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新书连载:《顾世雄》青葱岁月——1976年带来的希望
《顾世雄》青葱岁月
1976年带来的希望
作者:徐建国
1973 年,云南水利建设兵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铺路—从勐捧坝子到勐润坝子的公路;筑坝—至今矗立在勐润的五四红卫坝;挖渠—南腊河大树脚引水工程。这些工程完成后,上级决定解散水利建设兵团。兵团战士安置一是投亲靠友,二是组织安排。办法虽异,去向不一,都是附近的国营农场。所谓的“投亲靠友”就是通过亲属、朋友关系,去自己心仪的农场、连队;而所谓的“组织安排”,就
是将没有去处的战士在三分场单独成立一个连队。顾世雄走的是第一条路,牵线的朋友也是上海金山人,在四分场营部担任播音员,与营长、教导员非常熟悉。他将顾世雄等十余人介绍给了营长,并说明顾世雄原是一团一营三连文书。营长一听“文书”,立刻说:“那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这十几个人就由他分配吧。”于是顾世雄等原三连文艺小分队的四名演职人员充实了四分场营部宣传队,其余的就分到各个连队。
从连队的文艺小分队,到营部的文艺宣传队,可以说是“一步登天”。原先在连队的文艺小分队是兼职的,除了排节目、演出,还得参加劳动;而现在是脱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排练、演出。另外,营部的宣传队,乐器上档次,人多水平高。演职人员中有四川、昆明、上海来的知青,都是从各连队选拔上来的佼佼者。一年中,他们排了不少节目,除了在四分场进行慰问演出外,也经常受邀去附近的村寨、驻军演出。顾世雄还创作了剧本《深刻的一课》,此事曾在营部广播站宣传报道过。
可惜剧本还未正式排练,上级就决定解散宣传队,演职人员由组织分配。好在营长、教导员平时对顾世雄的才能非常了解,将他直接分到了四分场职工子弟学校做老师。到学校做老师,对顾世雄来说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教师是干部编制,工资直接从 28 元提到 43.5 元;忧的是自己是初中的牌子、小学的底子,能不能做好教师呢?凭着从小就有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顾世雄从备课、上课、批作业,与家长、学生交流,一步一步向老教师学习,向子弟学校校长杨培金请教。同时,向身边的同事、朋友借阅所能借到的为数不多的世界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很快适应了教师的工作,他任教的班级语文、数学、音乐成绩显著提高。
云南勐腊农场四分场子弟学校校长杨培金(右边成人)。
1976年6月,农场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一个好消息:大
学要来招生了!这对在边疆已经生活了七八年的知青说,
不啻是天降福音!只要被招生老师“相”中,就可以到大城市,甚至回到上海,重新成为城里人,在窗明几净的大学课堂里读书。知青们闻风而动,积极准备报考,顾世雄自然也不例外。不久,又从场部传来了“坏”消息:这次招生,名额极少,上万人的农场只招5人,地质、体育、音乐等专业只招 1 人,而且招生老师要当场考试。上海师范学院,即现在的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这次只招 1 名音乐生。从未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顾世雄,能在这次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吗?
这让他想起上次部队招收文艺兵的事:成绩很好却石沉大海。大约是 1971 年,顾世雄还在一团一营三连当文书兼文艺小分队队长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思茅军分区文工团要在知青连队招一个京胡演奏员。经兵团领导介绍,两位部队文工团员来到了三连,顾世雄当场演奏了两首京剧曲子。听完演奏后,两位招考官非常满意。临走,他们对顾世雄说:“等通知!”顾世雄心里特别高兴,为什么?因为虽说自己现在是水利建设兵团,前面也冠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头衔,但毕竟不是现役军人,如果这次能被部队作为文艺兵招去,那就是现役军人,家里就可以享受军属待遇了。那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啊!可是,想象中的入伍通知书却迟迟没有来。后来,还是一位领导看他等得太苦,才悄悄向他透了底:因为家庭社会关系有问题,他不能成为现役军人。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政策,顾世雄只能徒唤无奈。
1977 年,顾世雄在云南勐腊农场时被评为“先进个人”。
想到这里,顾世雄一声长叹:“碰碰运气吧!”知道希望不大,他还是积极准备。到了考试那天,他带着自己的二胡,还有一把演样板戏时的京胡,赶到了作为音乐考场的场部大会堂。这时,各怀绝技的知青们,也从各个连队纷至沓来,大会堂里,人头攒动。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的招生老师,也摆开了阵势。知青们竭尽全力,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一一展示。顾世雄自然是演奏自己的二胡,一曲结束,招生老师又让他演奏了京胡。这次他拉的是《沙家浜》里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一段。
这首曲子在连队演出时,不知拉过多少遍了,因此,他拉得激情澎湃、抑扬顿挫有板有眼,自己也觉得特别满意。演奏完毕,上海招生老师没作太多的交流,就紧接着喊了一声:“下一个。”顾世雄的心里“咯噔”一下:这次,怕又是没戏了!
考试全部结束后,顾世雄遇到在团部农场做播音员的知青,他告诉顾世雄:“顾世雄啊!你有戏!”顾世雄忙问:“为什么?”朋友告诉他,当时他是临时工作人员,无意中听到招生老师在向农场领导打听,那位拉京胡的顾世雄是哪个连队的?朋友兴奋地说:“顾世雄,你说,是不是有戏?真的考上了,你要请客啊!”
这个消息大大鼓舞了顾世雄。回到子弟学校,他耐心地等待。可是一天又一天,一连等了几个月,想象中的入学通知书迟迟不来!难道又是空欢喜一场?1976 年 11 月,顾世雄突然接到家里的一份加急电报:“你已被上海师范学院录取,速归!”接到这份电报,顾世雄心里的喜悦无法用语言形容,可为什么不是连队来通知,而是由家里发电报呢?顾世雄的心头又有点疑惑。不久疑惑解除!原来,上海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发了两份:一份发到顾世雄的枫泾老家,一份发往顾世雄所在的云南农场。云南邮路遥远,所以,云南的那份通知书,晚了好几天才送到顾世雄的手中。顾世雄拿着电报和通知书,迅速地办完了所有的回沪手续,豪情满怀地准备返回上海。
营长、教导员对“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上海师范学院的顾世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说:“小顾啊!这次,你给我们四分场长脸了!”当即表态,职工子弟学校要开欢送会,场部派大卡车,将顾世雄连同行李风风光光地直接送到昆明。顾世雄在战友们的簇拥下,告别了奋斗整整七年的云南西双版纳,在昆明登上了返回上海的列车。
当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的热烈向往,又有对兵团生活的深深回忆,更有对照顾他、帮助他的领导、战友的无尽感激,还有对继续生活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知青朋友的深深祝福:祝愿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回到故乡,回到父母身边。
《顾世雄》一书目录
待续
云南知青顾世雄老师和外国友人进行艺术文化交流(知青情缘)
【相聚枫泾】参观知青艺术家顾世雄艺术工作室。(知青情缘)
《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参观纪实(沈成林)
云南知青顾世雄书画艺术参观记(刘东亮)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