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行宁海东路盛泽路偶见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不是流行环保出行嘛,所以能不开车就不开车了。上下班路上走走,无意中看到很多风景,这是开车一族无法享受的。前天下班到延安东路办点事,心血来潮沿着宁海东路转了转,走到盛泽路口抬头一看,看到几个颇有年代感的字迹,赶紧拍照留念。宁海东路一路行来,路北夹在延安东路之间,还有太原坊尚在,但已经征收封门。路南有余庆里、宝兴里、锦福里、中华里、汇成里、宁兴里等老弄堂,大多也没有居民了,只是房子还在。盛泽路原名火轮磨坊街,所谓的“火轮”,是机器之意。因为地处法租界,所以还有个法语名字Rue de Moulin,当然此磨坊和法国巴黎蒙马特高地上那个跳康康舞的“红磨坊”(Moulin Rouge)没有任何关系,读者诸君不可不知。宁海东路两侧的老房子,封了门又刷了涂料,“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原来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老照片留下来,只有靠大家想象了。这个街角留下的这几个字,那也算稀奇了。


宁海东路盛泽路口无人的街角


残存的几个字

“大的中国”


“党”


这一行字,原来想必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完整句子,因为岁月的磨砺,只剩下五个依稀可辨的残字,只是这一个街区尚未整修,暂时还能看到。未来房子是拆也好,重修也好,想必会刷上涂料,也就看不到了。宁海东路原名宁兴街,辟筑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次年外国地皮商人在宁兴街出资建造菜市场,定名为“中央菜市场”,通过公董局通知所有摊贩必须集中在中央菜市场出售货物。但菜贩们不愿意集中营业,居民也感觉不便,于是中央菜市场仅存在了几个月就夭折了。尽管如此,作为上海最早的菜市场,“中央菜市场”仍有其自身的历史地位。


四十年代宁海东路菜市场


八十年代小菜场边葱姜摊(图文无关)


中央菜市场办不成,老百姓在宁兴街马路上搭棚,开辟自己的简易菜场,之后肉庄、蛋行、鸡鸭行、豆腐公司等纷纷成立。根据相关记载,发展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整条街两侧有30余种行业、170余家商户,荤素菜摊则有近千户,经营25个大类700余种副食品。1945年改名宁海东路菜场,是全市最大的马路菜场,大家知道顺昌路原名菜市路(Rue de Marche),而宁海东路则俗称“菜市街”。解放以后这里延续了马路菜场的传统,称其为“百年菜场”并不为过。前几年在永寿路建成室内的宁海菜场,规模比之当年自然小了很多,考虑到附近居民大多搬迁,满足需求也是足够的了。


1947年宁海东路盛泽路口

路口西南角名为“永兴泰号”

经营什么生意暂时无考

盛泽路西有粮店、纸号、鸡行

路东有理发、刀铺、煤号、竹器等


2013年这个路口

经营车辆护理和装潢


宁海东路盛泽路南望

2022年2月15日


宁海东路盛泽路南望

2019年10月11日


靠近山东南路的“宁兴里”

这三个老字还在提醒人们

这里曾经是“宁兴街”的历史


最近我还写了

守护上海最后的报刊门市部

1998年的上海女足,马良行、孙雯,第一次进球的浦玮……

1999年的水庆霞

再见!和吉安路的麪馆见最后一面

写给冬奥小白的观赛tips

48年前终结越南足球不败神话的上海人

大年初一,吉安路法藏讲寺

此刻,外滩的钟声

“一·二八”九十周年,一些少有人知的纪念地

上海大剧院曾经有片溜冰场

复兴中路停云里居民代表郑文伯先生轶事

一代人的回忆:上译经典《虎口脱险》公映四十周年

漫谈茂名南路法国总会和淮海运动场

南京东路体育用品商店:小店面的大历史

寻找大都市的竞技魅力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