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上海南市难民纪念碑的随感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2015年,我读到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和美国学者阮玛霞(Marcia R. Ristaino)撰写的关于1937年到1940年间,上海南市难民区的相关研究书籍和文章,对这个话题引起很深的兴趣。作为一个上海人,此前我竟然从未听说在南市还有这样一个收容了30万逃难国人的难民区,更不知道有一个独臂神父饶家驹(Robert Emile Jacuinot de Besangne)。2016年我在公众号写了一篇《饶家驹:方浜路的辛德勒》,希望我的读者能够了解南市难民区和饶家驹神父的事迹。近几年南市难民区和饶家驹被更多的人知晓,电视里播出了相关的纪录片,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里树立了饶家驹神父的铜像。1940年饶家驹离开中国时,难民区里的中国人曾以人手一块砖头的方式为他的纪念碑奠基,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这座纪念碑直到两年多前的2017年底,才在城隍庙里树立起来。两年多来,我一直想去看一看这座纪念碑,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没能成行。元旦期间终于进了城隍庙,找到了这座上海人的生命之碑。


上海南市难民区纪念碑

上海人的生命之碑


找到这座纪念碑,说起来有点周折。我先在手机导航上搜寻“上海南市难民区纪念碑”字样,根据定位来到了城隍庙附近。上海的老城隍庙区域不大,南门进北门出,总共也就几十米,方圆大概两亩地吧。可就在这两亩地大小的区域里,手里拿着手机导航,我还是找不到这块纪念碑。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准备到庙外头去找的时候,在山门边上的一角,发现了这座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山门东侧

不仔细找很难被发现


纪念碑碑额


碑文


碑座


上海南市难民区的英语名字是Safety Zone of Nantao,也叫La Jacquinot Zone,直接用了饶家驹的名字。上海南市的英文名字“Nantao”,说起来蛮有意思的,其实是“南岛”的音译,本来并不包括老城,指的是法租界以南、老城厢东南的这一块华界区域,因为位于法租界的南部,形状像一座岛,所以称为“南岛”。辛亥革命以后城墙拆除,城里城外融为一体,所以南市整体就被外国人称为“南岛”了。


“Nantao”(南岛)示意图

后来南市区被称为“Nantao”


1937抗战军兴,上海沦为战地,租界成为孤岛。来上海逃难的难民不知凡几,人人都想逃进租界,但仅有少数人能如愿。绝大多数无权无钱的普通人,只能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随时可能成为枪炮下的冤魂。饶家驹神父1913年来上海传教,担任过徐汇公学、震旦大学的教师。在一次实验中不慎爆炸失去了右手,所以被称为“独臂神父”。淞沪会战爆发后,饶家驹举起他仅有的一条手臂,建立南市难民区。从1937年11月9日到1940年6月30日,难民区运作了32个月,这个二战中最早、最大的难民区,保护了30万难民,创造了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这一模式后来被推广到南京、汉口和欧洲等地。二战结束后,饶家驹赴柏林从事善后救济工作,救助曾是敌国的德国民众。1946年9月10日,饶家驹在柏林去世,终年68岁。现在他的墓在柏林,墓碑上有四个汉字:“仁者爱人”。


饶家驹

(1878-1946)


饶家驹在和日军协商难民区事宜


在这块好不容易找到的纪念碑前,我伫立良久。很惭愧,作为一个上海人,作为一个抗日战争后逃难来上海的“新上海人”第三代,在很多年里,我并不知道有“南市难民区”的存在,更不知道饶家驹这个名字。新年到了,城隍庙的香火特别盛,一千多平方米的狭小区域里,有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文昌殿、关圣殿……等等,中国传统信仰体系中的诉求,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神祗。相比之下,南市难民区的纪念碑很寂寞,我在这里站了大概有十分钟,几乎没人朝这里看一眼。来了一对北方口音的学生,在纪念碑前取香,看我正在拍照,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南市难民区纪念碑,抗战期间曾经保护过三十万难民,两位学生好奇地停住脚步,拿出手机拍了张照,对我说:“谢谢”。


“劫后余生”

抗战期间媒体对南市难民区的报道


上海城隍庙山门


上海城隍庙的山门上有四个大字:保障海隅,字是明朝时的上海知县冯彬所写,原匾早就无存,现在看到的金字是1994年上海城隍庙恢复开放时,根据历史照片重新书写的。上海本来是“海隅”,海边一个小小的角落。因缘际会成为国际性大都市。这座城市是有灵性的,不管来这里的人身份、地位、背景、贵贱、贫富……都能在这里站住脚、生住根,尽管是海边一隅,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但是,看着寂寞的南市难民纪念碑,我还是有几分疑惑。难道它不应该建在更醒目的地方吗?难道它不应该接受人们更多的敬礼和赞美吗?难道,参观这座纪念碑,不应该是免费的吗(尽管城隍庙的门票只需十元)?要知道,当年要进上海南市难民区,可是不需要收费的啊。


城隍庙山门顶部的雕塑


南市难民区内正在吃饭的难民


寂寞的纪念碑

热闹的城隍庙


纪念碑上的“饶家驹”字样


最近我还写了

一个卢湾居民的思南路遐思

新修商船会馆一瞥

1919年的最后一天,他们写下这些文字……

涮羊肉的吃法及其他

漫步最后的松雪街

圣伯多禄堂的日与夜

手机相册里的毛主席

上海教堂的影与光

冬至何必那么阴森森

上海人家斗室里的体育博物馆

走访抗战纪念地八字桥

讲古|西江湾路“六三花园”旧址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