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四川火锅到泰式冬阴功汤,都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杜心蕾 民智国际研究院 2021-02-05

民小智说


最近几天,北京连续高温预警,夏天就这样热情地拥抱了我们。



夏日炎炎,令人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街上的行人们都懒洋洋的。


夜幕降临后,烧烤摊、冷饮摊和火锅店就热闹起来了。


天气越热,人们的味觉就越渴望刺激性的食物,不管是冰爽还是酸辣,都能给夏天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



辣味,虽然是舶来品,但其实颇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满盆辣的四川火锅也早已走出四川,奔向了全国各地。


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辣椒不仅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世界各地都有它的影子


例如在东南亚,泰国朋友就很喜欢辣椒,喜欢吃辣,“酸辣甜鲜香”正是泰国美食的口味特色。闻名遐迩的冬阴功汤等泰式名菜,都离不开辣椒。


饮食体现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物产特色,中国人喜欢的辣椒和泰国辣椒其实有着共同的“祖先”。


辣椒来到中国和泰国之后,发展出了不同的美食文化,也在交流之中互相借鉴和融合,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先说说中国四川的辣椒。虽然川菜中的辣椒享誉全国甚至全世界,但事实上,四川人吃辣椒的历史却只有两百多年。


或者说,中国人吃辣的历史悠久,吃辣椒的历史却并不算长。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所谓的辣味更贴近于辛和麻。


“椒”这个汉字最早指的是“花椒”,一种原产于中国的历史悠久的作物。


我们现在熟悉的辣椒所在的辣椒属(Capsicum)有大约30种物种,全部产于美洲,以南美洲玻利维亚一带最多。


辣椒在南美洲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直到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大发现,才把南美洲的辣椒带回了欧洲。


当时,欧洲皇室和上流社会正在为来自神秘东方的香料而疯狂,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辣椒之后,误以为这就是贵重的香料之一——胡椒。


虽然这个误会在现在看来令人啼笑皆非,但哥伦布的船队的确将美洲的许多作物,包括辣椒带回了欧洲。


这种被哥伦布误解成胡椒的作物在陌生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渐渐传播开来。


据记载,辣椒在1548年传入英国,1585年传入中欧,17世纪时由葡萄牙人带到东南亚。



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没有具体记载,但是中国第一次有关辣椒的记载可能是明代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他在其中提到的“番椒”正是辣椒。


但辣椒最早乃是观赏植物,放进食物的年份较晚,大约是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


令人惊讶的是,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较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


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末期,当时种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区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


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来,以至“山野遍种之”。据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览》,光绪以后成都各色菜肴达1328种之多,而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



与傅崇矩同一时代的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也有类似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由此可见,虽然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历史并不算悠久,但是辣椒的到来无疑为川菜增色不少,舶来品“辣椒”和土著“花椒”共同凑成了川菜“麻辣鲜香”的味觉特色。“辣椒”也成为了川菜的一张王牌。


不仅如此,辣椒进入四川后,当地人民发挥出“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创造出辣椒油、辣椒面、辣椒酱、泡辣椒、晾晒辣椒等多种形式,结合煎、炒、烹、炸、炝等传统烹调技法,将辣味赋予了灵魂。



和川菜类似,辣椒也是泰国菜的必备食材之一。泰国的辣椒被统称为“泰椒”,原产地同样来自南美洲。


一般认为在Ayutthaya Period时期由葡萄牙传教士在1511年以前传入泰国,也有人认为辣椒是在King Songtham and King Narai era时期(1723年)传入泰国,因为在这时期泰国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西方国家贸易十分活跃。


泰国具有十分适宜辣椒种植的自然环境,辣椒传入泰国以后,迅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并且逐渐繁育出本地特色品种。


例如,我们现在熟知的朝天椒就是来自泰国的特色品种。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泰国的美食最早以新鲜的鱼类、本土种植的大蒜、盐、黑胡椒及鱼露为主。在大城王朝统治的四世纪,又加入了更多复杂的原料。


身为当时的国际性王朝,大城不单吸引当地的贸易商人,同时也吸引如中东、欧洲、中国、印度、日本、波斯及葡萄牙等商人远道而来,他们贡献的许多食物经过微妙的改变,转化成适合当地泰人的口味并运用本地食材,增加了食物烹饪的多样化。


由于中国与泰国历史上交流比较频繁,泰国的饮食也深刻地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1782年,曼谷成为首都,中式或者中泰式的食物在此时很受欢迎。“炒”和“腌”就是向中国学习的两种方式。


不仅如此,泰餐的烹调方法模仿中餐的旺火急炒法,许多菜肴先用水锅焯水,再入锅炒制。新鲜的蔬菜,佐以泰式调料,可以炒出一道道口感极其新鲜的菜。


中餐制作中的炸、炒、烧、烤、蒸、炖等烹调技术也将泰式辣味提升到令人惊叹的高度。


在对于辣椒的处理上,泰国人民和中国人类似,也采取晾晒辣椒干、制作辣椒面、辣椒粉、辣椒酱的手段,再配合当地的香辛料,使泰国菜具有一种独特的口感。



总而言之,辣椒的到来为泰国美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加上海鲜和香料的加持,形成了“酸辣结合,辣中有味,辣香并重,甜味辅佐”的特色。


川菜和泰国菜的成功,都归功于“辣椒”的点睛之笔。而辣椒这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古老作物,来到亚洲之后,为中国和泰国的人民带来了更多的饮食花样和选择。


如果说,在几百年前辣椒刚刚传入亚洲的时候,只是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那么现在,中泰美食的交流则是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对话。



在今天的四川,泰国餐馆已经走入平常百姓家,一些川菜馆甚至研制出了冬阴功风味的火锅,让热爱四川火锅和泰式冬阴功的人们能够将美味一网打尽。


川菜、粤菜等中国菜肴和风味小吃也日益受到泰国人民的喜爱。泰国辣椒制品摆上了中国超市的货架,成为很多中国老百姓青睐的调味品。


民以食为天,饮食可能是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方式了。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民,都有对美味的追求。世世代代,各国人民都在运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掘出适宜本地的食材和烹调方式,发明出一道道让人难以忘怀的佳肴。


中国和泰国人民热爱的“辣”味虽然不同,但对辣椒却有着同样的喜爱,互相借鉴的烹调方式,更重要的,是同样的对生活的热爱。


文化也是如此,虽然各国文化构成不同,体现的形式不同,但是各国对于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愿望是一致的。


“相异的文化有可能构成一个共同体系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川菜和泰菜这两种菜系,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历史,“辣”虽不同,但却是同样的“辣”。文化也是如此,海纳百川方能兼收并蓄,只要交流互鉴的道路还在,各国就一定能殊途同归。



图源:网络

近期热文

美国封杀华为的逻辑,都在《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中

侠客行:他,以一己之力搅动国际风云变幻

《权力的游戏》:没有主角光环的他们怎样登上权力舞台?

退群的美国在打什么主意?

复联四:灭霸清奇的思路从何而来?从利维坦来!

历史上的贸易战都是怎么收场的?

美国政治的高光时刻,腊肠一般的“肮脏过程“?

《Small Enough to Jail》:美国华裔的斗争

说好的星辰大海,不过为了一杯茶......

“素人”进阶总统必备指南:学者和诗人教你如何当总统

巧舌如簧的赌徒?目光短浅的小贩?让我们走进特朗普的内心世界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