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2019年第6期目录、摘要【转】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基于绿色农业的市场化直接补偿方式研究
......王彬彬;李晓燕;1-7
中国农民多维福祉的结构与特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王思博;陈秋红;李冬冬;8-14
农地依赖、农地流转行为与农户分化——基于福建省20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
......孙小宇;林丽梅;许佳贤;22-31
耕地质量保护补偿标准测算及方案设计:新疆例证
......谢文宝;刘国勇;陈彤;32-39
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中的农民利益保护研究——以云南KY小镇为例
......陆林;刘烊铭;50-56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作用机理、基本要求及模式比较
......吴碧波;张协奎;57-65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
......李松睿;曹迎;66-74
网络扶贫的逻辑进路与现实鉴证——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高静;武彤;王志章;83-90
农户家庭信贷规模效应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杨明婉;张乐柱;颜梁柱;91-97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风险管控与治理改进:柔性治理或刚性治理——以山东佳福合作社为例
......田杰;陈彬森;靳景玉;98-106
公共政策视野下惠农资源领域的“精英俘获”现象
......舒丽瑰;107-113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张炜;薛建宏;张兴;130-136
————————
基于绿色农业的市场化直接补偿方式研究简
王彬彬;李晓燕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2015年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传统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在农业领域收效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兼具自然属性与产业属性,偏重自然属性而忽略产业属性的传统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农业市场化生态补偿亟需形成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新方式。本文从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分析入手,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分为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通过研究以支付服务为对象、专属市场为中介的市场化间接补偿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供给服务为对象,生态溢价为核心,品牌诱导、供给激励与风险分担为机制的市场化直接补偿方式。
关键词:绿色农业; 生态服务; 生态溢价; 市场化直接补偿; 市场化间接补偿;
中国农民多维福祉的结构与特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王思博;陈秋红;李冬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个体特征”、“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社会资本特征”、“环保行为习惯”、“民生事业建设满意度”、“社会公平感评价”、“社会治理参与特征”八个潜在变量构建中国农村居民福祉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对中国农村居民福祉结构进行剖析与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八个潜在变量对农村居民福祉的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体特征”、“社会公平感评价”与农村居民福祉间的路径系数为0.46、0.39,两者对农村居民福祉的影响程度较强;“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资本特征”、“民生事业建设满意度”、“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社会治理参与特征”与农村居民福祉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2、0.09、0.06、0.04、0.03,它们对农村居民福祉的影响程度较弱;“环保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福祉影响的传导路径系数为-0.01。政府在制定改善农村居民福祉相关政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民生事业建设满意度”、“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社会治理参与特征”等福祉结构中薄弱的方面,消除“环保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福祉的扭曲激励。
关键词:农村居民; 福祉; 结构方程模型;
农地依赖、农地流转行为与农户分化——基于福建省20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简
孙小宇;林丽梅;许佳贤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基于福建省209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直接影响,农地依赖程度越高,农户分化程度越低;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间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在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行为与农地转出行为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6%和17.63%。
关键词:农地依赖; 农地流转行为; 农户分化; 中介效应;
耕地质量保护补偿标准测算及方案设计:新疆例证
谢文宝;刘国勇;陈彤
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
摘要:运用CVM方法和农户调查数据,测算新疆各区域耕地质量保护的补偿标准,基于区域差异设计新疆补偿实施方案,构建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持体系。研究表明,新疆各区域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支付意愿和方式偏好差异较大,基于农户支付意愿水平和耕地保护投入,测算南疆补偿标准为221.77元/亩,北疆和东疆分别为130.27元/亩、125.29元/亩;补偿方案中,补偿标准按照区域差异和耕地等级分区分级实行,补偿对象以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为主,补偿方式采用资金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偿资金来源按照区域差异多级政府分摊;最后,构建多方参与式管理体系、多渠道金融支持体系、多样化技术支持体系、耕地资源信息支持系统和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体系,组建新疆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 补偿标准; 方案设计; 支持体系; 新疆;
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中的农民利益保护研究——以云南KY小镇为例
陆林;刘烊铭;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促进农民福利改善和共同富裕是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而收入的持续增加是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农民核心利益。从农民收入结构角度出发,以云南KY小镇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实践为例对其收入效应和利益保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开发短期内可以增加平均意义上的农民收入,但却难以持续,而社区赋权、个体赋能和治理结构优化是农民利益保护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民收入; 可行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作用机理、基本要求及模式比较
