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洋医院的生命雕塑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即便是刀头舔血、口口声声视死如归的猛士,还要说一声“除死无大事”,死还是件大事,生死他们还是看重的。老卢湾人口不多,对生老病死却有共同记忆。广慈医院(瑞金医院)人多,地段医院呢……怎么说条件有限,所以310103的人有个生病落痛,喜欢往重庆南路跑。这家安静、干净,很有人情味的医院改过几次名,卢湾中心医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但在卢湾人的口中,它的名字始终没有变过:南洋医院。


重庆南路149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原私立南洋医院


想到写一写南洋医院纯属偶然,前一阵有位同事大哥身体有点小恙住在此地。说句实话医院不是玩的地方,以前每次来,要么是自己身体不舒服,要么陪家人,谁有空四处看呢?这次因为是探望友人,而且诊断下来只是小病,这才有心情楼下转转。一转,转出名堂了。进门处有个花坛,花坛里有座雕塑,而这座雕塑绝不是普通的城市雕塑。


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进门雕塑

生命

严友人作品


转了一圈仔细看看,果然是大师之作。整个雕塑由九个裸体人像组成,位于底部的人体表情痛苦,想来寓意人类的病苦。雕塑结构呈螺旋式上升,中间有水与火的煎熬,然而人像神态却是安详,似乎在安抚病患的心情。雕塑的顶部则是初生婴儿的形象,意思不言自明,所有的磨难和痛苦,终究升华为生生不息的生命颂歌。整个雕塑遒劲刚猛,充满蓬勃的生命力。我虽不懂雕塑,也被它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


雕塑“生命”细部之一


雕塑“生命”细部之二


雕塑“生命”细部之三


雕塑“生命”细部之四


雕塑家严友人


查了资料,原来这座名为“生命”的雕塑,系沪上著名雕塑家严友人的作品。严友人1943年出生,师从老一辈雕塑大师张充仁,长期在上海油雕院工作。严友人作品非常多,以名人头像最为外界熟知,塑过的名人不乏聂耳、赵丹、巴金、夏衍等上海文化大家。当然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为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做的浮雕塑像,这个山西汉子“把人字写正”的精神气质通过雕塑一览无余。


“把人字写端正”

贾植芳先生塑像

严友人作品


在这所卢湾人托付自己生老病死终身大事的医院里,有严友人的这幅雕塑,实在是不俗的机缘。因为严友人的原因,我又在南洋医院院子里走了走,发现医院虽然小,却很雅。草坪上还有两尊雕塑,分别是医院创始人顾南群、顾恺时父子的塑像,其中顾南群塑像也是严友人的作品,顾恺时塑像出自何人暂时未能确认。


南洋医院创办人顾南群先生像

严友人作品


南洋医院第二任院长

顾恺时先生(顾南群之子)


卢湾人说的“南洋医院”,原名私立南洋医院,由顾南群先生(1892-1964)创建于1918年。顾南群出生于江苏启东,其父顾西樵苦出身白手起家,所以终身信奉“书包翻身”,在启东、崇明等地兴办学校。所生五子,除老二顾南图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外,其他都留学日本。顾南群是老三,毕业于日本爱知医学专门学校,回国后于1918年创办南洋医院和南阳医学专门学校,当时不过二十六岁。


南洋医院早期资料


南洋医院最早设在卡德路山海关路(今石门二路山海关路)的石库门房子里,之后先后辗转小南门、董家渡、南阳桥等地,四十年代迁到金陵西路55号(后改嵩山饭店,现已拆除)。1950年重点发展胸科和肺科。1954年大中华产科医院并入,1956年改为公立。1957年顾南群之子、南洋医院第二任院长,也是中国心胸外科的先驱顾恺时先生筹建市胸科医院,1957年卢湾区儿童医院并入,同年医院由金陵西路迁至现址。南洋医院是民国时沪上规模最大的独资私立医院,抗战时顾南群曾为国军伤兵服务,1949年去台湾以后,医院交由儿子顾恺时管理。卢湾的妇幼保健院、香山中医院建立时的医生大多来自原来的老南洋医院。


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前夕

南洋医院职工合影


上海胸科医院内也有一尊顾恺时塑像

和南洋医院的塑像不同

胸科医院的顾恺时塑像是老年形象


后来南洋医院成为卢湾区中心医院,又成为瑞金医院的分院,但“南洋医院”的名字却一直口耳相传,在老百姓心里保留下来。笔者小的时候经常到南洋医院看病,不过去的比较多的,却是位于南洋医院本部斜对面的门诊部,也就是重庆南路182号。可能因为病人相对少一点,总感觉南洋医院的医生都是笑眯眯的阿婆,说着慢悠悠的上海话。不像去瑞金医院,医生总是说着各地口音普通话的小伙子。即使不幸屁股上要打一针,南洋医院护士的手脚也是轻的,和你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酒精棉球一擦,好了。


重庆南路182号原南洋医院门诊部

现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体检中心


说起这所房子,还有一段故事。当年这里的门牌号是吕班路50号,民国时代曾开过一家荷兰西菜社,1930年9月17日,鲁迅先生在这里过了一次五十大寿,鲁迅先生在给曹靖华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前几天有几个朋友给我做了一回五十岁的纪念,其实是活了五十年,成绩毫无,我惟希望就是在文艺界,也有许多新的青年起来。”


1930年9月17日鲁迅摄于吕班路50号

后来的南洋医院门诊部和体检中心

此照系史沫特莱所摄


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体检中心大门


最近我还写了

做人家

交好运

天涯海角觅知音之惊情八十年

熄灭了火之后,灰也是冷的

香粉弄

十叹空

上天台

波si米亚狂想曲

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