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发布会聚焦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强语助力强国

教育部新闻办 语标 2023-07-17

本文转自公众号“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

教育这十年发布会

6月28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分会场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场发布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教育部主会场)


(广西分会场)

发布会上,周为司长、田立新司长介绍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年改革发展成就,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语言文字事业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全民性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语言文字战线胸怀“国之大者”,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举旗定向,提供强大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对语言文字事业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2020年,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批准调整新一届国家语委,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十年,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成功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依法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


实施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与国务院扶贫办等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不断加大投入,面向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语言文字工作者等重点人群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十年来培训逾千万人次。建立东西部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实现“三区三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组织动员青年力量,开展推普志愿服务,中央财政专项支持986支团队1.1万余名大学生,辐射带动数十万高校大学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线。2019年召开“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语言扶贫宣言》,建设“语言扶贫”APP等学习资源平台。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学习普通话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实现就业、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语言力量。


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助力推进共同富裕。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普工作方针,开展民族地区推普攻坚、农村地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三大行动”。重点开展面向中西部重点省份实施的“一地一策”,面向民族地区的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语言文化助力乡村“五大振兴”方案,面向城市地区的语言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目前,该工程计划全面实施,民族地区幼儿园已基本实现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育教育活动,为实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85%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制定《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持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校建设,33万多所大中小学达到建设标准。实施“语培计划”“优师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加大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培养培训力度。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更加规范、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语文素养显著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加强规范标准体系建设,为满足语言文字应用需求提供基础保障。组织制修订31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规范标准覆盖领域不断拓展。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集数十年汉字规范之大成,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导修订完成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进一步提升汉语拼音的国际影响和作用。发布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日、俄文)系列国家标准,为交通、旅游、文化、体育、餐饮等10多个服务领域常用的公共服务信息提供规范译文,为全面提升外语服务能力提供支撑。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实施,我国33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满足听力残疾人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场合,规范、统一、严肃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累计发布13批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有效引导社会规范使用字母词。汉语拼音拼写、古籍印刷字形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满足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迫切需求。


这十年,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致贺信,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贺信引起强烈反响,催人奋进。语言文字战线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立德树人、文化传承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制定《“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总体规划》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联合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启动工程实施。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首批共有16家高校和文博单位入选,42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推动“强基计划”实施,促进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古文字研究呈现有人做、有传承、有发展的可喜局面。


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打造系列品牌活动,连续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涵盖“诵读中国”“诗教中国”“笔墨中国”“印记中国”四大赛事。策划举办七季中国诗词大会、三季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掀起全社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热潮,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人次。打造经典优质资源,建设近2万分钟从先秦到当代的“中华经典资源库”,免费向社会开放,满足广大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余位播音员主持人录制“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为广大师生奉献“最好听的语文”。


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整理译写1000余条反映国家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版四大系列图书,建成5个开放的思想术语数据服务平台,形成“图书+数据库”的立体化产品体系。开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戏剧化课堂等品牌活动,吸引10多个省份100余所学校3万多名师生参加,极大丰富了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开展32个语种的国际版权合作,助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


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自2015年起,开展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共完成1700多个田野调查点的调查,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20余个语种及其主要方言,收集原始文件数据超过1000万条,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打造系列标志性成果。其中,《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和《中国濒危语言志》(30卷)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分别获第九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21年,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打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辉煌历程,在全国观众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党史学习热潮,全媒体传播最高突破10亿次。组织编写《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红色印迹手绘本》,手绘了近400处重要革命旧址,生动描绘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服务港澳普通话培训测试,与港澳15所高校(单位)合作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6万余人次。举办港澳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港澳学生语言文化夏令营、两岸大学生汉字创意设计大会等活动,覆盖10余万人次,进一步增进港澳台同胞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建立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协调机制,两岸共建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合编《两岸常用词典》《两岸通用词典》《中华科技名词大词典》系列工具书,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等,解决两岸民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语言沟通问题。制作《潮平两岸阔》纪录片,追寻两岸共同的语言文化根脉。


