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时候“过夏”二三事【外一篇】(卢忠雁)

2018-02-26 作者:卢忠雁 知青情缘


  我小时候,物质条件差,过炎炎夏日,没有空调。但是我们自有一套办法吃“冰西瓜”和吹“过堂风”(如吹空调一般)。而今回想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没有空调,想办法吹过堂风乘凉:


  小时候,住在上海市静安区万春街87弄过街楼上。楼下,是一块夏日乘风凉的“宝地”。因为当时没空调,住房又小又挤,都想在过街楼下抢得一块“地皮”,晚上好睡个好觉。于是乎,傍晚时分,就有人来抢位子。椅子、凳子等等,都搬过来,占一下位子;又,到隔壁77弄弄内去吊井水,一桶又一桶,用来冲一下地皮。这样冲走热气,晚上,风一吹,更凉快一些。因为,我住87弄过街楼楼上,所以,邻居都给面子,总是给我抢一块“宝地”,以度夏日酷暑之苦,可享受其晚上过堂风带来的清凉之欢。


  没有冰箱,想办法吃“冰西瓜”:


  为了要享受冰西瓜之爽,于是乎,人们都看中了我们隔壁77弄内的那口井。因为井水天热冰冰凉,早早地就有人,将大西瓜,放在网袋中,轻轻地放置入井内,过上24小时,到了第2天,再拎上井内的西瓜,围着圆桌,你一块西瓜,我一块西瓜,那个透心凉,爽!


  但就这口井,遭来纷争不断。因为就这么一口井,你家放,我家也要放。争吵也罢了,说得不好听,要动手打架。好几次,打架打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77弄的党员,又是大组长自告奋勇做“老娘舅”,为大家做主把关,才使邻里之间和谐温馨起来。幸好,我的同桌就在77弄,他家条件好,每每有冰西瓜,他总会叫我去“品尝”。至今想起,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小时候,大约是读2年级的时候,隔壁“爷叔”经常舞文弄墨,时有豆腐干的文章发表,甚为羡慕。我又喜欢看书,不管是什么书,有的时候,是有头无尾的;有的时候,是无头无尾的,总之,爱书,看书,成瘾了。于是,手就痒痒,想到终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大作家!故而,就“昏天黑地”地胡乱写一通。因为年小,不知为文的艰辛,也来不及推敲,一投了事。所以,写了,就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稿件石沉大海,屡屡不中!


  稍大,才知好文章,要不断修改,虽尽力而为之,仍屡投不中。我难过之极。面对厚厚的退稿,我发誓今后再也不投稿了,并把退稿付之一炬,以示决心。


  不知为何作怪,也许是想当作家美梦的缘故。不知不觉中,又写起稿来,又投起稿来,但总是难以有所突破而命中。1989年,当我获得了中专自学法律考试的文凭后,终于考入了一家执法单位,并在办公室工作,做秘书,写通讯,忙得不亦乐乎!由此,也编辑内部的简报。正是工作的关系,要求向外的报社投稿,以期刊登,能够在文明单位的评比中加分,责任重大,只得“不能为而为之”。终于千辛万苦在1991年的一天,我写的第一篇文字变为铅字了。当我第一次看到我的文章见报时,我成功了,我胜利了,我无比激动,我哭了一场,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就是这么几句短句,耗费了我多少的心血?我熬了多少个晚上?其中的滋味,唯有爬过格子的人,才能有深切的体味!


  这么多年来,成为了写文章的“发烧友”而“执迷不悟”。在文章中“寻寻觅觅”这些年,想当作家的梦始终在脑海中盘旋,尽管一直难以圆“大作家”之心愿;但我的每天看书、读报,并要动动手,写上一些“东西”的良好习惯,,坚持不懈,痴心不改。一天不写不行,好在现在方便,在手机中就可以写文章。每每在等车或是在车上,写上几句短句,就开心,亦满足!我想:我的这辈子,要成为一个大作家,是不可能的事了;但作为一个写手,我是合格的!因为——我从1991年发表文章至今,已有千余篇文章,在上海及其他省市的报刊杂志中发表。有散文、诗歌和通讯等等文章。我会继续努力的,我会继续写下去的,难以圆作家之梦,这也没有关系。因为,我爱文学!这辈子与写文章投稿有缘、有情!


作者系江苏省大丰县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的上海知青

作者作品链接


二代人的大学梦(卢忠雁)

知青食堂的苦日子(卢忠雁)

穿喇叭裤的日子(卢忠雁)

假领头(卢忠雁)

《遗憾的金戒子》《失恋“坏事”变“好事”》(卢忠雁)

我人生指路明灯——母亲(卢忠雁)

“50”学“吹打”(卢忠雁)

处理好工作和家庭关系及和谐之我见(卢忠雁) 

第一次工资,就寄上5元钱给母亲【外二篇】(卢忠雁)

过街楼往事【外二篇】(卢忠雁)

向儿子学孝顺【外二篇】(卢忠雁)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