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大都市的竞技魅力

李思聪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正所谓“好事多磨”,《寻找大都市的竞技魅力》一文昨天发出后,忽然想改两张照片,不料删除以后,草稿箱里空空如也,也就是说辛辛苦苦折腾了一早上的文章,没了。哎呀哎呀,这真让我如何是好。幸亏这篇文章是一位名叫“李思聪”的小朋友写的,不是我写的,想恢复起来并不难。要不然七八千字的文章重新来一遍,那真吃不消。昨天文章删除后不少朋友在后台安慰我,以为我犯了什么禁忌,在此一并报告:是我自己手贱惹的麻烦,现在言归正传。大家知道我今年写了本书《敢为人先:上海体育》,由上海通志馆主编,学林出版社出版,是“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以为稿费结算了,新闻发布会开了,我想这件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不料树欲静而风不止,前两天好友《解放日报》资深记者吴驷老师发给我一篇文章,就是这篇《寻找大都市的竞技魅力》,说是吴老师带的学生写的。我赶紧拜读,读完之后的感受只有四个字:后生可畏。这篇文章的观点未必都是我同意的,但这位和著名富二代同名(思聪)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他读书之细致、钻研之精神、立论之深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就不揣冒昧,在我自己的公众号里全文发表,并配上照片,增加其可读性。一方面为我自己的书再打一次广告,另一方面也宣传一下这位实习生。鉴于众所周知的理由,我对文章中的部分措辞和个别内容进行了删改,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的哦。


寻找上海大都市的竞技魅力


“足球场设计,连球队一旦进球,球迷站上了座椅激情欢腾,椅子能否承受这样的细节也要考虑到”一一周力的新著《敢为人先:上海体育》介绍:浦东足球场因其独特的外形而被上海人昵称为“白玉碗”,它是国内首个在设计时就按照国际足联标准设计的足球场。足球场施工过程中,俱乐部曾专门邀请球迷代表共同参与讨论,尽量提升观赛体验。在座椅招标和制作时,考虑到观赛的舒适性和坚固程度,浦东足球场座椅的承重达到200公斤,只要不是特殊体型的球迷,是足够应付了。

浦东足球场


恰恰是球迷的激情让体育的魅力得以真正展现。哲学家尼采将观众划分为“日神型”和“酒神型”两种。“日神型”的观众在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下观察享受表演,而体育比赛的观众则属于“酒神型”,成千上万的观众现场围观比赛,自然能营造出令人痴狂的气氛,而体育迷们让自己融入到激烈比赛所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之中去,那是一种“幸福的沉醉”,是狂喜与陶醉的集体体验。观众的身份既不是“旁观者”,也不是“评论家”,他们是比赛的一部分,观众与运动员在身体上共同参与着比赛。


观众与运动员

在身体上共同参与比赛


《未来简史》(赫拉利著)一书讲述了一段草坪的有趣历史,那看似毫无实际用途的草坪却征服了世界。草坪诞生于中世纪晚期英法两国贵族的城堡,它是贵族的标志,而在现代社会,草坪在人们心中成了政治权力、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但草坪最重要价值还在于它征服了体育世界。


草坪征服世界


周力在书中说:作为专业的足球场,草皮是球迷关注的焦点。有些赛场徒有漂亮的外表,最核心的草皮却像“菜地”一样,成为球迷“吐槽”的对象。浦东足球场的草皮施工设计方案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比赛场地标准,充分考虑上海潮湿闷热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球场采用天然草,辅助草坪根部。加固系统,加装根部通风排水系统,改善土壤微环境,帮助草坪生长,满足全天候高密度比赛赛程。

《敢为人先:上海体育》

上海通志馆主编

学林出版社出版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


周力是一名很普通的体育记者,有时口若悬河,有时激扬文字,他写这本关于上海体育的书,不仅为呈现大都市体育人的光荣与梦想,更想道出体育竞技的本真面目。

周力

五星体育编辑记者


他是名普通记者

只是机缘巧合

采访过一些比赛


当年,中国体育的领军人物袁伟民和上海足球的“小诸葛”王后军曾有一段著名的对话。袁伟民问:中国排球和足球是一个体制,为什么排球出成绩了,可足球成绩怎么会一直出不来?王后军说:原因很简单,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排球队都是业余的,我们胜在专业优势。但足球不同,凡是足球发展得好的国家都是职业化了,我们根本没法和人家比。