这十年,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等研究成果,语言工具书、语言数据库等语言服务系列产品,助力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通过京津冀语言文字工作协作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机构等举措,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合作机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提供语言助力。研发跨语言冬奥术语库、冬奥智能问答系统、语言翻译服务系统,为北京冬奥会代表团按中文笔画顺序入场提供标准服务,有力提升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建成8个语种对照、包含13.2万条术语的跨语言冬奥术语库并组织编写《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纸质内容与术语库融合联动,系冬奥语言服务历史首创,两项成果作为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将服务未来更多冬奥盛会,为促进冬奥文化传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全面开展国家应急语言服务。2020年初,针对援鄂医疗队伍遇到的方言障碍,指导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联合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出版机构,自发成立“战疫语言服务团”,推出“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应急语言服务产品,服务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指导2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急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语言服务。


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源建设。紧紧围绕信息时代语言生活需求,实施“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成立语言智能研究机构,推动智能语音、智能写作等技术深入发展,加大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力度。上线包括35款历代书法名家字体的“中华精品字库”、转换准确率达99%的“汉字简繁文体智能转换系统”、涵盖古今各个时期8万多汉字的形、音、义、用、码信息的“汉字全息资源系统”、收录各类语言资源近千项的“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等平台资源,积极促进语言智能技术服务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建设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有力推动语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国内汇聚语言资源的权威网站、国家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示范平台。建设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为国内外中文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智能化学习路径,建成两年即发展用户600万人、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平台总访问量突破亿次。


这十年,持续深化语言文字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发布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评价其中文水平的规范标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并积极推动走向世界,已向海外发布8个语种对照版,与20多个语言教育机构进行标准对接。建立海外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打造中文水平考试(HSK)品牌。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随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而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


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014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苏州共同举办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并发布《苏州共识》;2018年在长沙共同举办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海外出版英、俄、日、韩文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扩大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影响力。


加强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化交流。推进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国际朋友圈”。举办中俄语言政策论坛、首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填补中俄、中国与东盟高层次语言文化交流的空白。举办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研讨会,签署国家语委首个双边合作协议《国家语委与法国文化部关于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自2017年,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和“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等系列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填补世界华语区空白,吸引近百位国际组织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参加、近千位专家参与交流研讨、十余万人次观展。


这十年,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十年来,语言文字战线坚持固本强基、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语委委员单位由18个增至30个。语言文字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以《宪法》为根本依据、涵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地名管理条例》《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等8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和单行条例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党政机关、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新媒体、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省级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报告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各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加强语言生活引导。连续举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确定“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等主题,营造良好氛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发展至1700余个。十年来共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6200余万人次、汉字应用水平测试22万余人次。研制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4+N”类43本语言生活皮书,开展年度“汉语盘点”活动,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提升科研保障和引领能力。成立第三届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基本建成以课题研究、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的语言文字科研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科研工作的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影响力。聚焦国家发展需求,设立1000余项科研项目。印发实施《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规划》等文件,构建由24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融中心、基地和智库为一体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集群。


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建成122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打造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班、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优秀中青年学者论坛的“三班一盟一论坛”中青年人才培养框架,开展15个培训研修班次,培养700余名中青年学者。举办18期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考核班,培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135名,不断壮大骨干力量。


回顾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实现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并贯穿语言文字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语言文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始终坚持把语言文字事业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不断满足群众的语言需求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指导,准确把握我国语言国情,妥善处理好各类语言文字关系,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统筹推进,顺应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要求,与时俱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形成多方合力,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研规划,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需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经验做法

立足壮乡实际

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立足壮乡实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普通话普及率增速喜人。连续十年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汉字听写大赛。2020年,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超过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近5个百分点。


