行入户核查。市民政局提供
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生活保障5项标准全区最高。五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749元增长到18460元,年均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912元增长到40727元,年均增长6.7%,如期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十年倍增目标。
五年来,改造24个棚户区,新建6909套住房,投放3023套经济适用房,建设公租房20648套、已分配入住17463套,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外来务工人员搬进公租房小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资料图)黄娴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五年来,北海市高度重视就业问题,通过市场吸纳、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推进、校企合作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高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水平,持续实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高质量就业;以电商等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培育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企业和个人大规模考证培训,深入开展与就业挂钩的职业培训等方式,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2.88%以下,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开启了新生活的大门。
社保是民生之基。五年来,北海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试行新业态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参保办法,对新业态这一群体予以更多保障,这一探索实践走在了全区前列。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自豪是北海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始终不变。北海将继续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政府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擦亮民生底色,书写美好幸福生活的时代答卷。
审核 | 李维维编辑 | 赵锦妙校对 | 詹燕萍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