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北桥头乱糟糟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我一向孤陋寡闻,有时和朋友小聚,席间话题聊到些港台新闻,从明星轶事到选举风云,颇有人如数家珍,而我却一无所知,看到些新闻片段,只是感觉他们不太庄重,政治人物一言不合会动起手来。这两天海峡对岸挺热闹,电影节颁奖好像有人说了很不好的话,引起不小的轰动。而高雄选举也是如火如荼,那个人气选手韩国瑜,我凑巧在东方卫视看过他的采访,口才真不是一般地好。无论如何,台湾地方虽小,闹猛却是真闹猛。当然今天的主题不是说台海风云,还是讲讲评弹。凑巧听到一首张鉴国1977年弹唱的开篇“台北桥头乱糟糟”,和近日对岸的形势倒有几分契合。话不多说先欣赏一下,关键唱词实在有趣,读者朋友们可以感受一下。


张鉴国《台北桥头乱糟糟》


台北桥头乱糟糟》唱词


唱这段《台北桥头乱糟糟》的是弹词名家张鉴国。张鉴国和乃兄张鉴庭的“张双档”拥有大量粉丝,和张鉴庭的光环相比,作为“下手”的张鉴国显得低调沉稳,他的艺术光芒多少被兄长掩盖了。而我非常喜欢这个“下手”,如果把评弹艺术和欧美流行乐来作比较,张双档有点像Aerosmith,他们是充满激情的硬摇滚。张鉴庭固然和Aerosmith的传奇主唱Steven Tyler(史蒂芬·泰勒)十分相似,而张鉴国的琵琶伴奏又何尝不似伟大的吉他手Joe Perry呢?


张双档:评弹里的Aerosmith


张鉴国人称“琶王”,一只琵琶托得阿哥舒舒服服,不管是黄钟大吕还是浅吟低唱,都能恰到好处。他自己的表演也很有特色,一方面张鉴庭已经饱含深情了,如果他再火上浇油,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张鉴国更多体现出清醒睿智的一面,有时“装戆”问几句,凑巧都在节骨眼上。有时插两句嘴,画龙点睛。张鉴国自己的唱本身也是神品,张派蒋调是别开生面的,如果不是给张鉴庭做下手,自己开宗立派亦无不可。这只《台北桥头乱糟糟》是主旋律作品,但听得出他在演绎时花了很多心思。当时张鉴国54岁,正在艺术的巅峰期,嗓子苍劲有力,唱词字字清晰,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张鉴国

(1923-2004)


和张鉴国的情况相类似,杨振言的名字也总是和他的兄长杨振雄并称。杨振言本人的艺术造诣也很深,年轻时英俊潇洒,是十里洋场少奶奶大小姐们争相追逐的人气偶像,一点都不比现在的“小鲜肉”差。后来杨振言为哥哥杨振雄做下手,应该说杨派艺术如果没有了杨振言的付出或是牺牲,可能也没有那么高的成就,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叹张双档和杨双档的兄弟情。


杨振雄(左)、杨振言(右)


无独有偶,杨振雄、杨振言也演唱过一首海峡题材的开篇《海峡两岸盼团圆》。如果说张鉴国的开篇是怒目金刚,杨双档则是低眉菩萨,更多地唱了海峡两岸人民割不断的骨肉情。


杨振雄杨振言《海峡两岸盼团圆》


海峡两岸盼团圆》唱词


台北桥头虽然乱糟糟,但海峡两岸终究是盼团圆的。张双档杨双档都已成故人,但“一曲乡音寄深情”,乡情、亲情、骨肉情,是割不断的。


*感谢@王不凡 先生为我采集音频资料


最近我还写了

大同中学足球队和刘光标教练

歧途·涅槃·巅峰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双十一”漫谈王老五及蓝苹

虹口沈家湾救火会谈往

祝枝山说大话

来吧来吧,回二十年前,相约1998

戴眼镜说书的石一凤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江北夫妻相骂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