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铭惊人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海滩藏龙卧虎,绝不是说说的。认识陶一铭兄纯属偶然,在一位朋友组织的饭局,座中有几位评弹艺术家,我有幸参与开眼界。朋友介绍这是大名鼎鼎的陶一铭——上海滩上研究沪剧、评弹的民间专家。一铭兄笑着补充:还有甬剧。我虽喜欢听听戏曲曲艺,但实在孤陋寡闻,评弹沪剧多少还知道点,甬剧是啥?闻所未闻。素昧平生,一铭兄却是落落大方,现场表演甬剧一折(恕我不记得是哪一段了),举座叫好。我冷眼旁观:板眼是准的,喉咙是普通的,身段么……暂时不提。这是我对这位“民间专家”的第一印象。


“滩簧斋”主人陶一铭


加微信留了联系方式,彼此逐渐加深了解,我对陶一铭有相见恨晚,也有感动佩服。陶一铭是“七零后”,比我小几岁,祖籍宝山罗店,是个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一个没有“自带光环”的普通人,形象和路人甲乙丙丁没有任何区别,但“民间戏曲曲艺专家”的名头,没有一点虚头,完全是实至名归。据自我介绍,自十七岁结识沪剧前辈王雅琴,陶一铭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访,二十多年里和数百位老艺人结缘、求教,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行将失传的滩簧老戏。说说是“民间”,其实做的工作比官方还要多、还要细。前几年出了一本二十万字的《滩簧乱嚼》,近年又写了一本五十万字的《申曲拾遗》。不久前陶一铭兄快递给我他的书,说是请我“指正”,我如何敢当?时时翻阅,爱不释手。很难想象,这样专业、这样细致的文字,竟出自一个四十出头、日常工作还挺忙的业余爱好者之手。


黄永玉为陶一铭题词:诚能动天


传统戏曲曲艺的式微,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以上海本地戏曲沪剧为例,曾经红极一时,但现在听的人不多了,即使有一些观众,年龄也在老化。《庵堂相会》、《阿必大》、《罗汉钱》、《碧落黄泉》、《星星之火》等大戏,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创作的“为你打开一扇窗”、“金丝鸟在那里鸣叫歌唱”……连这些传统剧目和经典唱段都在萎缩,谁还关注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和事呢?那些几百年来在上海的田间地头传唱的歌谣,浦东的东乡调、青浦的田山歌……二三十年代,申曲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而极速流变,从乡村走进城市,从申曲变成沪剧。和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沪剧可能是最具开放性的剧种,它的经典剧目中,有《秋海棠》、《家》这样的现代文学题材,也有《芦荡火种》、《红灯记》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更不乏《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外国题材。这么鲜活、这么洒脱的剧种,怎么就没落了呢?


《申曲拾遗》

陶一铭著


沪剧的粉丝中,亏得还有陶一铭这样的有心人。一本将近四百页的《申曲拾遗》,五十万字,满满的干货。难能可贵的是,书里有大量官方史志不愿写、不肯写、不屑写,甚至不敢写的人和事。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对沪剧艺术的一片赤诚,把很多不为人知的材料整理出来,让喜欢沪剧的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家乡戏的前世今生。笔者无意怀疑否定官方作品的价值,但因为种种原因的约束,官方作品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业余作者又常常因为写作采访训练的不足而无法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申曲拾遗》一书可以说两全其美,有陶一铭这样的作者,是沪剧之幸。


陶一铭表演《小分离》“上楼梯”


事实上沪剧只是一铭兄戏曲曲艺研究中的一部分,评弹、甬剧……以及其他很多剧种,他都有很深的研究。更难得的是陶一铭不但能写,还能唱能演。2016年他在绍兴文化馆剧场与83岁高龄的老艺人汪蝉丽合作演出《小分离》“上楼梯”、单独表演“敲阳档”《拜新年》两个节目。这些老戏在三十年代就已经绝迹于舞台,陶一铭能把它们挖掘整理出来,并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这是非常难得的。


陪同老艺术家韩玉敏在淮海中路和合坊


今天之所以想到写一写一铭兄,源于今天收到的一段音频,是他昨晚失眠写就的。题材很应景,讲的是最近全上海人人参与的垃圾分类。曲调用的是“无锡景”。一更、二更……一直到五更,一铭兄为谁风露立中宵?未便多问。


垃圾分类人人做

陶一铭创作演唱


一更月儿弯,

垃圾要分类,

干湿分离 人人记心怀呀,

造福人类 为了下一代,

利国利民 责无旁贷。


二更月照西,

湿垃圾要注意,

剩菜剩饭 菜叶与瓜皮呀,

要将那废物化为宝呀,

农业生产变成有机肥。


三更月色明,

干垃圾要分清,

橡皮泥、餐巾纸、还有破毛巾呀,

塑料袋、内衣 裤呀,

护伤膏、坏眼镜,还有旧花盆。


四更静幽幽,

废物可回收,

泡沫塑料、还有旧书报呀,

镜子、玻璃、易拉罐,

还有那床单枕头外加螺丝刀。


五更天已亮,

有害垃圾要清爽,

废旧电池药品与胶囊呀,

人人参与把垃圾分类放呀,

上海明天 更辉煌,

从我做起 垃圾分类,

再回首看上海更加辉煌。


陶一铭表演“敲阳档”《拜新年》


听下来,板眼是准的,喉咙是普通的,身段么……看不出……


最近我还写了

黄梅

宁波音乐家567(嗦拉西)

建国西路上消失了的原五十五中学

路过宁波路“纸片楼”

百年老店剃只头

说说普拉蒂尼这个人

你也喜欢《虎口脱险》吗?

俗不可耐三虾面

你家准备再吃几顿粽子?

何日君再来:一首黄色歌曲的故事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