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 | 对比分析(下) Contrastive Analysis
“语言学心得”
第 86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对比分析(下)
Contrastive Analysis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二、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五、对比分析的贡献
六、对比分析的局限
七、对比分析的重新评价
对比分析关于划分难度等级的理论假设:相同和不同都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差异的大小对应不同的习得难度。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对应的难度等级。
⑴两种语言里语言成分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都是“S+V+O”。
⑵学习者母语两个语言点对应目的语一个语言点。如英语中的“borrow”和”lend”在汉语中都是“借”。
⑶学习者母语中的语言点在目的语里没有对应成分。如英语中的定冠词the、韩语敬词、泰语表示说话人性别的成分,汉语普通话中都没有。
⑷母语中的某个语言点在目的语中虽有相对应的语言点,但在形式和分布上存在差异。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英语是有标记的,汉语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类。
①The bowl has been broken into pieces.(有标记)
碗被打得粉碎。 (有标记)
②More highways will be built here.(有标记)
这里将修更多的公路。(无标记)
⑸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点在学习者母语中没有。汉语有声调,英语没有;汉语有个体量词(一棵树、两盏灯)和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式在许多语言中没有。
⑹母语中的一个语言点对应汉语中两个或多个语言点。英语or,在汉语中大致对应“或者”和“还是”。“或者”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还是”大多出现在疑问句中。
1.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对比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在描述、选择、比较、预测等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
2.通过对不同语言语言特征的描述和比较,发现了许多特殊的语言现象,丰富了普通语言学理论;
3.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参考资料;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对翻译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有着难以估价的贡献。
4.对比分析使广大的外语教师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不同语言间结构和意义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促进第二语言学习。
1. 忽视了人的创造性,将语言获得过程等同于建立在刺激-反应基础上的习惯形成过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3.对对比分析将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等同于语言习得的“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对比分析的理论假设也受到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5.对比分析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难点的预测并不完全可靠。
1.语言迁移并非或有或无的现象,否定母语迁移是不符合实际的;
2.我们要探讨的是母语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3.语言迁移不是简单的行为过程,而是有人主动参与的心理过程;
4.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母语干扰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5.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相近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6.第一语言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 今日一词 | 产出导向法(下)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今日一词 | 产出导向法(上)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下) Error Analysis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中)Error Analysis
● 今日一词 | 偏误分析(上) Error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