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天台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一次到现场看京戏,大概还是八十年代的事了。我家老人最喜欢京剧和评弹,但功能是不同的。听评弹像是柴米油盐的一日三餐,须臾不能离开的。当然日常生活不可能太铺张,总以素净为佳。而京剧更像是请客吃饭,场面也大,程式也多。那时候看京剧的场所,总以“舞台”命名,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其实有些场子已经改成新时代的名字了,比如天蟾舞台那时候叫劳动剧场,但老人是很难改口的。“天蟾”两个字很晚才恢复,那时我自然不懂天蟾舞台是京剧演员“蟾宫折桂”的圣地,有“不进天蟾不成角儿”的说法。我一直把“天蟾舞台”误认为“天然舞台”,等知道“天蟾舞台”的名字时,已经很少听京剧了,只是偶尔在电视里一睹芳容。上周末承蒙好友@郑老斯 送我两张戏票,到天钥桥路的周信芳戏剧空间看了一场由蓝天主演的传统京剧《上天台·打金砖》,深深为传统戏曲的魅力所折服。京剧作为“国剧”,果然是了不起。


天钥桥路的周信芳戏剧空间


《上天台·打金砖》是一出题材多少有点荒诞,表演又略显阴森的传统戏。剧情说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善待功臣,却难以抵抗人性的故事,这出戏中的主要角色最终全部死去,是一出“比悲剧更悲伤”的戏。开国元勋的儿子少不更事,打死了骄横跋扈的国丈。皇帝场面上手一摆:免死,但回宫他是要面对爱妃的。开国元勋也是明白人,请求皇帝戒酒百日,因为这位皇帝只要一喝酒,事情就会失控。皇帝嘴上答应,但在后宫,谁又能禁止他什么呢?几杯黄汤下肚,希腊神话里所谓“酒神的狂欢”,很难说是阴面还是阳面,总之酒疯一发,大开杀戒。犯事的开国元勋杀了,顺带把整个背后整个“功臣集团”来了个一锅端。酒醒之后,怪罪于皇妃,抽出宝剑把“女人祸水”也灭了。里里外外杀干净,终于成了没有任何威胁的孤家寡人,但人心的恐惧是无处不在的,终于当他来到太庙祭祖时,被他杀死的功臣们的阴魂来索命了,惊恐之下,皇帝失足跌下,摔死了。


《上天台·打金砖》


开国皇帝难免要对付开国元勋们尾大不掉的麻烦,汉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历朝历代莫不如此。相比之下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另类,他和自己的“云台二十八将”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传为千古佳话。南怀瑾曾在文章里这样评价刘秀:“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一出类似于莎士比亚《麦克白》的戏剧,因为酒精的作用而狂性大发的惨剧,为什么以刘秀而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皇帝作为主角?很奇怪。而《上天台·打金砖》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唱自不必说,吊毛、抢背、倒扎虎等高难度形体动作,需要根据剧情连续表演,而且动作环环相扣,难度不断增加,到最后以最高难度的上桌子背对观众落地转体180度,脸朝上僵尸表演结束。对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底是个全面的考验。因为剧情不讨好外加表演难度大,《上天台·打金砖》演出的机会并不多,却是对演员极大的挑战。


对演员功底的极大考验


演过《上天台·打金砖》的演员很多,各种版本也多。后半段《打金砖》是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的杰作,由其父李桂春(小达子)从湖北戏剧汉剧中改编而来。翁偶虹先生的《梨园鸿雪录》中有一段写道李少春和父亲之间在艺术上由分歧到缓和的故事,和《打金砖》这出戏息息相关。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儿子的李少春已经在艺术上崭露头角,他向往余(叔岩)派,但父亲李桂春的艺术也是自成体系,父子就有了矛盾。就以《打金砖》为例,李桂春的路子,“绑子上殿”唱江阳辙,“太庙惊魂”摔三个硬僵尸。李少春在演出时,悄悄把江阳辙改为余派的人辰辙,三个前后雷同的“僵尸”,改成吊毛、抢背、倒扎虎三个不同的动作。李桂春是个执拗的父亲,更是个懂行的艺术家,看了儿子的表演,赞叹一声“好小子!”之前李少春唱余派的事情,也就“眼开眼闭”一笔勾销,不谈了。


李少春表演的刘秀


当天的周信芳戏剧空间座无虚席,和我小时候在大舞台、天蟾舞台等观看京剧表演时的盛况相比,亦不遑多让。蓝天是上海京剧院的台柱,还未出场时一亮嗓子:“摆驾!”,当即一片喝彩。我的朋友@郑老斯 是蓝天的忠实粉丝,自己买了票请朋友来捧场,我也很好奇蓝天究竟有何等魅力。待到一出场,果然不同凡响。唱片一段接一段,随着戏剧的发展渐入高潮,直如行云流水般地流畅。舒展处如飞鸟归林,阴森处又是如泣如诉,待到三个跟头翻好,戏剧冲突来到最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观众留白和思考,这正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妙所在。难怪座中叫好之声不绝。


蓝天返场加唱《赵氏孤儿》


出乎意料的是主角蓝天谢幕返场时,应粉丝的要求加唱了《赵氏孤儿》一折,我和一同前往观剧的好友@大毛 打趣:看京剧看出流行歌手演唱会encore的感觉了。两个小时的演出下来,蓝天显然很疲劳了,但面对粉丝的热爱,他还是打足精神,依然唱得到位。回家查阅了蓝天的相关资料,整个三四月份,他连续演了好几台大戏,其勤奋刻苦由此可见一斑。


蓝天的表演


《上天台·打金砖》创作的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李桂春(小达子)、李少春等前辈艺人欣逢盛世传下艺坛佳话的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经典剧目。传统戏曲曾经式微,面临后继乏人、观众流失的困境。但上个周末到周信芳戏剧空间观摩以后,我对京剧有了新的认识。有蓝天等众多敬业而又才华的演员,有专业的演出场地,更有懂戏、爱戏的戏迷,京剧的振兴看来不是一句空话。蓝天的谦逊有礼,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名演员成名以后,就像是上了天台,台下有掌声和喝彩,舞台之外有酒精、名利以及各种诱惑……如果任由人性的野马“信马由缰”地发展,《上天台·打金砖》的悲剧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众叛亲离的惨状难免在生活中重演。人不骄傲是不可能的,在为自己成就骄傲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更为重要。上得天台不要飘,嗓子要始终在家,跟头要翻得稳当,京剧里的故事是这样,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最近我还写了

波si米亚狂想曲

开在尘埃里的野花

上海,开在尘埃里的繁花

哭坟

垃都

偶尔看着同一片落霞

路过山西北路安庆路没有居民的废墟

石门二路的解忧杂货店

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