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上街去,看看生活

小南时光 2022-06-07


“这是一本用写明信片的方式写成的书。照片后面的文字,显然出自一个走在街上也能胡思乱想的作者之手。毕业生们整齐的学位服下露出了杂乱随意的鞋子,他可以一直说到古老仪式的现代变迁;就着日本公园里一群修剪松树的工人,开始大谈植物与城市的关系;因为几把旧椅子和一堆建筑垃圾,竟然写了一大篇小区史。真是个异想天开的人。”


夏佑至的《上街》。与其说这是一本摄影集,不如说是一本摄影杂记。作者夏佑至以摄影师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带来的文字涉及众社会、城市、历史、文化,却独具画面感。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为副刊改写一则社会新闻》一文。


本周末,我们将邀请新闻传播学院的范宏瑞同学,以一位摄影发烧友的身份和我们聊聊这本书的故事。如果你喜欢《上街》,欢迎届时收听!



  为副刊改写一则社会新闻  


昨晚18时21分,南京东路步行街462号老庙黄金市南银楼发生抢夺案,一名50岁左右男子佯装购买金饰品时,乘营业员不备,突然抢过一件金饰品快速逃逃窜。目前,警方正在全力侦察中……女营业员慌乱地跑出店门试图追赶,可是男子很快就消失在黑暗的胡同内……被抢金饰品为1千克金条,价值在18万元左右。

经警方初步侦查,犯罪嫌疑人中等身材,较胖,戴眼镜,穿深色短袖T恤。

—— 2006年10月20日,《东方早报》


他走进最熙熙攘攘的街道,折进一家金店。事情的经过实在简单。从店员手里接过金饰,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街上还是摩肩接踵,施施然的行人,他消失了。傍晚6点18分,店员和保安追出殖民风格的大理石廊檐,一街的人,用惊愕的神情迎接他们。


这条街就是我说的邬达克风格。罗马风、哥特复兴式、装饰主义,折中派、新古典主义,没有脉络地,拥挤、混杂在一起。砖石上的霓虹灯慢慢闪着,一束束气球,红红绿绿,一两只还从手中逃逸出去,慢慢飘着,干干净净的路上,人慢慢走着。



羊肉串、青图、红豆沙和汽水的味道。街声像慢慢悠悠的潮水,一点点涨起来,一点点浮出人和建筑的间隙,和羊肉串、青团、汽水和霓虹灯的气息,终于混合在一起。


他从金店店员的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金饰,几乎忍不住要流露欲言又止的赞叹神情。他的手势稳定,他的神态安然,胖胖的身子甚至懂懒地靠在柜台上。


在明亮的金店里,这间有1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的第一层,出门就是中国最繁华、永远熟攘的街道。傍晚6点,天光和灯光混合成一色,精心雕琢的那件金货,在这样的光线里,发出旖旎的光。他略略收拢手指,将它握在手中。



那一年上海的夏天迟迟不去,秋天迟迟不来;晴天迟迟不去,雨天迟迟不来。这条殖民风格的街道上,年轻人踯躅不去,有时候他们为选秀的新人欢呼,有时候他们排队等候打折的商场开门。


他们穿着松松垮垮的衣装,和紧凑的砖石建筑格格不入。眼影统统是绿色的,头发统统是软软的,他们抽着混合香型气味清谈的香烟,布鞋踏着古老的转石外壁。早上,阳光从外滩方向升起来,阳光是弯曲的,在林立的老的和新的大楼之间,曲曲折折地照到街上。

 


街上一个人都没有。空空荡荡的街道好像在等待谁的到来。傍晚六点,年轻人带着海报从两旁蛛网一样的小巷里涌出来,他们有节奏地蹦蹦跳跳,或者站在街中心,交颈相拥。后来我们知道,他选择这个时候来到金店,其实有他的理由。他带来了一个棕色的公文包。他握紧不属于他的黄金消失在街道旁边的小巷,这个棕色的皮包就摆在金店的柜台上,在一堆金条中间。

 

第二天,全域的报纸都在议论这起黄金劫案。实际上,很多人目睹了这一幕。路人的反应没有新闻写得那样带着奇怪的亢奋口气。几乎是公然地,他三两步跑出金店,然后轻易地闪过路人摩肩接踵的身体,拐进了最近的小巷。路人都呆呆地看着这一幕,追不上的店员开始哭泣,许多人才回过神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能怪他们。这条街已经歌舞升平了许多年,奇装异服的年轻人渐渐都看得习惯了,变成了这条街的一部分。它已经削埋了锐气,浮华的刺激变得廉价。


