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耀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 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苦难历史,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回顾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非凡历程,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消费政策及相关法治建设、高校教育、文学创作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将分五期推送相关文章,展示70年奋进征程的成就、启示,凝聚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的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经济现代化被誉为“世纪之谜”
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这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中国,从而为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就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奋斗目标,期间既有顺利发展时期的成绩和欢喜,也有曲折摸索时期的困难和反思。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国际冷战格局的影响、西方国家以及苏联的封锁,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打压。加之计划经济体制和长期“左”的错误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走了不少弯路,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但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水平,中国相对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走过了极不寻常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90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462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3072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原煤产量从6.18亿吨增加到36.84亿吨;原油产量从1.04亿吨增加到1.89亿吨;发电量从2565亿千瓦小时增加到71117.7亿千瓦小时;钢材产量从2208万吨增加到110551.6万吨;汽车产量从14.91万辆增加到2781.9万辆,此外轿车有1160万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39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4617元;国内出游人数达到53.4亿人次,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1.62亿人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游客在机场等待边检
谱写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一个东方文明大国逐步衰落,沦为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现代化道路迷茫而遥远。新中国的成立改写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轨迹,中国从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科技文化水平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活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谱写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优质的经济发展状态是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结合。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同期世界较高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实现了世界最高的发展速度,如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这就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1.8%,居全球第11位,2000年升至世界第六位,2010年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80万亿和9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5%。
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经历了13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建设,经历了包括156项重点工程在内的国家工业化奠基工程建设,经历了“三线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高潮,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到浦东开发、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经历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见证了北斗组网、神州飞天、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文化基础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任何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虽然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过曲折、走过弯路,但仍赢得了比西方国家更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也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般认识。中国成就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经典事例。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70年前的中国还停留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阶段,尽管有一些手工业和现代工业,但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低。70年来,中国在这个起点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大国,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空前改善。
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结构变化都是经济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调整,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各个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1949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中,农业所占比重高达68.4%,工业仅为12.6%,处于传统农业发展状态的农业所占比重决定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面貌。到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占比为50.5%、20.9%、28.6%,传统农业仍然占到一半以上。再经过26年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工业化建设,到197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则为28.1%、48.2%、23.7%,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貌初步改观。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驶上了快车道,到2018年三大产业比重已经调整为7.2%、40.7%、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59.7%。需要特别提出的是,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就已经达到45.5%,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这一变化显示出在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目前,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从2010年起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优秀企业跨出了国门,以全球为广阔市场,为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8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企业达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2018年全球500强企业平均销售收入597亿美元,中国入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599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平均利润37.68亿美元,中国入围企业平均利润30.72亿美元,总体看来基本持平。中国这些入围企业如此巨大的规模和实力,使它们迅速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并在海外享有很高声誉。
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外部环境特别是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并没有想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试图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严酷的事实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封锁、打压中国,力图摧毁刚刚诞生的人民政府。例如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整体进出口总额虽有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可以说,中国经济是在各种封锁打压的夹缝中顽强成长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冷战格局被打破,中国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极大改变了中国经济的面貌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最主要的支持者。伴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中国的对外开放推向更高的阶段。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中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223倍,已经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了168倍,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必将引领新全球化发展趋势!
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
人民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平发生前所未有的根本改变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0年来,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心中最大的牵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短短几年,就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数亿贫苦农民翻身解放,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彻底解决了长达十余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积极安置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并在全国范围解决了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困苦不堪的生活问题。
70年来中国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70年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4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到134元;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39250元和14617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同期世界其他国家是没有的。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1978年降低35.5个百分点。居民支出中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1亿户,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网上支付、网上消费成为时尚。文化教育状态彻底改观,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盲率高达80%以上,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近些年又降至15%左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1978年升至17.9%,2018年达到59.6%。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这是历史性的飞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随着生活状况的逐渐改善大幅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服务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2018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岁。同期婴儿死亡率由70年前的200‰下降到6.1‰,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的目标要求,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 77 岁。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就是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本文将于《群言》2019年10期刊登,敬请期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更多精彩文章
周荣:诤言良策为国谋,老树新花共芬芳——民盟中央建言区域经济发展述评
祖国的生日,大家的感念——听听那些年《群言》的作者们国庆节时的心里话
《群言》
知识分子的群言堂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