王后军和徐根宝


王后军说人家排球都是业余,现在看来不太确切,但王后军抓到了足球成功的根本之道:自下而上,回到生活世界。王后军说:上海足球的辉煌是在弄堂起步的。没有专业的足球场,放学后,小小的弄堂是足球少年成长的天堂。那时我们有点巴西街头足球的味道。而今,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眼镜度数越来越深,足球渐渐离开了他们的童年生活。我去欧洲考察多次,足球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搞青少年培训,这和我们当年的弄堂足球颇有几分相似。


弄堂足球

上海足球发展的根基


王后军可以说是海派足球最后的代表人物。当年邓小平同志欢喜足球,尤其喜欢海派足球,他曾赞赏上海队:“方向对了!”。1965年全运会期间,邓小平特地找到当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说:“我最喜欢看上海足球队的比赛,你们上海打得灵活,好看。你是上海第一书记,你要关心这个队,你回去要搞好这个队。”

“海派足球”有魅力

图片由宋志良提供


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弄堂是海派体育的发源地,周力的书中再现了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运动天地。巨鹿路一小是上海老城区一所典型的弄堂小学,从这所普通的小学里,走出了陆元盛、何智丽、唐薇依、冯喆等世界冠军,被称为“世界冠军的摇篮”。以前训练条件很艰苦,靠“五块板”:菜板、门板、铺板、地板、洗衣板。所谓的“场地”,只是个100平方米的小天井。乒乓名将徐寅生回忆说,他上小学时,学校没操场,下课后,我们只能跑到弄堂里,踢毽子、跳绳、捉迷藏、抽陀螺、弹玻璃球……那时打乒乓球没有球台,就在水泥地上用粉笔或白灰画个长方框框,或者用砖垒起架子,门板往上一搁,就成了球桌。

巨鹿路一小的柯元炘老师


从弄堂乒乓走出来的徐寅生,成为了一代运动名将,他以一个“巧”字立足世界乒坛,被称为“智多星”。徐寅生说:“我们上海的运动员,脑子比较活一点,不那么死板,愿意接受新事物”。退役之后的徐寅生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第一任总教练。他在传统近台快攻的“快、准、狠、变”四字风格中加一个“转”字,它抓住了乒乓球运动核心魅力一一旋转。


徐寅生油画

国际乒联博物馆展出


上海马当路普庆里27号,这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库门房子里,曾有一位老人住了几十年。他以长寿闻名,更以精湛的棋艺和高超的棋德为人敬仰,他就是象棋的“百岁棋王”谢侠逊。谢老在这里下了一辈子棋,不管对面坐的是胡荣华,还是马当路一个喜欢下棋的普通小伙子,老先生必定让对方一只马,输赢另说。这叫“到了马当路、放侬一只马”。


马当路普庆里

谢侠逊旧居

已纳入征收范围


中国体育发展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群众体育与精英竞技的分离,袁伟民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出书说:“中国需要金牌来振奋人心。我们做到了,北京奥运会更是金牌榜首。现在,我们应该在保证优势项目和抓好重点基础项目发展的前提下,花大力气发展群众体育。这才是成功体育强国的根本,回到体育的本质。”感觉袁伟民在说他抓了一辈子竞技体育和奥运战略,但仍未抵达体育的本质。体育专家茅鹏说:那种认为竞技体育靠天才,靠特殊训练,群众体育跟不上趟、沾不了边,是错误的。为摆脱传统体育中体能与技术分离的二元训练法,茅鹏先生提出“一元训练理论”,他指出优质技术必须在儿童少年群众性竞赛游戏中“内生”发展出来。中国三大球与欧美的差距,主要就是技术差距。究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始于少年时代的竞赛性游戏。

精英体育和群众体育

应该并行不悖、融合发展


周力此书呈现了海派体育的奥秘:精英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融合发展。据统计,1954年上海有基层足球队2207支,仅仅一年以后,球队数字达到3180支,其中60%是工人队。仅公交汽车一场一家企业,就成立了31支足球队。1956年第一届全国足球锦标赛在青岛举行,上海工人队一举夺得冠军。上海工人队在1960年到1965年期间参加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1963年获得最好成绩第六名。1965年上海工人队移交上海市体委领导管理、部分队员编制转到体委成了专业运动员,另一部分队员回到工厂,依然做工,只是还有一个身份:工人球星。

1953年的上海青年足球队


中国足球水平提不高,恨铁不成钢,球迷们就拿李惠堂说事。当年民国时代的中国足球横扫亚洲,因为我们有“球王”李惠堂,甚至有人在“球王”二字前面加了两个字:“世界”一一“世界球王”李惠堂!而李惠堂真实实力如何?他果真当得起“世界球王”的美誉吗?周力在书中对此精采考证:李惠堂在远东可以做“球王”,但到英国,是“二等受薪”球队水平,也就是现在的第二级别联赛英冠水平。“经过良好的训练”,有“参加一等队”的“可能”。换句话说,李惠堂真实的足球水平,换算到现在,跟范志毅、孙继海等“闯荡英伦”的球员差不多。


