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上沪剧明星,台下足球健将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昨天我发了一篇在人民广场踢足球的“弄堂模子”,说到评弹演员薛筱卿、蒋月泉,滑稽演员袁一灵、李九松等都是资深球迷,有些头上和脚下的功夫还相当不错。众多足球爱好者发来留言,倒让我想起我的好朋友、沪上资深的戏曲曲艺研究者陶一铭先生曾写过一篇“沪剧足球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不少沪上戏迷耳熟能详的沪剧演员都是足球的忠实粉丝,他们非但看,还一本正经地组织球队,球技相当不俗。征得陶一铭先生同意,在“老周望野眼”里全文转载这篇文章,标题和部分文字略有改动。文章中有不少珍贵照片,都是陶一铭先生一点一点搜集来的。


1948年的沪剧界足球队

后排中立者为施春轩、凌爱珍、孔嘉宾


19世纪60年代,外国侨民把足球带到上海。同治六年(1867年),租界出现早期的足球组织。民国元年(1912年),西门公共体育场建成,后出现共和、乐群、博爱三支华人足球队。直到抗战胜利上海体育协会成立后,有了专门的足球委员会,组织各类华人足球赛事。当时,东华队和青白队是最有名的专业足球团队,上海足坛曾涌现出贾幼良、张邦伦、高保正、何家统等著名球星。


二十年代获得西联会冠军的乐华队


上海人历来喜欢体育运动,更喜欢足球,沪剧从艺者也不例外。三十年代初,沪剧界已经有足球队,当时属于小型球队,自发组织一些比赛。哪怕是在码头流动演出的“中山社”,只要是不演出的清晨、上午,剧团的陈鹤轩、解洪元、王别声等都要抓紧时间练球、踢球。为了看球赛,有的演员还特地从松江请假赶回市区观看,实在痴迷。1939年,文滨足球队成立。


沪剧泰斗筱文滨

曾组建文滨足球队


1941年2月3日,筱文滨、施春轩和刘子云等赴胶州公园(现静安区第一工人体育场旧址)慰问由谢晋元团长领导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抗日壮士”孤军营。活动结束后,文滨足球队与孤军营足球队作友谊比赛,结果2:2握手言和。


“沪剧皇帝”解洪元热爱足球


1941年,申曲足球队成立。1941年12月,为了上海贫儿教养院图书馆的募捐活动,邀请申曲球队和影星球队举行表演赛。为了这次公益性的比赛,以申曲球队队长陈鹤轩为首的全体队员,大家自发出钱买了新的球服和足球。当时的申曲足球队成员有解洪元、赵春芳、丁菊亭、茅钧池、王别声、邵滨孙、王云龙、张关斌、张世荣、刘子泉、刘秀斌等,阵容强大。经济上更是得到了筱文滨、施春轩等的大力支持。同年,沈颂若也发起组织以邵滨孙名字命名的“滨孙杯”足球锦标赛。


邵滨孙在《芦荡火种》中的造型

曾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足球锦标赛


1948年9月,在文滨剧团的支持下,沪剧界举办了以“申曲皇后”王雅琴的名字命名的“雅琴杯”小型足球联赛,筱文滨和王雅琴坐汽车来到徐汇中学的球场为球赛剪彩,王雅琴亲自开球,这也是沪剧界首次正规的足球比赛了。


1953年的艺华沪剧团足球队

前排左起:朱林生、张智行、高伟谷、徐伟庆、王盘声、王龙杰、?、金幼棠,后排左起:金根发、方健鸣、赵鸿声、?、凌仲琪、张雪坤


在沪剧界大家都称沈颂若(1916——2005)为“老前辈”,不光他年龄长一些,而且踢球(中锋)也属一流。他原本不是唱沪剧的,但是他长期和沪剧艺人相处在一起,后来参加剧团。就是因为他熟悉球队、迷恋足球、喜欢踢球,他与东华、青白队等许多专业球队的队员熟悉,经常带沪剧艺人去看球赛,介绍球员与演员交朋友,使沪剧界的球迷越来越多,他参与组织沪剧足球队,使球队日趋壮大和发展。


沪剧名演员解洪元、赵春芳等都在沈颂若的影响下迷上了足球,并经常去观看足球比赛,还和球队运动员交朋友,有些球员也经常来看沪剧,有的还成了戏迷。解洪元,看球还看中了三个徒弟:球员朱介铮、顾尔禄、吕宝根就此拜在他的门下。红旗足球队的优秀球员胡南海也曾拜师邵滨孙为师,成为沪剧界的好朋友。有“码头筱文滨”之誉的陈鹤轩,由于在球场上跑得快,同行都叫他“小火车”。老艺人丁兰亭、丁菊亭更是痴迷足球,爱球如命,为沪剧界球队鼓劲,自腰包请客。


1953年爱华沪剧团足球队

前排左起:张光华、季忠义、凌亦萍、张泉声、杜智华

中排左起:张晓峰、须学新、杨月霞、张锦元、孙长发

后排左起:杨翔斌、陈国祥、卫志勋、谭金根、刘铭仁


解放后,许多剧团都纷纷组织球队,以上艺、艺华、爱华、勤艺、努力等命名的球队纷纷成立。为了组织球队,有的剧团还特意引进踢球骨干力量。除了著名演员外,球队的主力军大多数是乐队和舞美人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实践训练,还相互切磋交流球艺。当时沪剧界的球队都是7人制的小型球队,爱华沪剧团年轻人比较多,所以与其他剧团比他们有一定的数量优势。他们上午踢球,下午演出,经常在比赛后匆忙赶往剧场演出,脱下球衣换戏装,仍能两下不误。


