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笨妈 笨妈育儿育己 2023-08-21

育儿年度总结下篇终于来了。这一篇我想分享过去一年育儿学习的所得。您可能会发现其中一些观点挑战了自己多年笃信的观念,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基于长期从多个中英文信息源的核对结果,我确信如下分享的观点总体是正确的(不敢说每句话都对,毕竟有些是自己的发挥)。


我非常清楚,其中一些观点会造成一些不适和反感。但出于讲真话的原则,也出于对儿童福祉的关切,还是要说出来。恳请各位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心胸,至少去认真地了解一下不同的观点和主张,看看有无道理。



依靠科学知识来育儿

 

在科普信息触手可及的今天,大人多学一些科学知识,不仅自己能少一些焦虑,孩子也能少受限制和折磨。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讲究和处理,都是不必要甚至有害的。

 

例如,感冒一般是病毒引起的,是自限性的,也就是不干预自己也会好。所以,感冒一般不需要吃感冒药,更不需要吃抗生素(消炎药)。发烧其实只是身体出现感染的一种症状(而非病因),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更多关于发烧的科普文章,请见@小儿外科裴医生 的微信公众号和医学科普作家 @京虎子 的微博。


另外,受凉、上火、宫寒、这虚那虚,都是不存在的东西(真的,很确定。请见下文)。想到有无数的父母还在因为怕孩子 “受凉” ,而不让孩子光脚跑、坐地上,不让玩水,我就感到非常遗憾。我还听说过有父母因为认为孩子脾虚,禁止一个四岁孩子吃水果的真事。那孩子见到别的孩子吃水果,馋得可怜。

 

这两年因为有孩子,我学习了很多医学科学知识,破除了许多错误观念,受益良多。因此我得以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保持了轻松的心态。例如,纯母乳喂养期间,笨笨有一次13天没拉大便,我们依然很淡定。因为我读过中英文的科普:纯母乳喂养的孩子不需要操心大便问题,一天拉十几次,十几天拉一次,都是正常的。事实也证明,13天后,当笨笨再次排便时,根本没有大便干燥或者排便困难。

 

再以我熟悉的湿疹为例,湿疹的主要原因是皮肤的屏障出了问题,因此在避免过敏原的基础上,做好皮肤的保湿工作(涂足润肤霜/油)是关键。食物过敏早已不是湿疹治疗和护理的重点,什么中草药、各种院内自制药都没用。例如北京儿研所的肤乐霜---感兴趣者可以到 @小儿外科裴医生 公众号搜索关键词,看文章分析。我们也曾因为笨笨的湿疹很操心,但在掌握了要领以后,仅仅靠涂保湿霜/油,就完全与湿疹困扰说再见了。

 

这里再次诚挚推荐几个我信赖的科普/育儿微博@小儿外科裴医生  @澳洲妇幼Dr韩  以及这两位医生联合创办的在线医疗咨询平台 @ 怡禾健康。此外还有 @游识猷 @京虎子  @勿怪幸 @蕨代霜蛟 @夏天的陈小舒  @萌芽研究所BUD。他们一般也有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自行查询。最后面这两个号现在商业气息很浓,总是鼓动大家买买买,这一点我不推崇,但她们的养育信息基本是编译自国外,还是可靠的。


怡禾健康是我在国内唯一信赖的医疗咨询平台,如果有不急的病,不妨把它作为一处信息源,哪怕是用来作对照都好。知贝儿科我也听说过,但没有去仔细了解过,不知怎样。@游识猷 是一个科普作家,她新近成了妈妈,所以分享了很多儿童养育和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献。她的特点是,以轻松、有趣又有条理的方式分享有关育儿的科学研究,非常推荐。性教育方面,推荐 @保护豆豆

 

让中医药远离您的孩子

 

是的,现在国家在大力推动发展中医药。然而,正如您所知道的那样,新闻联播里说的、中央台说的、国家说的,未必是真实的、正确的。我清楚谈这个很容易引起争议,但为了孩子,还是要说:不要给孩子吃中药,不要带孩子看中医,尤其不要给孩子用中药注射液!至于为什么,我想推荐有心的家长去看如下这些文章(全是可靠信息源):


为什么说这片土地上中医如此盛行是一个危险现象?分享英国名刊『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

中医、不无危害

感恩中医

我为什么反对中医

医学有没有绝对

中医西医都是治病救人,为什么不能包容并进

为什么不要用中药

比中药还有害的中成药


以及,搜索视频或音频 罗辑思维:你怎么还信中医?

