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在外地】求人难,人求我也难(作者:齐子林)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2021-04-03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求人难,人求我也难


齐子林


我在企业干了大半辈子,深切地感到企业的难处。例如我在化肥厂,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制约,都要烧香拜佛,一个都不能得罪。否则,你日子就不好过,就会让你吃苦头。



化肥厂是耗能大户,用电量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所以供电部门是最最要紧的单位。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供电局送东西,公关,不光要与局里搞好关系,更要与具体掌握刀把子的变电所搞好关系。每到化肥供应的旺季,也是最紧俏的时候,首先要满足供电局和变电所的需求,有求必应。外面再紧张,他们这里一定要确保供应。化肥厂职工逢年过节,发点什么东西,吃的,用的,他们也一样分享。这个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也没有意见。



除了供电系统,银行也是很要紧的单位。关系到企业的贷款、银根,所以银行也排在最前面。


政府各部门,不管是否管得到你,或管不到你,都不能得罪。这点道理,历届领导都是懂的。



拿工商局来讲,平时不怎么打交道。它基本上也不来惹你。但紧要关头,你还得求它。我筹建硫酸厂时,就遇到一个难题。去银行开户,银行说,你必须把营业执照拿来,去工商局办营业执照,它又说,你们在银行必须先要有一定的存款。两者显然是矛盾的。怎么办?而且办一张营业执照,要付三千元办证费我们刚成立,资金还很稀缺,哪里有这笔钱?!没办法,只好想办法,走后门,托熟人。我们硫酸厂的副厂长徐灵固(老二),他的弟弟老五,在工商局下属的工商所工作,专门管街上摆摊收税的,嗓门很大,凡是固镇街上的人,包括赶集的农民,没有不认识徐五的。灵固去和老五一说,他一口答应,没费什么事就把营业执照办妥了,拿来了,只象征性地付了一点钱。小地方办事就是这样,样样事情都得求人帮忙。



所以我深切地体会到求人办事的难。反之,人求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也有切身的体会。


有一年,我支持化肥厂的工作。在化肥销售旺季,积压几个月的化肥库存全部销售一空,每天生产的化肥供不应求,远远赶不上需求。全县的干部职工,好像没有人不需要买化肥。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数不清的人来找我批条子,让他买一吨甚至几包化肥。我们在厂里无法办公,都躲起来。甚至开会都要躲到隔壁的排灌站去悄悄地开,好像是开秘密会议似的。


我那时不住在化肥厂,住在油厂办公楼最靠南的两间房子里,离化肥厂很远。但找我要化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从一大早五点多钟就有人在门外静静地等我,外面靠墙的自行车排成一长排,就跟电影院门口一样。六点多,我家门一打开,就有一群人涌进来,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介绍信,苦苦哀求,要求给他批一点化肥。从一大早到深夜十一二点,家里都挤满了人。根本没法生活。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远走高飞,逃到上海去避一避。


有一天晚上,我对着一屋子要化肥的人笑着说,县里差不多的单位,大大小小的都来找过了,就差火葬场没有人来批条子。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人群中有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介绍信说,“不好意思,齐厂长,我就是火葬场的。”我真的很尴尬,说漏嘴了。有没有给他批,我记不起来了。但这件事,绝对是真的。



最值得同情的是真正的老实的农民,我有一次,在化肥厂附近的瓦房大队的饭店里招待兄弟厂来办事的人吃饭,等我们吃完,还没走出饭店门口,突然有一位老农民,扑通朝我跪下来,仅仅要求我让他买几包化肥。这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难忘的一幕。我何德何能,要让老实的农民为了几包化肥给我跪下来磕头啊。我连忙把他搀扶起来,立即给他批了几包化肥,并向他道歉,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没有满足大家的需要。说真的,我差点要掉眼泪。这件事,我终身难忘。


但化肥销售的季节性太强。一年也就秋天这一个月是旺季。过了种麦的季节,化肥又成臭狗屎,卖不出去了。得腾出很大的场地来堆放,堆得像山一样高,还要覆盖很厚的油布,精心保护好。到来年的秋季,,才迎来旺季。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好。


后来我去筹建硫酸厂,也是求爹爹,拜奶奶,到处烧香拜佛。尝尽了各种滋味。


后来总算快熬出头了,要招兵买马,招工了。那时经济不景气,多年没招工。硫酸厂是国营单位,又是大厂。很多人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硫酸厂来,虽然硫酸厂在铁路以西,郊外,路很不好,下雨天更是难走,满脚都是泥泞,又要三班倒,又有污染。但人们还是热情不减。有很多人托关系,打招呼,要求进厂。这对我来讲,又是一件很棘手的难办的事。所以我深切地体会到求人难,人求我也难。



幸好这一切已成过去。永存在我的脑海里。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齐子林先生赐稿分享!


齐子林先生热文

小辰光的味道

妈妈做的饭菜

如厕的变化

燃具的变化

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回忆我的初中生活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

孙女为我们做的第一顿饭

忆说商丘路

出行的变化

六十学钢琴,圆了我小时候的梦

听音乐的器材变化

从写信、发电报、挂长途到微信——通信的变化

寻找老同学给我带来的欢乐

追忆我的中学老师

最难忘齐祺两三事

大学一年级的生活回忆

忆说老底子看电影

回忆我70年前的小学生活

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带孩子的意外收获

忆说东长治路

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平等待人

我与老同学杜汉兴

段鼻子

我记忆中的提篮桥这一片

固镇的小吃

王瘸子的羊肉汤

癞子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增补版)

大华农场

庄源大、马厂路、醴陵路印象

联义山庄

养成惜物的好习惯

虬江路东段

在民办耀光中学当代课老师

回忆90年代初的北京西路江宁路街景

角色转换

追忆老同学陶鸿桃

回忆在上海培训的生活

大城市与小县城的差异

热心的同事

上海对全国小化肥工业发展的贡献

无意中打听到了老同学

老赵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