爱华球队的阵容:凌亦萍(守门)、谭金根、刘铭仁(后卫)、季忠义、陈国祥(中锋)、杜智华(右锋)、孙长发(中场)、张光华、杨翔斌等(后备);


艺华球队的阵容:周致翔、鲁觉鸣(前锋)、曹姚祥、金根发、金幼棠、潘亚艺、王龙杰;


中艺球队的阵容:朱智明(守门);


努力球队的阵容:许国夫、石中玉(前锋);


勤艺球队的阵容:王国顺、陆才根、徐允庆、毛羽;


长江球队的阵容:施筱轩、朱润福、陈却利、丁伟勇。


当时的足球场地有许多,但是沪剧界球队去得比较多的还是仙乐斯等地的中小型球场。如果大型活动,就会去上海体育学院(今上海电视台旧址)、仙乐斯球场、兴业路球场,均是免费的,其余复兴路的东华球场和衡山路乌鲁木齐路口的球场都是要收取场地费的。


当年,沪剧界也拥有自己的联合球队,球队的阵容相当强大,电台“报告皇帝”丁伟勇担任队长,沈颂若、凌亦萍、朱智明、谭金根、孙长发、王国顺、陈国祥等都是球队主要成员。沪剧公会还出资给球员置办服装,购买了两套赛服,可换季使用。一套是黑的、一套是红白相间的。


1953年勤艺沪剧团球队在仙乐斯球场

前排左起:黄海滨、陆才耕、毛羽

后排左起:顾杰、王国顺、赵春芳、徐云庆、江建平


1953年,沪剧公会还组织沪剧界联合足球队参加联赛,和其他业余球队比赛,曾与滑稽界球队比赛过。滑稽“双”字辈中也有许多人参加球赛,滑稽大师袁一灵也是滑稽界的足坛名将。凌爱珍虽然不喜欢足球,但她应邀出席活动并亲自到场祝贺、开球。上世纪60年代,长宁区的业余足球联赛,也曾邀请顾月珍到场剪彩、开球。


沪剧界的球员和国家队的专业球员张宏根、年维泗、陈成达、张俊秀等人相互有沟通,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4年,国家队曾专门与沪剧界联队在仙乐斯球场开展友谊比赛,国家队抱着友谊第一的宗旨,存心让球给沪剧界联队,结果沪剧界联队还是以0:4败给国家队,沪剧界联队吃了大鸭蛋。


五十年代的国家足球队

沪剧足球队和他们较量过


解洪元是个足球迷,逢球必看。由于他是深度近视眼,只能戴着眼镜踢球,眼镜常被踢碎。另一位名演员赵春芳也喜欢踢球,常常把守门的儿子赵乐羊踢得直喊救命。爱华沪剧团的凌亦萍在沪剧界守门技术比较高,赵春芳对他刮目相看,经常夸奖他的守球功夫了得。凌亦萍也因踢球,把大拇指踢伤脱臼,还照样坚持演出沪剧《大马戏团》,后经石筱山医治才得恢复。努力沪剧团的石中玉、群艺沪剧团的王顺根等也都为了踢球把腿踢伤。


著名沪剧演员、球迷赵春芳


1952年左右,周丽丽(1920——2000)领导的迅民沪剧团也与专业足球运动员交往甚好,当剧团在浙江杭州等地演出时,球队还特地赶往浙江与剧团一起活动踢球,演员也乐意帮球员们洗衣服,关系非常融洽。


五十年代的醒艺沪剧团足球队

前排左起:李绍美、朱文裕、筱文轩、?、宋纪根

后排左起:?、赵德芳、朱善庆、?、张金泉、丁菊亭


松江沪剧团的倪惊鸣、张宝福、张金泉、杨金声等,还把足球踢到了兰州。有一年,他们去兰州演出,演出空余时他们松江沪剧团组队就与兰州炼油厂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虽说是友谊赛,可炼油厂一点也不马虎,请了省队的几员加盟。但半场踢下来,居然让剧团队踢成了2:0。这下子,倪惊鸣有点害怕了,担心下半场对方万一拼起命来,弄得不好晚上自己的团员连台都上不了,于是赶紧吩咐弟兄们“撤退”。剧团的青年骨干华石峰,还应邀参加松江县球队的比赛。


1952年大新公司足球队

后排右一是前进沪剧团团长韩国权


沪剧界还有许多踢球的佼佼者,群华沪剧团的顾德兴被称为“球王老寄爹”。同一剧团的赵光华从业余进入专业足球队。刘子泉、沈月笙等人的球技也非常棒,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鲁觉鸣、周致翔等都是从小喜欢踢球,后和王盘声一起踢球交流,并被邀请加入艺华沪剧团。曾有一趣事,鲁觉鸣踢球容易“发急吼”,一急就会顺手拉别人的衣服、裤子,真是笑话百出。


韩国权参加大新公司足球比赛受奖照

(1952年)

专业球队与沪剧球队交往甚密,许多专业球员也经常来剧场观看演出,有的还与女演员相互往来交朋友,并邀请女演员去赛场观摩,把女演员请上“司令台”(主席台),使她们受宠若惊。


勤艺沪剧院演员陈福秋


沪剧与足球的联姻,更有着说不完的情缘。我只是将听来的点滴,权作岁月流逝的一段回忆,多少嘘唏在其中。


本文作者:陶一铭


最近我还写了

在人民广场踢足球的“弄堂模子”

八仙桥青年会大楼:不应被遗忘的体育历史

图九已拆

空荡荡的寿宁路,当年红地毯铺满小龙虾

上海诡异路名之“松下路”

夜行宁海东路盛泽路偶见

守护上海最后的报刊门市部

1998年的上海女足,马良行、孙雯,第一次进球的浦玮……

1999年的水庆霞

再见!和吉安路的麪馆见最后一面

写给冬奥小白的观赛tips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