搜索知乎问答:如何看待中医西医?


再看一下这些医学工作者对中医药的态度:




总的来说,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套科学的检验治疗方案和药物疗效的方法: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而且现代医学有一整套的体系,保证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换代。而中医属于传统医学,是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人类对人体的了解还很有限的情况下的产物。中医不是一套可靠的医学理论,说不清楚人体运作的机理,阴阳五行、虚、寒、热等都是臆想出来的。西方国家历史上也有过传统医学,比如很流行的放血疗法(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死于放血疗法),但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后,纷纷都摒弃了传统医学。

 

中药分中草药和中成药。中草药中有限的有效成分早已被用现代医学方法提取的差不多,制成现代药物(俗称西药)了,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再吃草药。中成药基于中草药,并混合了一些西药成分,但却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就被推向市场了。尤其是中药注射液,每年因过敏反应,导致大量死亡案例。这里引用上面一篇文章中的内容: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范民生(音)说、『当时在把中药注射剂推向市场之前、根本没有经历过西药所必须通过的试验程序。』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药注射导致了超过170000例不良药物反应。

 

实际上中药最显著的危害在于毒副作用、以及医药行业和医生个人在警告病人风险这一点上的全然不作为。中药一直宣称自己比起西药少有或者根本没有副作用。前者充其量算是未经证实、而后者则是赤裸裸的扯谎。”

 

中药的最大问题是,疗效的原理不明,副作用不明,而不是人们认为的,中药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副作用不明不代表没有副作用,副作用不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怎么敢给孩子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兜铃酸,一种强致癌物,而许多中草药、中成药都含有这种成分。


而且中药的制作和销售过程,是严重缺乏监管的,因此污染很严重。很多中药都有严重的农药残留,或者是在路边晾晒沾染上汽车尾气、残留重金属,还有一些严重伤肝伤肾。其实每年都曝出许多因为服用中药造成肝/肾损伤甚至致死的案例,只是您没看到或者没有留心。

 

如上一节所说,受凉、上火、这虚那虚,都是不存在的东西,我们不需要用中药调理身体,传统的坐月子也没必要。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已有研究未发现冷冻与感冒的确切关系。人们所观察到的受寒与感冒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冷天更容易待在室内或聚集在人多场所,因而增加了互相传染的概率。嘴上长泡是由孢疹病毒引起的,而它容易在人疲劳时发作,这与上火没有任何关系。关于母乳的医学研究,未发现有任何下奶或堵奶的食

 

人们 “观察” 到的中医药的效果,多是因为那些病本来就是自愈性的,就像感冒不吃药,最多7天也会好。还有一些是安慰剂效应。我们可以想一下,为什么上面的那些医学工作者,全都反中医呢?尤其是京虎子和勿怪幸,他们其实出身中医世家。

 

有人可能要质问,没有中医,中国人怎么繁衍到今天的? 那么西方人、非洲人也没中医啊,他们怎么活到今天的?蟑螂、老鼠、家禽、野兽也没看过中医,没吃过中药,不也繁殖到今天了吗?中国人不是靠中医繁衍到今天的,实际上中国人的历史远远长于中医的历史。

 

中医药在中国的推广,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政治功能。为什么我们能爽快地抛弃老祖宗的耕牛、人力车和缠足等器械和陋习,却认为医学越老越香呢?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日积月累、以新取代旧的,有了基于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说得清疗效和副作用的现代医学,为什么我们却认为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更可靠呢?

 

总之,您可能觉得上面我说的简直是一派胡言,正如几年前当我知道有人反中医时,也觉得很震惊一样。然而,在仔细阅读了一些文章、参考了不少医学科学工作者的观点,也动用了自己的批判思考之后,我坚定地站在抛弃中医药的立场上。

 

您可能也想问,你自己不信也就不信罢了,为什么要反中医?因为它和我做育儿公号的使命是一致的:我关心孩子,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免受中医药之害。毕竟,我与您素未平生,也无利可图,为何要冒着被您取关、谩骂的风险,谈论这个得罪人的话题呢?