民国时代的“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是那个时代思路最清爽的足球人,他曾撰文说:现在我国观众十之七八尚未达到欣赏艺术之程度。看球只求见华队胜利,便笑逐颜开内心满足。取胜之道如何?不计也。艺术如何?不计也。队员人格如何?不计也。足球比赛较其他运动更为剧烈,冲冲撞撞在所难免。吾人设身处地,无论对方是否有意,都宜以无意视之,勿含报复之恶念,则球赛自无风波矣。球场是斗智,不是蛮牛的角逐场,你要做人乎?抑或做牛乎?


李惠堂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

提倡足球运动从小学做起

早在民国时期

他就认识到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

重成绩而不重足球本身


中国队1936年参加柏林奥运会热身赛中对阵上海西联队,李惠堂射失一个关键的点球,中国队2:3失利。当时的西联队,即上海外国侨民联赛组建的“全明星队”,实力非常强,在市民心目中地位很高。此场较量全城关注。比赛就在如今的江湾体育场举行,吸引了3万名观众,当时上海人口只有350万人,折算成现在的人口比例,相当于到场二十几万人。而且当时从市中心去郊外江湾非常不便,出租车预订一空,全城出动。这场比赛由电台进行实况转播,瞿鸿仁担任播音员,这也是中国第一场电台直播的足球赛事。而瞿鸿仁说球,用的是上海话,哈扎劲!


江湾体育场

当年的远东第一大球场


周力此书透露: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最伟大的表演,当年国内是上海电视台独家直播。198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中国版权属于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通过协调,获得两场央视没有转播的比赛实况转播权,其中一场转播是阿根廷队对英格兰队。那可能是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比赛之一,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先是凭借“上帝之手”攻人一球,然后又以娴熟的技术和超人的勇气,连过6名英格兰队球员,将球攻入对方球门。如此精彩的比赛让上海球迷看得如痴如醉,很多人通过那届赛事爱上了足球。


1986年

上海电视台首次直播世界杯


那一年的“上帝之手”


余生也晚,我们九零后没能赶上那个足球最美好的时代。但马拉多纳“上帝之手”却成了世人永恒的记忆,它也意外让我对电子竞技的思考开了窍。电竞有一个传统身体竞技所以没有的特性:砍去“上帝之手”。电子竞技没有犯规这一说,因为在设计游戏之初,算法排除掉所有犯规的可能性。在电子游戏中,玩家只能做出写入程序的一系列动作,积序设置之外的动作玩家无法做出。例如,在电子游戏《实况足球》中就没有手球犯规,因为“用手触球”这个动作就没被写入在游戏中,虚拟足球场上直接把“手”砍去,电子竞技畅快感心流由此产生。


上海:崛起的全球电竞之都


此书还为90后电竞的一代展现了一个非常热血场景:几年前,电子竞技在上海还是传统观念中让年轻人“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几年之后,电子竞技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时尚“魔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0年是上海电竞行业标志性的一年,电子竞技为上海带来视觉和听觉颠覆性的改变。南京东路的井盖喷上了“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限定涂装;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等代表上海形象的地标,笼罩在代表英雄联盟的灯光之下。全球最大的英雄联盟游戏雕塑“远古巨龙”出现在东方明珠塔。人们不禁惊呼:电子竞技何以有如此魅力?而当老一代人还在惊疑时,上海已将“全球电竞之都”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转播现场赛在上海的举办,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电竞热情。6312个观赛坐席。参与摇号的人有320万。这打破了人们关于“电竞参与者不愿意参与线下活动”的传统认知。


电竞的世界里

观者亦玩者


这里需关注电竞核心特征:观者亦玩者。如果比拼竞技的参与度,电竞显然比奥运会比身体竞技更上一层楼。电竞人,电玩的一代,可不仅止于“围观”,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对传统体育世界里的旁观者角色不感兴趣,拒绝终身啦啦队,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始终在冠军的路上,我们随时随地互联网上一决高下。电竞人认为奥运会已经残缺不全,无非是一场盛大的群众围观活动,没有真正的参与、没有积极的投入。

上海运动员楼文敖

(深色运动服202号)

