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重温,俄美关系能重启吗?
点击“欧亚新观察”
4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一份罕见的联合声明,纪念1945年世界大战中美国和苏联军队会师易北河。声明指出,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预示着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是多国民众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框架下共同付出巨大努力的辉煌时刻;数百万民众在劳动战线上生产大量军事用品并在保证盟军物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易北河精神”是各国摒弃分歧、建立信任和为实现共同目标开展合作的典范。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美俄相继成为重灾区的情况下,这样一份声明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与强烈的现实指向。在艰难时刻重提甜蜜往事,是否意味着乌克兰危机以来不断下探的两国关系再次出现了转圜的曙光?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新的希望
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在国际上颇有些孤家寡人的味道。特朗普政府展现出了极强的单边主义色彩。特朗普对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极为不满,但这种不满显然没有在其传统盟友中取得共识。就在美国宣布暂停资助世卫组织之后,英国、德国、沙特等都相继宣布向WHO捐款。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美国对世卫组织的态度可谓只砸锅,不做饭,既不支持现有的国际制度,又不愿出力另起炉灶,美国国内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也决定了其难以拿出资源承担起全球抗疫的领导责任。面对传统盟友和长期受其控制的国际组织的离心离德,外加部分观察家指出的特朗普本身具有的绕过国际机制和西方联盟的单边倾向,美国转而与俄罗斯接近,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疫情发生以来,美俄两国保持着较高频率的沟通接触。两国总统数次通话,就疫情、全球石油市场形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特朗普自称在其努力下,“欧佩克+”达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非常好”。疫情方面,特朗普曾在电话中表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相关援助,俄罗斯则向美国运送了防疫物资。相较近些年持续性的剑拔弩张、恶言相向,两国关系似乎迎来了“小阳春”。而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政界由于俄干涉大选产生的强烈反俄情绪则逐渐被贸易战,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的反华情绪所冲淡。
旧困难消
尽管两国关系当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势头和改善的可能,但总体上看,俄美关系改善空间有限,理由有如下几点:
首先,俄美各自在对方的核心关切上缺乏让步空间。普京在乌克兰、叙利亚等俄美关系的核心症结点上不会作出让步。从俄罗斯的外交实践看,更有可能的策略是趁西方大国受疫情所困无力东顾之时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在乌叙的利益范围。当然,这样的行动也要受到俄罗斯本国的疫情发展的制约。俄罗斯如不在乌克兰、叙利亚问题上让步,特朗普政府就难以获得改善俄美关系的回转空间。疫情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国内两党的政治斗争,特朗普改善美俄关系面临的国内掣肘并未减小。特朗普政府仍然受到2017年通过的制裁法案的限制,任何解除对俄制裁的决定都要提交国会审议。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取消制裁这一俄罗斯的核心关切上难有作为。
另外,从内政角度看,现在似乎也不是两国关系发生根本性好转的最佳时机。今年下半年美国将进行总统大选,受疫情影响,鹿死谁手仍未可知,两国关系在此之前达成的成果可能随着美国总统易主而人亡政息。另一方面,从近期美国智库对俄罗斯政治形势的分析看,相当一部分美俄罗斯问题专家对普京政权能否有效遏制疫情,顺利通过考验持怀疑态度。对美国战略界而言,普京其人如果不是美俄关系转暖最大的障碍,也是核心障碍之一。如果美政治精英对普京政权疫情后的稳定性持怀疑或悲观态度,那么等待和观望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当然,从执政四年的实践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有较强的独立性,美建制派精英的判断是否能够对特朗普的具体决策构成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此外,还有一个基础性因素制约着两国关系转暖,那就是疫情。目前两国疫情形势均十分严峻,领导人的关注点和精力更多的被国内事务牵扯(尽管特朗普和普京,尤其是后者,都对国际事务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在技术层面,尤其是抗疫相关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恰逢其时,但对关系作出重大调整恐怕目前尚难进入两国领导人的日程表。
疫情期间,特朗普政府和美国政界明显加大了遏制中国的力度,美国在此时与俄罗斯接近,很难说没有与遏制中国相关的考虑。但是,一方面,普京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应该对其执政二十年来俄中、俄美两组关系的稳定程度和分量有着充分、清醒的认识。虽然俄罗斯常有借力打力,回旋于两国之间坐收渔利的小动作,但维系与中国的战略协作关系毫无疑问仍是当前俄罗斯外交的核心政策,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不会动摇这一基本点。另一方面,即使从眼下功利的角度看,中国有能力并且已经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资,美国则自顾不暇,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样的产业布局不会改变。因此,对于俄美关系可能的转暖态势,应保持密切关注,但因此而担心俄罗斯协助美遏制中国,甚至反水投向美国怀抱,恐怕是有些杞人忧天。
总而言之,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俄美关系转圜一次次“只闻楼梯响”,四年内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被媒体乃至学术界赋予了无穷意味。不过,从最终结果看,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始终“不见人下来”。这一次对易北河畔的旧梦重温,究竟是能擦出新的火花,还是在现实面前再一次“让往事留在风中”,大可拭目以待。
(作者:傅丹,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