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大雪 | 白雪纷纷何所似?
节气总有一种古朴又充满生活韵味的质感,大抵是因为它最贴合农耕文明的文化基因。春耕夏生、秋实冬藏,一字一韵中均透着大地的敦实和万物的节奏,是人类世世代代对于自然的敬重与感激。
冬日是温养的时节,一场大雪落下,万籁都藏匿在天地浩渺之中。然,沉寂之下的蠢蠢欲动的生机,我们目不能及的土壤之中生灵已积蓄好力量,只待来年雪化的勃发;然,人们并不甘心于寒冷,袅袅炊烟中是“冬梅风腌”的香气,是“光喝红黏粥”的余温。
雪亦是冬日温吞生活难得的兴奋点,只待它为天与地与景铺上一层诗情画意,“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般的佳句也就不加酝酿地从笔下滑出,留下一丝萧萧夜色中的安稳与期待。
今日大雪,你在等一场白雪纷飞吗?
小雪、大雪——冰封地坼雪漫天
每年的12月6日或7日是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古时人们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说的是每年大雪节气到来,由于天气过于寒冷,寒号鸟的叫声也日渐停止。而冷天中一种名为荔挺的兰草,则和寒梅、苍松一同,迎着严寒,抽出了新芽。
大雪以后,下雪的天数和降雪量都逐渐增多,地面自然也就有了积雪。大雪时节,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淮地区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阴郁的阶段,唯有南国大地依然保有绿意。
有道是“瑞雪兆丰年”,积雪可保持地面及农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的侵袭而降得太低,又能把潜伏在土壤里的虫卵冻死,为越冬作物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免受冻害和虫害。另外,雪水还是来年春天小麦返青时的重要水源,而且雪水中氮的含量丰富,可以为农作物补充养分。所以,农谚云“积雪如积粮”“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雪产白菜,大雪产菠菜,隆冬时节的火锅里,总少不了这一份嫩白和碧绿,暖身又暖心。
民间还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随着气温急剧下降,天气也愈发干燥,正是百姓加工腊肉的好时节。老南京就有俗话叫做:“小雪障菜,大雪腌肉。”一到大雪节气,家家户都要动手制作香肠、腊肉,烹制过后挂在屋檐晒干,等到春节的时候便可以拿来美滋滋地享用一番了。
鲁北地区则有 “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讲法,说的是天气太冷,人们也懒得串门拉家常了,倒不如在家里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此外,大雪也是进补的大好时机,此时最应温补助阳,养阴益精。
雪后初雾,人们眼中的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空气也格外清新怡人。古今中外的骚人墨客,不知道有多少人酷爱这晶莹剔透的冬景,比如,曹公雪芹就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里描绘了一幅栊翠庵梅如胭脂冷艳动人的绝妙图画,那画中还有史湘云围炉烤肉锦心绣口,兀的不喜煞人也么哥!
历代文人墨客咏雪的诗歌更是不可胜数。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以凝练的笔法描拳出了天地苍茫之中诗人雪夜投宿时的所见所闻,其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寥寥数语,却将一幅风雪夜归图刻画得淋漓尽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则在《江雪》这首诗敬中,以幽僻、冷清的雪景勾勒出了生命巨大的寂寥与孤独,诗人纤尘不染、纯净孤高的心性跃然纸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笔下的雪景则尽显江南韵致:“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宁静广远、静谧幽深,俨然一幅泼墨山水画。
雪的纯美与皎白常常让诗人们将之与花联系在一起,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等诗句概莫如是。
作为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精灵,雪的存在,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诗情画意……
——节选自《老祖宗说节令》郭梅 童涵冰著
图源unsplash,此网站开放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许你还喜欢: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马国淞
『小南时光』主播责编 | 马飞羽
指导 | 逸一之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