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赛


周力介绍说,民国时代的“上海马拉松”虽然有马拉松之名却无马拉松之实,全程马拉松赛从未举办过,参赛运动员不到一百,但协调起来也有很大困难,曾用跑马厅为终点,后因跑马厅拒绝提供场地而终结。而且当年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都是有边界的,在各个区域自由穿梭是做不到的。

1937年万国越野跑

在虹口公园起跑


城市马拉松作为景观体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成千上万的跑者大街上自由自在地奔跑,跑过一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而今天“上马”完全做到了,上海马拉松已被评为最高级别的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牌赛事。“上马”展现了百年城市空间的风采,尤其近三十年来黄浦浦江两岸东西呼应的跨越式发展。全马跑浦西,半马穿浦东。上海曾流行一种的说法:世界人的陆家嘴,中国人的南京路,上海人的淮海路。而“上马”正是以体育的方式打破这种街区偏见,它将大都会各种精彩串烧起来。


如今的上海马拉松赛


赛艇是最早传人上海的西方体育项目之一。1849年,由外国侨民们自行组织的第一次划船比赛就在外滩黄浦江面举行。1860年在苏州河边建立了划船总会,自此划船竞赛成为外国侨民经常性的体育赛事,一直延续了近百年。但1949年之前,从事赛艇运动的中国人几乎没有。英国人离开的时候,撂下了这样一句话:“这些船留给你们,你们会用吗?”周力在书中讲述了建国以后上海赛艇运动传奇人物的奋斗历程,“我的生命就是一条赛艇,永远要在风浪中百舸争流。”


原上海划船俱乐部

位于外滩源


这里我们补充一下,近代上海划船赛艇比赛初在黄浦江、苏州河里举行,随着航业发达,河道拥塞,后改在昆山青阳港举行,如今世界级赛艇大赛又将重回苏州河。知名企业家王石曾当选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他认为赛艇运动是工业文明之花,讲究静寂,国人运动观赏态度应该要从农业文明赛龙舟热热闹闹的欢腾过渡到工业文明的赛艇运动静静地享受。赛艇运动被戏称为“懒汉运动”,这里指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回桨必须放松。赛艇只有拉桨时才用力,回桨一定要放松,这样才能节省体能持续时间更长。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恢复拉桨的消耗,帮助保持平衡。回桨与拉桨是放松与用力的交替,这正是此项运动最有味道之处。


2021年上海赛艇公开赛

在苏州河上举行


刘翔是上海的速度,朱建华是上海的高度。1983到1984年一年时间里,朱建华三破跳高世界纪录,2米39的纪录迄今在亚洲无人能超越。更传奇的是制造朱建华奇迹的教练胡鸿飞。胡鸿飞做过中学体育教师,后担任南市区业余体校教练,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教练,他根本看不到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录像。难得看一场《铁道游击队》电影,他从火车相撞瞬间垂直升空的镜头里感悟到技术动作的革新方向。他正是用这些自己研究出来的“土办法”,造就了朱建华的传奇。朱建华10岁时被胡鸿飞选中,这对师徒从南市老城厢起跳,用纯粹的上海方式跳过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著名教练胡鸿飞


因为种种原因,朱建华未能如愿获得奥运冠军。不管怎么说,朱建华国际赛场上创造的2米39纪录可是实打实的。先前我国跳高运动员倪志钦1970年在长沙曾越过2米29,这是当时的世界最佳成绩,但那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纪录。倪志钦在他所著的《别了!2米29》一书记述说:第一次试跳时,跳高架上的卡子螺丝没拧紧,慢慢地松脱了,横杆随之便一高一低地颤了半天,最后掉了下来。全场哗然!立即轰闹起来:“算!”“算!应该算!”不!再跳第二次……我用力一蹬,“噘!”霎时间,几万名观众狂呼起来,啊!有了。


倪志钦飞越2米29


朱建华飞越2米39


要说上海的体育地标,“万体馆”当仁不让,它也是新中国体育的标志性建筑,1972年上海市体委提出重建“万人体育馆”的报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同意。由计委拨给专用材料,限期完成。北京长处要学,短处要去掉,并且还要批判地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并努力超过。”当时首都体育馆是长方形,观众视野距离不均等,上海的设计改为圆形的,四周座位上观众的视线等距投向比赛场地。


七十年代的上海体育馆


周力这本书还有一大特色:写出体育新闻人的魅力。冯小秀,1950年代《新民晚报》全能记者。冯小秀有个习惯,到体育馆看比赛不爱坐记者席,专门跑到观众席就座。在他看来,那样除了观察比赛,还能听到观众对比赛的意见,收获更大。体育比赛难免有争议,双方球迷有时会争吵起来,甚至相持不下,闹得面红耳赤。这时候总有人说:“不要再争了,明天看小秀在晚报上怎么说的,不就清楚了?”


