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弄堂的黄昏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呢,昨天下班后和朋友约在陆家浜路见个面,因时间充裕,于是“何妨吟啸且徐行”,用北方话说:“腿儿着去了”。从新天地到陆家浜路,走走顶多十几二十分钟,我却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待到急匆匆赶到,朋友已经在等,虽然说“没事没事”,我却感觉很抱歉。但抱歉也只能抱歉,因为我从新天地走到陆家浜路,穿过黄陂南路、顺昌路一带时,正是弄堂的黄昏时节,我想在这里拍点照片留作纪念。


新天地的网红汉堡店

有人揶揄:这是年轻人的光明邨


只是隔条复兴中路

新天地对面还是老上海的模样


黄昏时刻

油脂和蛋白质交汇的瞬间

是最美的人间烟火


华灯初上

行人稀少


都在家里享用晚餐吧


窗之一


窗之二


窗之三


窗之四


卷帘门Sunshine


仅可容人的门口


雨棚的倒影


“只钩”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你有多久没有涂鸦了?


从前有个工种

叫“开电梯”


废弃的电梯

当然不再有人来这里培训


丝丝点点计算

偏偏相差太远

残存的按键和蛛网


当年的电梯井


夹弄深处有人家


请佩戴防毒口罩!

猜猜这里哪里


密集恐惧症慎入


“我和我的影子”


“朋友,来一串!”


谢绝


欢迎


弄堂,再见!


关于上海的弄堂,各方有各方的看法。官家看来可能是个数字,马桶还有几只?旧区还剩几片?外来人口几何?空巢老人几位?……那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怀旧的“原教旨主义者”,一砖一瓦动不得,看到脚手架就血压上升,总能拿出各种证据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怎样怎样。或者是猎奇的摄影者,躲在某个角落用长焦镜头拍摄佝偻的老人、臭水四溢的便所……然而弄堂里真的已经没有太多上海人,有的“把把指望”动迁能带来生活的改善,有的干脆把房子租了出去,蛇虫百脚也好,乌烟瘴气也好,按时交租就行。而我,一个生长在上海弄堂的上海人,只想在这些房子还在的时候,在某个清晨或黄昏,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坐一坐。想一想自己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走到了今天。也许我用手机拍的照片根本就不入流,但我想也许有一天,上海真的没有了马桶和旧区,空巢老人都去了阳光之家,马路上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倒成了稀有品种,到那个时候,大概有人会翻出我用塑料镜头揿出来的这一点点光影,想到点什么吧……


最近我还写了

拼盆

走走看看淮海中路四明里

“苏小开”走了

1960年的野玫瑰和刘三姐

看灯

四明村弄堂的腔调

太阳,你在哪里?

民国弹词开篇的调侃尺度

方纫秋带走的是一整个时代

周总理欢度泼水节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来吧来吧,回二十年前,相约1998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