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 | 文化适应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心得君 语言学心得 2020-02-12



“语言学心得”

82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文化适应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1. 背景

布朗(1980)指出语言文化适应指的是“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因为语言是文化最容易观察到的一种表现,在第二语言环境(≠外语环境)中习得一种新的语言被认为是与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如何相互看待有关,所以语言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Schumann(1978)指出语言文化适应模式的主要前提是“第二语言习得仅仅是语言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并且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语言文化的适应程度将决定他习得第二语言的程度”,也就是说,他将文化适应程度与语言习得水平之间关联起来,那么文化适应如何影响语言水平的呢?为什么呢?

2. 两大因素

语言文化适应以及第二语言习得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和心理距离大小。

(1)社会距离——主要因素

社会距离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影响学习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成员与目的语群体的接触。其中,包括以下“有利”的环境因素,如:

A. 两大群体都认为彼此具有社会平等;

B. 两大群体都希望被同化;

C. 两大群体期望共享社会设施;

D. 第二语言群体规模小而且内聚力不强;

E. 两大群体文化一致;

F. 两大群体互有好感;

G. 第二语言群体打算长期居住。

反之,都为“不利”的环境因素。

(2)心理距离——社会距离不明确时才起作用

心理因素本质上与个体情感有关,如:

A. 语言冲击;

B. 文化冲击;

C. 动机;

D. 自我限制。

总的来说,社会和心理距离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决定着学习者接触第二语言的多少以及学习者对已获得输入的接收程度。因此,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能接收到的第二语言输入就非常少,在心理距离大时,学习者就不能把已获得的语言输入转变为吸收内化的语言。

3. 洋泾浜化(pidginization)

第二语言习得的早期阶段与洋泾浜语的形成具有相同特点,都是由于社会和心理距离造成的结果。语言文化适应从两方面导致了洋泾浜化的结果:首先,它控制着语言学习者的输入水平;其次,反映了学习者希望使用第二语言表达的功能。第一点好理解,文化适应越不好,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越差。而“语言的表达功能”指的是什么呢?

Schumann(1978)在Smiths(1972)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语言三种广义水平上的功能,分别是(1)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即传达单纯的所指信息;(2)融合功能(integrative function),即用语言把说话者标记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成员;(3)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即用语言表现语言技巧,如在文学中使用第二语言等。所以,这三种功能是层层递进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早期学习阶段主要局限在语言的交际功能,容易出现石化现象和洋泾浜语/过渡语等。而目的语的本族语者则把语言用于融合功能,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么应该突破自身,将语言的功能提升至融合或表达功能,不要满足于对语言信息的单纯传达层面。

4. 本地化模式(Nativization Model)

Anderson(1983)扩展了语言文化适应模式,强调文化适应的认知层面。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不仅仅需要从输入和使用功能出发,更应该考虑学习者的内部处理机制,着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因此提出了“本地化模式”。

由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本地化”和“去本地化”。


5. 评价

优点:语言文化适应和本地化模式都关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动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什么不一样,可能是由于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更为可贵的是,两种理论不断完善,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成是从关注内部标准到关注外部标准的逐渐过渡,这也解释了第二语言习得中观察到的发展顺序问题,也认为这是学习者从依赖简化策略依赖推断策略的转变。

劣:但是这两种模式都没有解释学习者的组装机制,即第二语言知识如何内化与使用的机制,这个过程本身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应该关注输入/互动的潜在的存进作用,还应该关注环境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此外,两种模式探讨的只是第二语言习得(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下),没有涉及课堂教学下的第二语言习得(外语/非目的语环境下),其理论的适应性还不得而知。

 

本文主要参考《第二语言习得概论》(Rod Ellis著,牛毓梅译,2015)。

 

 

 



● 今日一词 | 产出导向法(下)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今日一词 | 产出导向法(上)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下) Error Analysis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中)Error Analysis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上) Error Analysis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