 

无论如何,篇幅有限,我能说的只有这么多。哪怕您不信上述观点,我相信如果是负责任的家长,您也会去认真了解和反思这个问题的。而您孩子的健康,也真的掌握在您的手里。


永远不要打骂孩子

 

简要说,打骂对改变孩子的行为是没有长期效果的,它们不能帮助孩子发展出内在的自制力,而且会破坏孩子的自律,也是最佳的破坏孩子兴趣的方式。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

 

这一点我呈现几篇文章,大家自己判断:

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您可能会认同这篇文章中的观点,而我以自己编译和写作的文章,予以了反驳:

孩子能打吗?听听科学家们怎么说

孩子不打不成器?-- 与复旦钱文忠教授商榷


这里还想直接引用一下科普博主@游识猷。这个问题她总结得很好:

 

美国心理协会(APA)不赞同打孩子。为什么?因为综合文献研究结果,棍棒底下出来的孩子智商会下降,会更焦虑,更抑郁,自尊更低,更具攻击性。不但如此,打完孩子后,孩子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家长并没有教给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孩子未必会学家长嘴里说的,但一定会学家长是怎么做的。家长是怎么做的?打。孩子学到什么?当然也是打。所以孩子攻击性会上升。


研究还显示,即使家长打孩子打得越来越凶,也不会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P.S. 孩子犯错时,研究认为最有效的纠正方法是“替代行为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for alternative behaviors)。


有些家长会说,“我爹妈以前也打我,我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引用一下APA官网上Dr. Kazdin的回答:“也有些人吸烟并且活到了100岁。但‘吸烟会导致早死’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万事总有例外,但例外不会改变大体趋势。” 何况家长怎么知道自己 “好好的”呢?要不要去听取一下周围意见先?要不要跟 “别人家的父母” 比一比先?就算退一万步,家长自己真的 “好好的”,也不能因此就认定自己孩子也会是 “体罚出英才” 的例外。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们是完全不同的人。

 

不要用性别陈规束缚你的孩子

 

首先,再次强烈推荐大家去bilibili.com 看这样两部纪录片:《面具之内》(TheMask You Live In)和《被误解的女性》(Miss Representation). 这两部纪录片以丰富的资料和直观的例子,呈现了男孩和女孩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陷阱:性别刻板印象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男孩子不能哭、不能显露脆弱、一定要有种、不能像个女孩、男孩不需要做家务,女孩重要的是温柔、乖巧、漂亮,女孩的学业和能力没那么重要,女孩最重要的是结婚生子等等,这些都是性别刻板印象。而它们对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

 

而我们的生活中却到处都是陷阱。孩子们听的歌、看到的书,都在告诉他们:做饭是妈妈和奶奶的事,爸爸每天在外面 “辛苦“ 工作、挣钱养家;科学家都是男的,教师和护士都是女性。女孩重要的是外表怎样,而不是头脑智慧和才能。从很早开始,女孩就会被期待打扮的美美的,就会开始节食减肥,而男孩就会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而不敢表露感情、不敢展示脆弱。流行歌曲的主题只有一个,爱情 (暗恋、单恋、失恋 etc.),而其女主角永远只是年轻漂亮的姑娘。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给我们的女孩和男孩套上框框,让他们成为不快乐、无趣并只把成功和功名地位联系在一起的男人,以及从很早就认为被男人喜欢、嫁个好男人比读书工作以及自我更重要的女人。这样的倾向,让男人的人生围绕着未必带来幸福和自由的功名,让他们逞强、无法承认错误;让女人的人生围绕着男人,并终生依赖和被动。


其实,没有什么男孩适合的颜色、女孩适合的颜色,也没有男孩该做的事和女孩该做的事。你的儿子不需要阳刚,你的女儿也不需要文静。他们只需要作为一个人能独立生活所需要的共同品质:有生活自理能力、有独立谋生的能力,有理智、有勇气、有同理心,有情感能力,也懂得照料自己和他人。

 

不要吝啬给孩子自由,那是他们应得的

 

