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哮喘经验
欢迎关注【传统医学】
徐经世,第二届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经世教授业医60余年,治疗哮喘有独到之处,现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哮喘分为哮病、喘证。哮以发作性特点而区别于喘证。所谓“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然哮的宿根是痰浊,故专主于痰;喘为短气,不能接续,以气为病,治以纳气。因为肺主气,肾主纳气,即使喘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应属肺、肾二脏病变。不过在转归中,如新感宿邪相引,痰气相击,哮鸣有声,即由喘而发为哮。如张景岳“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徐老析之两者实存有内在的演变,久喘即伤肺气,又可影响脾肺功能,而至脾虚生痰,肾不纳气,由实转虚。总之哮喘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阴阳两虚,是由阳虚日久,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俱虚的病理过程。治疗分急性发作和缓解期,发作以治其标,缓解图之其本,但所用方药颇多,能获一效则难以寻求。应抓住缓解立足于本,主以三脏同治,宣上纳下,化痰和络,扶正固本的治则,可收良效。
案例:周某,女,时年29岁。哮喘病史数年,每遇风寒或刺激性事物则发作,今又复起,喉中痰鸣,痰多色黄,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来弦数。此痰浊壅塞,肺失肃降,拟以清化痰浊、肃肺平喘为先。
方药:南沙参12g,杏仁10g,炙桔梗10g,瓜蒌皮15g,葶苈子15gg,苏子10g,莱菔子10g,蝉蜕6g,夜交藤25g,炙麻黄3g,车前草15g,粉甘草5g,7剂。
自进药后症状缓解,热痰已处,转偏寒象,大便偏稀,舌淡苔薄,脉象缓滑,仿甘桔二陈加味为用:炙桔梗10g,光橘红10g,姜半夏10g,炙五味10g,炙麻黄5g,川干姜3g,蝉蜕6,夜交藤25g,金沸草10g,车前草12g,粉甘草5g。
10剂后咳喘已平,夜能平卧入寐,饮食、二便如常,拟方以图其中,扶土泻木,方药:生黄芪25,关防风10,焦白术15,广橘红10g,炙桔梗1g0,杏仁10g,炙麻黄3g,川干姜3g,蝉蜕6g,夜交藤25g,炙五味10g,粉甘草5g,10剂。药尽病缓解,嘱其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风寒及刺激性事物,如有不适再药投之。
➤ 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
邵新甫曰:“喘症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大凡实而寒者,必挟凝痰宿饮,上干阻气;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虚者,有精伤气脱之分,填精以浓厚之剂,必兼镇摄。”喘证,临床表现为呼吸迫促,气不接续,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徐老认为多属肺、肾二脏病变,治疗须辨虚实;实者一般易于见效,虚者因精气亏损难以骤复,治之较难,只有严密辨证,守方治疗,才有望收效。同时,要注意摄生,改变和增强体质。喘之虚证,易累及于心,常以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之剂,方能奏效。
案例:王某,女,时年72岁。咳喘多时,近日加重,动则喘促不已,语不成声,面浮肢肿,诊脉虚数,舌淡红少津,口干欲饮。此系气阴两虚、化源失济、肺不主气、肾失摄纳之象。拟用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为先。
方药:南北沙参各12g,川贝母10g,杭麦冬12g,炙五味10g,炙远志10g,酸枣仁25g,生赭石15g,淡竹茹10g,车前子10g(布包),丝瓜络20,芦根20g,生甘草6g。
5剂后咳喘得平,浮肿消退,他症亦随之而减。守原方稍事增减,嘱其继服1周,如持续平稳,可暂停药观察,但需避风寒、节饮食,以防诱发。
➤ 补肾纳气、佐以化瘀,药用斟酌
哮喘之病,久则耗气伤阴,易生瘀滞;治本之中,常寓活血通络,用药上须斟酌再三。徐老常用磁石以镇潜收纳,生化肾水,引火归元,配五味子以酸甘化阴,滋上补下,调节循环,平衡气机;取黄芪、女贞子以益气养阴,固表护卫,补肾填精,两味同用,更胜一筹;白术、山药、橘红则健脾理气,补土生金,且山药还有固肾益精、益气补虚、润养肌肤、聪明耳目之功;贝母、杏仁、车前以化痰肃降、清上利下;配用鹅管石以温化痰浊、壮阳通痹;以补骨脂、蛤蚧、胡桃仁三味并筹,可收到补下治上,母子同疗之效;皂荚、田七活血化瘀,病从络治;而竹茹、甘草则以清化痰浊、调药入胃,使胃受纳,促其吸收。诸药合力,标本兼施,缓解症状,调节整体,扶正固本,远期效果,可望满意。
案例:方某,男,时年78岁。哮喘病史已有十余年,病延日久,卫表不固,易于外感。近年来发作频繁而常发于五六月间,每作时只能对症处理。但夙根难除,一触即发。诊时小作,咳喘不已,身无寒热,舌淡苔薄,脉象虚滑。
辨为卫表不固、脾虚痰浊、肺失肃降,拟予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为治。
方药:生黄芪30g,焦白术15g,广陈皮10g,关防风10g,炙桔梗10g,炙五味10g,川干姜3g,炙麻黄3g,蝉蜕6g,夜交藤25g,粉甘草5g,7剂。
药后咳喘得以缓解,惟感疲倦乏力,舌苔薄滑,脉象如前,故守原方出入为用:生黄芪30g,焦白术15g,橘络20g,炙桔梗10g,杏仁10g,姜半夏10g,佛手柑15g,炙五味10g,川干姜3g,川贝母9g,车前草12g,粉甘草5g。
7剂又服后,体倦少力得以改善,惟阵发性咳喘性未肃,眠、食、二便如常。舌暗淡苔滑,脉转虚缓,拟用黄芪建中加味以从中调之:生黄芪30g,桂枝6g,杭白芍15g,白术15g,广橘红10g,炒杏仁10g,炙五味10g,川干姜3g,川贝母10g,冬瓜仁30g,苏子10g,莱菔子10g,粉甘草5g。
10剂后缓解,予以迪喘舒丸(自拟方)缓以调之:生黄芪30g,熟女贞15g,五味子10g,冬白术15g,广橘红10g,怀山药20g,甜杏仁10g,川贝母10g,车前草10g,鹅管石10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煅磁石30g,胡桃肉10g,皂荚10g,田三七6g,粉甘草5g,姜竹茹10g;上方以10~15剂配用蛤蚧5对共研细末以水泛丸或以胶囊装入,每服10g,日3次。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精彩回顾
➤ 中药减肥经典方
➤ 注意!头痛是身体在示警!头顶痛、偏头疼、前额痛怎么解决?
➤ 常听中医讲的“阴虚火旺”到底有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调理呢?
➤晨起一件事,伤害身体!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现在停下还来得及!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投稿信箱:980151516@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传统医学(QQ、微信号:980151516)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