“全能体育记者”冯小秀


阮玲玉之死,记者们写的花边新闻事是脱不了干系的,各种材料都指向一位和阮玲玉有些渊源的记者:滕树谷。滕树谷是《时报》记者,跑电影和体育条线,滕树谷在中国体育新闻的历史上是有其独特地位的。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选手,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整个奥运期间,刘将日记转交到滕树谷的手里,经修饰润色后见诸报端。


滕树谷(中)和文体明星合影

左为体育明星金岩

右为电影明星金焰


刘长春在奥运会上赛完一百米、二百米赢得“不堪的光荣”后,教练让他放弃四百米比赛,刘起先犹豫,但最终放弃,他在日记中写道:“自思今日四百米,跑耶?否耶?苦无相当练习,且成绩相距远甚,若相去远甚,则此前两项(指百米及二百米,虽未上名,而其姿势及奋勇精神已被蒙外人赞扬)‘不堪的光荣’不将丧失贻尽耶?故决定今日不出场,聊将两项‘不堪的光荣’永存余脑海中可矣。”

秦瘦鸥《一个老体育记者的心里话》


让人有点想不到一一写出《秋海棠》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一秦瘦鸥原来做过体育记者,晚年秦瘦鸥撰文说:“由于旧时代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全国一片混乱,整个体育界了无生气,寂寞不堪,又有多少可喜的消息堪供记者向国人报道……今天,我国健儿们所创造的一次次伟大的胜利,给予了他们无限的欢悦和写不尽的材料”一一周力的《敢为人先:上海体育》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今天体育新闻人的幸福。


本文作者:李思聪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

先后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和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实习


主要作品:

《渴望摩登——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求索秩序——人类迷恋北京城》

《上海的公共空间——罗小未、伍江说“湖心亭”》

《中苏友好大厦:万国建筑最后的样式》

《曹杨新村里的海德格尔》

《曹杨新村,看见生活》

《松江接着讲——方塔园何陋轩指了方向》

《同济设计:在中国看见“现代”》

《文远楼:中国现代进行时》

《巨大斑驳的城市,我不知道设计的未来》

《上海 2035,不可错失的机会!》

《这就是海派——上海教堂建筑之旅》


工作经历:

参与《金瓶梅建筑研究》《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再生》《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新场意匠》《中国体育建筑150年》《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上海百年老城厢》《城市更新语境下的水岸再生——上海黄浦江两岸文化空间的变迁》等多本书籍的审校工作。


参与2021耐克少儿跑、2021年10公里精英跑、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2021上海马拉松(原定11月28日举办,已延期)的策划筹备、赛事组织工作,并负责撰写赛事新闻稿件,提交策划报告《上马与奥运同步——从上马到波马》《上艇如何激活苏州河历史文化资源》。


撰写论文:

1.互联网拯救奥运.《体育与科学》公众号,2020(与他人合作)

2.论“身体第一性”一一重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体育与科学》,2021 年第一期(与他人合作)

3.景观体育与奥运齐飞——从上马到波马.《体育与科学》公众号,2021

4.砍去上帝之手——对电子竞技的生存论思考.已投核心期刊《体育与科学》

5.正在撰写英文论文《孔子让中国人不挨骂——从“批林批孔”到孔子学院》Confucius Kept Chinese People from Scolded——from “Condemning Lin Biao and Confucius” to Confucius Institute (旁听复旦大学宗教系教授李天纲课程 經學與經學史 Confucians Classics and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s Classics 后的作业)


学术报告:

1.《体育与科学》2019 年赫伊津哈名著《人:游戏者》专题研讨会

2.《体育与科学》2021 年“没有赛事的训练”与“没有观众的赛场”学术工作坊。主题报告《赛者与观者:听谁的?一一现代体育运动的魅力》(与他人合作)


《敢为人先:上海体育》

已经出版



登录当当网、淘宝、京东

输入“敢为人先:上海体育”

即可购买

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感谢读者朋友捧场


最近我还写了

寻找大都市的竞技魅力

爱上评弹,就从《宫怨》开始

上海老街的题字和一堵待拆的旧墙

网红打卡地江阴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各地方言开英文

黄浦少年路和少年宣讲团

在虹桥和北京东路感受上海少年陈逸飞

“南朝鲜”、全斗焕,汉城亚运会和八月桂花香

漫步苏州河沪西段,感受百年沧桑巨变

马桶琐忆·世界厕所日

德兴馆变身动迁办,草堂鸡门窗已封


关注“老周望野眼”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