自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它就像水之于鱼一样。关于自由教育对孩子的益处,英国教育家尼尔,已经用几十年的实际办学有力地证明了。他的思想,对今天欧美的整个教育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荐大家看他的书《夏山学校》。在其中,他将自由与放纵的区别,论述得非常清楚。

 

这里我想着重说一点: 不要因为清洁观念束缚孩子的自由,这一点也是尼尔一再强调的。当婴儿表现出自主进食的愿望时,我们因为怕脏,而把勺子夺过来,坚持喂他。于是,追着喂饭成为多少大人多年的头疼。当我们的孩子想去玩土、玩水时,我们总是以 “脏” 的名义阻止他们。


我们大人武断地决定哪些东西是可以玩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玩的。遗憾的是,我们认为很多东西都不能玩。我们甚至不允许孩子吃手,也不允许孩子探索他的身体。试问有几个大人能任由孩子触摸自己的生殖器?

 

过去的这个暑假回国,我几乎什么都让笨笨玩,从锅盖、水桶、泥巴、水到施工的工具和管子。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直到有一天,家里有老人说我什么什么都让孩子玩,难免把孩子惯坏。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也能成为问题?!其实我很明白,这当然不会把孩子惯坏。因为对一个婴儿来说,玩耍就是学习,而在他眼中,施工工具和大人给他买的玩具,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如果让孩子玩大人给买的小汽车不能把TA 惯坏,施工工具也不能。

 

我并不是说不需要有任何规则,也不是说大人一定要为孩子牺牲很多,毕竟任由孩子玩很多东西的主要问题是妨碍大人,以及给大人造成麻烦。我告诉笨笨,饭桌不是 playground,是不让他上饭桌的。到了别人家里,我自然不会让他随便玩这玩那,给别人制造不便。我也告诉大家庭里的两三岁的孩子,他们不可以把手伸进别人的碗里去抓饭。自由的边界是不能侵害他人,父母有养育责任只能自认麻烦,但也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只能大人自己去把握

 

这是笨笨在玩雨后的水汪。是的,不够干净,他还会用手蘸水放进嘴里。但看到他玩得那样快乐,我认为玩湿衣服或者舔两下雨水,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水并不会比游乐设施的扶手,更脏。顺便说一句:孩子不会仅仅因为沾水受凉而生病!

 

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的问题。笨笨特别爱玩筷子,曾经我是让他玩的,而且并没有坚持只在餐椅里才能玩。后来看到太多筷子插进孩子喉咙的案例,才明白意外的风险是我不能承受的。我还是会让他玩,但有长柄的东西在手里时,我一定会牵着他手或者揪住他衣领,防止他摔倒。他不喜欢待在汽车安全座椅里,烦了时哭着抗议,我曾经把他抱出来过。现在是坚决不通容,尽量用别的办法安抚,他也逐渐明白了: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哭也不能帮他达到目的。

 

尼尔有一个观点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自然兴趣,只有在得到满足以后,才能消失。我相信这一点。现在笨笨已经对纸箱子、筷子、扫把、大人的眼镜,不再有兴趣了(曾经他简直是痴迷)。我相信,如果我们曾经严厉禁止他接触这些东西,他对这些的兴趣,将会保持得更久。而他早晚能找到大人没看住的时候,去玩,而大人如果又没有教他认识危险物的危险之处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则会更有风险。

 

我最不同意的一个说法就是:你看,这孩子玩水玩惯了,老想玩水。而事实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水,不管你以前让他玩过、还是没让他玩过。不被允许玩水的孩子只会更加想玩水。与其如此,不如制造条件让孩子安全地玩,比如放开一点水龙头让孩子接水玩,能浪费多少水?洗澡时让孩子在水盆里多待一会儿,又能怎样?


