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间已无吴君玉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都说传统曲艺式微,喜欢听评弹的都是老年人,据我观察不尽然。我的同龄人中喜欢听评弹的就不少,知音还是有的,但喜欢评话的多,喜欢弹词的少,有人说:“评弹倒是不错,可惜听不懂”,也有人说“评话我蛮喜欢,唱实在欣赏不了”。我想可能是语言关系,上海话和苏州话虽然相像,差别还是很大的,倘使不是老听客,要听懂唱词是有难度的。评话就不同,如果语速慢一点,加上演员的手面、动作,上海人听懂七八分是可以的。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即使是听不懂苏州话的门外汉,也听过他、喜欢他,他就是说“水浒”的吴君玉先生。


吴君玉(1931-2008)


吴君玉是2008年4月份过世的,上个月十周年,本想以他的影响力,应该有隆重的纪念活动,然而并没有。也许有我没注意。小时候跟大人听评弹,几档书听下来,女的就等蒋云仙,男的最爱吴君玉,无他,这两位说书的“噱头”足。老人对吴君玉的表演并不怎么认可,认为他说书路子野。但小孩是不懂这些的。吴君玉只要一亮相,他的气场迅速覆盖全场。多数评话艺人都是“说书”,先和听众攀谈两句,然后一点一点发展书情,待到发展到高潮,他就要“格么到底哪哼,请听下档”,卖关子了。但吴君玉不一样,也许因为他说的“水浒”故事人们早就烂熟于胸,所以听他的书并不期待“关子”,单纯看他一个人表演就够了。评话主要以语言吸引人,吴君玉不一样,他是眼耳鼻舌身意全动,让你不由得向他投以关注。吴君玉是京剧票友,尤其推崇“麒麟童”周信芳,据说周信芳的儿子周少麟曾评价吴君玉唱麒派“唱得比我好”。巧合的是麒麟童在京剧中也是属于“海派”,敢于创新、绝不墨守成规。


吴君玉的表演有浓重的京剧风格


吴君玉出生于苏州阊门一带,师父是以说“包公”闻名的顾宏伯,但他意识到如果说继续“包公”,不可能超过顾宏伯,所以说起了“水浒”,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吴君玉的志向和抱负,绝不仅仅是做一个人云亦云的普通艺人。“水浒”是很难说的一部书,人物众多,光是梁山好汉就有一百单八将,而且一语不合就要开打,各种江湖兵器一起上,对演员“起角色”的要求特别高。吴君玉在舞台上不断创新,故事脉络、人物性格是传统的,但说表、身段都是全新的,所以他的书一回是一回,绝无雷同。有一种说法,“噱是书中宝”,吴君玉的书里充满了噱头,小孩子喜欢听他的书,可能和这些噱头有关。而且吴君玉的噱头总是来源于生活,有时说小菜场怎样,有时说乘电车如何,人们哈哈一笑的同时,觉得评弹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免有严肃的老听客觉得吴君玉的噱头太多了,冲淡了书本身的味道,现在回头想想这么说不是没道理,但老听客毕竟少,大多数人只是听书消遣,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就是好艺术。吴君玉晚年时评弹已经衰落了,但他能独辟蹊径发展出“微型评话”,浓缩评话艺术中的精华,适合在各种场合表演,真可说是活到老,创新到老,非常不容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065x28gx&width=500&height=375&auto=0吴君玉表演的“扇子功”


吴君玉的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是最可惜的。也许吴君玉自己也觉得自己靠创新闯出一条路,多少缘于自己独特的机缘和过人的天赋,这样的成功未必可以复制,所以他的儿子吴新伯拜的师父是吴君玉自己的老师顾宏伯,等于父子拜同一人为师,吴君玉自己跌了一辈。对吴新伯的艺术,网上有些争议,我觉得如果和老一辈艺人比,张鸿声、曹汉昌、姚声江、唐耿良、顾宏伯、陆耀良……,那还是不要比,没有人能比。但老艺术家的时代毕竟已经过去了,光靠电视录像和唱片欣赏评弹是不够的,总要有人现场表演,那才是真的评弹。吴新伯还在说,而且说得蛮卖力,那就够了。如果忘掉他的父母是吴君玉和徐檬丹,听众的期待不会那么殷切,可能对他就会有更公正的评价。


青年时代的吴君玉


吴君玉和金声伯表演弹唱为蒋月泉祝寿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吴君玉总是乐观向上、懂得生活。他原来住在江阴路,出门就是花鸟市场,所以那一带的老上海,不少人都和吴君玉打过交道。吴君玉喜欢莳花弄草,生活充满情趣。照理这样性格的人可以长寿的,可惜患上肺癌,77岁就过世了。吴君玉的太太徐檬丹一度担任上海评弹团的团长,本人原来也是评弹演员,后改编剧,一部“真情假意”堪称新书中的经典。2004年吴君玉、徐檬丹曾在逸夫舞台举办“合家欢演唱会”,书迷过足书瘾。


2004年吴君玉、徐檬丹合家欢演唱会


也许老听客说的是对的,吴君玉的书有点“野路子”,但他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我这一代人中,几乎无人不知吴君玉,无人不爱吴君玉,他充满生活笑料的书,将是我一生美好的记忆。但可能正因为他的书不那么传统,当评话式微的时候,他的书不太有机会进入殿堂,不像开宗立派的弹词名家,会有专门机构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因此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所以吴君玉过世十周年,并没有什么大型的纪念活动,当年喜欢吴君玉的听众,大多已经是中年人了,整天忙忙碌碌的,谁还有时间静下来听一回书呢——哪怕是一回路子有点野的海派书。现在有些人听评弹,是为了“静心”的,所以讲究“唱”的弹词倒还有听众,讲究“说”的评话,真的很难了。吴君玉是整个评话艺术的缩影,评话的黄金时代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吴君玉,而当吴君玉的艺术都成了绝响,评话艺术也就只能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了。



最近我还写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大海啊,宇宙啊,神灵啊,生命啊,就这样永远风平浪静吧……

重游江浦路104弄老洋房

江南人的东北想象

冲绳歌姬夏川里美的中国声音

年少不听杨振雄,再听已不复少年

图说一百年前的上海

催眠调引吭高歌唱新曲

五爱中学美术老师陶冷月的风雨之楼和光影世界

十里洋场文坛奇人平襟亚其人其事

世界读书日|一本书一个故事

弹词皇帝看大门

周柏春说书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