吴碧波;张协奎;
广西大学商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客观需要农村城镇化的科学应对和应用支撑,建构农村新型城镇地域类型、演进规律、作用机制及治理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助于丰富区域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等研究内容,也预示着下一步要调整相关制度。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同时要面对自身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环境复杂等方面限制和东中部较发达地区乃至国际竞争的挑战,而寻求一个既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又能够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 西部; 农村城镇化; 作用机理; 模式比较;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宜居评价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启发——以川西林盘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为例
李松睿;曹迎;
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问题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103个林盘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川西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通过构建由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居住条件4个维度、16个指标因子组成的判断矩阵,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视角下,在农村生态宜居性评价要素中,生态价值(0.3945)>居住条件(0.3671)>美学价值(0.1354)>社会价值(0.1029)。具体而言,植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川西林盘生态宜居评价中占据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从新型乡村功能拓展、乡村多元功能协同和乡村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污染治理、防止水体质量恶化、保持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林盘民居的乡土特色、发展庭园经济、推进林盘旅游产业等。
关键词:川西林盘; 生态宜居评价; 层次分析法; 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网络扶贫的逻辑进路与现实鉴证——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高静;武彤;王志章;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凉山彝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脱贫能力弱、直过社会特征等原因决定了脱贫减贫任务依然严峻。而网络扶贫的高效率、生态化与溢出性成为凉山州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有效选择。本文从“互联网+扶志、互联网+扶智、互联网+扶产”阐释网络扶贫的逻辑进路,根据这一逻辑准确把脉凉山彝族地区网络扶贫的成效、困境与成因,并就此从“网络基础建设、知识传递、人才建设、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路径选择,以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关键词:网络脱贫; 凉山州彝族地区;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农户家庭信贷规模效应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杨明婉;张乐柱;颜梁柱;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的理论,采用2018年广东省477份农户入户调研的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分析农户借贷可获得性及贷款规模。研究发现:(1)贷款是否可获得是农户与银行签约时重复博弈的结果,其中社会资本影响借贷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交通成本是农户与银行博弈时客观费用;金融知识、信用评级与交易频率影响农户与银行签约的贷中执行成本与贷后监督成本。(2)贷款规模是在农户贷款条件满足后,银行对借贷额度的授予分配。利息费用是贷款规模存在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人情支出是由于中国农村“人情贷”出现,而增加的额外交易费用。(3)文章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证明模型选择正确性,采用替换变量证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交易费用; 借贷可获得性; 借贷规模; 农户家庭;
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风险管控与治理改进:柔性治理或刚性治理——以山东佳福合作社为例
田杰;陈彬森;靳景玉;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治理机制设计影响了其风险管控。本文选取的山东试点的典型案例佳福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总体风险较小,但是内部社员参与积极性低,总体规模小。造成这一治理困境的表面原因在于规模边界小,承诺制导致借款不方便,领办人、投资人和托管银行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深层次原因在于:监管权责不对等导致对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采取了刚性治理,忽视了投资者和领办主体的柔性治理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刚性治理和柔性治理相结合来实现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风险管控。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信用合作; 风险管控; 柔性治理; 刚性治理;
公共政策视野下惠农资源领域的“精英俘获”现象
舒丽瑰;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公共政策领域出现了去公共性的“精英俘获”现象,其成因及应对策略值得分析,以回归政策的公共之道。研究发现,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并未根据政策受益方的体量、需求等均等化地分配下去,而是出现了精英化的偏好,大量资源集中在少量优势地域及少量优势群体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公共资源分配领域的“精英俘获”现象由多重历史现实原因造成,是巨型国家系列政策重心偏移及衍生出的政策执行难题共同形塑的结果。此类“精英俘获”的资源分配逻辑最终会造成系列不正义的后果,引发激进农业体系变革、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稳健现代化道路面临风险等,应当警惕。为此,公共资源分配应当回归公共性,明确公平原则,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共性,如此资源分配才有效率,国家的公共意图才得以维护。
关键词:起点公平; 精英俘获; 精英主义导向; 去公共化;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张炜;薛建宏;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 农户收入; 倾向值匹配; 空间异质性; 中介效应;
——END
本文转自中国知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农学术”已将期刊最新目录进行了归档,敬请挪步菜单:“专题”-“期刊目录”,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