纽约市的每个playground,都有喷水的设备,孩子们玩得全身湿透也乐此不疲,非常快乐。农村里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为偷偷去河里玩水而被淹死。只是禁忌和不允许,是没办法阻止孩子探索的欲望的。大人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和欲望,并且反复告知危险之处以及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

 

推己及人地想想,孩子们刚刚来到地球,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太新鲜、太好玩了。大人真的要明白哪些是合理需求,尽量地满足孩子,并清楚哪些是不合理需求(如在停车场跑着玩),而坚决不妥协。

 

正确地安抚孩子特别重要

 

孩子磕到、碰到、挤到等疼到的时候,大人该怎样安抚?老一辈常用的方法是,说没事、没事,或者是去 “惩罚” 凳子或地面,打它打它!有文章说,这样会让孩子以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摔倒负责,不能从经验中学到教训。我以为这种做法的不好之处,主要还不是这个,其问题在于:孩子得不到应得的安抚。

 

尤其是对幼儿来说,正在哭泣的孩子是无法理解打凳子干嘛的。孩子疼了哭了,是想得到大人的安抚、关注和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去拥抱孩子,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并且说下次可以小心一些。稍大的孩子,如果不严重,不需要立即进行安抚,但如果孩子已经哭了,当然要去安抚。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稍微摔痛一点就哭,因为他不需要刻意去获取大人的爱和关注。

 

在过去几个月中,笨笨从学步到会走,经常摔倒。我一般会先拥抱他,然后用英语对他说:Mommy is sorry (for what happened to you), Mommy love you. Mommy knows that it hurts, but it’s gonna be fine. Next time, be more careful/mindful.  翻译成汉语就是:宝宝(或直接使用名字)摔倒了啊?宝宝疼是不是?妈妈知道。不过一会儿就会好的,下次咱们小心一点,好不好?

 

对孩子说,没事没事,没关系的,也不是推荐的做法。试想大人如果不小心撞疼了,别人对你说没事没事,没关系,你是不是也很恼火?这个时候人最需要的是别人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感受。

 

之所以把这个 “小” 问题单独来谈,是因为它让我想到一点:我们中国人都不会给予彼此安抚。我们的亲人、朋友有了困难,或者感到伤心,我们从来都是说,没事的,别多想/你想太多了,或者是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更不会给彼此一个拥抱,给TA力量和依靠。

 

我觉得这与我们从小从来就没有正确地被安抚过,有关系。我们不明白,当别人对我们倾诉,其实只是想寻求安慰和理解。谁都不傻、都明白解决方案在哪里,生活也会继续下去,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拯救,而是你理解TA的感受和痛苦,支持TA。这样TA才能更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去过之后的生活。

 

拥抱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能从小就习惯于拥抱我们的孩子,对他们说妈妈/爸爸爱你、相信你、支持你,并不要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丢失掉这种情感连接和支持,我们的孩子将来就会更有勇气、更独立,也永远会把我们视为自己的港湾和力量来源。

 

不要为孩子牺牲太多


在强调了上述我认为重要的原则之后,我还想说:养孩子太累,我们不妨放松一点。网上、书上有很多育儿指南,然而那些说的是最理想的情况,我们也不必要求自己做到100%。


尤其是作为女性,我们被社会化地很容易为孩子牺牲自己。但我觉得大人重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会是巨大的。这会让孩子明白,他在这个家里并不比别人更重要,大家是平等的,妈妈爸爸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需要。比如,笨笨在家里自己玩的时候,我会在一边看书或手机,虽然很多建议是说带孩子时不要看手机。但手机里有我的朋友、家人,我的牵挂,也有我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手机是我的世界的一部分。我放不下,也不应该完全放下。


虽然我举的这个例子未必准确,您也未必认同。但大人给孩子示范自己很重要,孩子才能学会自己很重要,而不是像中国文化提倡的那样,总是委屈自己取悦别人。当然我想大家明白,这里我说的自己很重要,也并不是指自己比别人重要、自己应该是宇宙中心。


最后强调一点,妈妈们尽量不要为了孩子辞去工作。They will be fine。职业中断对女性的职业前景,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许多研究都表明,小时候有全职妈妈陪着的孩子,并不比其他孩子更健康、聪明、快乐。母亲工作对孩子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它会让女孩、男孩明白:女性一样是可以有职业成就、可以挣钱养家的,以及女性的世界比家庭广阔的多。

——————————

断断续续写了很久,目前能想到的特别重要的就是这么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育儿路上,与大家一起共勉。

 

相关文章:

儿童节聊一聊:你真的知道怎样爱孩子吗?

儿童节让我们正视现实,儿童不快乐,女童更不快乐


打赏鼓励笨妈继续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