语言文字工作服务乡村发展亮点频出。推普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将群众“是否会讲普通话”纳入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手册统计内容,截至2020年底,全区83.03%的脱贫人口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大力实施以语兴村,2012年以来,各地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推动方言歌谣、民谚俗语、曲艺戏剧等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面向全区2万多所学校广泛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目前有近80%的学校完成了建设任务。建成国家、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民族文化特色学校329所,培养语言文字骨干教师2万余名。2021年各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域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推普之家”。


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硕果累累。2015年,在各设区市铺开县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截至2020年底,共完成213个语言资源保护调查点项目建设,调查收集原始文本约1679万字、音视频数据约124万条,基本实现广西世居民族语言全覆盖。


语言文字成果展示工作精彩纷呈。2016年,贺州学院建成全国首个实体语言博物馆,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建成语言博物馆,两个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习基地。


语言文字体制机制建设卓有成效。2014年,广西完成国家一类、二类、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2021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完成县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评估,111个县(市、区)完成评估任务。“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管理体制日益完善。


发挥高校智力优势

服务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立足语言文字核心事业打造学校竞争优势,主动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一是围绕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参与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为部分地区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主持研发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持续面向港澳地区开展普通话教学。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先后牵头发起“战疫语言服务团”和“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组织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语言服务产品。研发冬奥术语平台、机器翻译系统和智能问答系统。开展中国语言文字数字(网络)博物馆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智库资政作用。


二是聚焦中文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力。牵头研制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研发来华留学生考试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院,建设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等,持续提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能力。建设2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立40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对口支持基地(中心),与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等,积极拓展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三是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提升服务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能力。率先自主设置语言智能与技术、语言资源学等8个语言类二级学科。积极开展语言认知科学、语言病理学等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加强语言学期刊群建设,改革语言文字科研评价体系。创建国内首个语言学系、语言康复学院以及以心理语言学为特色的心理学院,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语言科学院、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内涵建设,支持其汇聚高层次人才,推出重要科研成果。

专家点评

我国语言文字事业

十年改革发展成就评价

黄德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战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一系列新发展成就,具有五个鲜明的发展特点。


一是站位更高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深入把握语言文字作为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的深刻内涵,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理念提升到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语助力强国的高度。主动对接国家安全、祖国统一、大国外交等党和国家大局中的语言需求,以大情怀、大视野构筑大格局,全口径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全视角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全方位提升国家语言能力。这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二是初心更坚定。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宗旨,自觉融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洪流,自觉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语言需求,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的奋斗目标,推出一大批服务社会应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化资源平台。这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党的语言文字事业百年历程中熠熠生辉。


三是内涵更丰富。拓展事业发展内涵,加大语言文化建设力度,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传播作为新时代重要工作任务,通过一系列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不断在全社会掀起“汉字热”“诗词热”“传统文化热”,产出一大批基于专业研究、可以永续留存、正在走向世界的语言文化成果。这十年来语言文字事业主动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四是视野更宽广。坚持胸怀天下,树立全球视野。世界语言大会和《苏州共识》、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和《岳麓宣言》、双边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服务、中文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机制建设,亮点纷呈。这十年来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取得重要突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五是体制更完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坚持大语言文字工作思路,积极向现代治理转型。国家语委委员单位不断充实、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语言文字法治建设取得突破,语言文字科研体系日渐成熟,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更加有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其中,语言生活皮书在推进语言文字治理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十年来,语言生活系列报告即皮书从1种快速发展到“4+N”类,京、穗、沪等先后推出城市和区域语言生活皮书,打造皮书系列方阵。皮书全面报告语言文字的政情、社情、学情和世情,向社会传播和谐语言生活理念,为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解疑释惑,向政府各部门提供语言文字决策参考,向学界推广语言研究理念、提供扎实权威的研究资料,资政、启民、育才的功能全面显现,为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岁月不居,未来可期。“十四五”时期是语言文字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相信语言文字战线一定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秉承家国情怀,努力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李宇明|加强我国应急语言服务

第八届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说“鸡娃”

爹从哪来?中古汉译佛经与“父亲”称谓来源


本期责编:张一

语标

微信号:Yubaio_BLCU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