宽阔幽深的廊檐拖慢了行人的步伐,这本来是19世纪前期的巴黎风味(波德莱尔盛赞这种风格是为游手好闲者提供了现实的天堂)。在那些光线黯淡的小巷子里,走出一辈子没有正经上班的工人子弟,穿着细条纹的毛料西裤和白皮鞋,白衬衫的领口已经不是流行的风格,然而他们走在各种拖长尾音的声响会合成的傍晚6点钟的街道上,就像怀旧的老克腊视察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尽管是季末清仓的打折版本,但瘦削的脸面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这都是些走在时代前头或者根本和时代脱了节的人,没有那些殖民风的建筑,他们会被正午明亮的阳光照成一片薄薄的影子,不知道贴在城市的哪一块地面上;有这满满一街异国情调的石材、线条、外立面、雕像和顶层钟楼作为陪衬,他们各自扬着倨傲的头,彼此不打照面,他们脚步匆匆地走着,当然更不屑去看游客们的脸。按照城市亮化工程的要求,老建筑上安装了黄色的脚灯,傍晚6点,天光柔和,灯火辉煌,爵士的乐声与说唱的节奏混响成一片,远远望去,金色的街道就从夜上海里浮现出来了。


那真正是“浮”现:那些常常出现在教科书或者画册上的美丽建筑,不是扎根在地下,而是暧昧地漂浮在半空中;那也真正是“金”色的街道:除了这里,你不曾见过有哪一条街道会像这样,夜夜闪着不加掩饰的金光;不,这还不是光的骗术,的的确确,这就是一条黄金筑就的街道。

 


浮在半空中的黄金街道,让人忘记了那些光线黯淡的拥挤的小巷子的存在。有人在这条街上逡巡了100次,从来不知道,小巷子里是什么样的人生。不管、不顾、不需要。这是这条金色的街道的魅力所在。它脱离了一切背景,不管建筑历史的脉络,也不顾城市的网络生态。


行走在这条街上,许多人的举止忍不住带一点表演的味道,正如那些衣着宽松的年轻人一样;还有一些人,他们在黄金街道忽行忽止,眼神飘忽而不稳,活脱脱是被街头活报剧所吸引的看客。他从演员和看客的身形间挤过去,把黄金街道上拥挤却陌生的人群统统甩在身后。

 

他没入小巷和黑暗,应该有如鱼得水的狂喜,夹带着惊险刺激如潮涌来。不幸的营业员和保安照常上班,只不过暗暗垂泪。然而没有人看到他们泪痕未干的脸。一百年来,这样泪痕未干的脸,也不是一两次了。一百年来,这里有的是匆匆过客,有的是且歌且舞的年轻一代,有的是闹市抢劫的便徒,却依然不改黄金街道浮在半空中的精神质地。


这些建筑华美巍峨,风雨已经砥砺出醇和的色彩,远望的时候,黄金街道散发着醉人的时光气息,犹如成熟的女性,眼光犀利却宁肯选择温柔的姿态。她们低调的魅力不可抵挡,游人像未谙世事的男子,只想在那足够丰满的温柔乡中流连。然而,当你走近了看,黄金街道的世故拒人于千里之外。它永远不能把真心给你。

 

那一年上海的夏天漫长得离奇。几天后。在几百公里外的乡村,蝉声远远近近响成一片, 他被警察按倒在地上,不禁痛苦地闭上眼睛。我一直想知道,他眼前一黑的刹那间有没有想到那条金黄色的街道,可惜从来没有人问过他。


上街去,看看生活


《 上街 


夏佑至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5-21768-5


南京大学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购买图书


图源unsplash,南京大学出版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夜读 | 青春透明如醇酒,可饮,可尽,可别离

夜读 | 用艺术解释生活的嬗变

夜读 · 有声书 |《山围故国》——诗人胡翔冬先生佚事

夜读 · 南大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夜读 | 我仍试图用这一切打动你

夜读 | 暂忘想象,专注眼前的秦淮

夜读 · 清明 | 慎终,踏青,省身

夜读 · 四月的诗 | 借一份欢喜给春天

夜读 · 南大 | 斯奈德: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夜读 · 有声书 |《山围故国》——豁蒙楼七老联句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马国淞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环境学院学院本科生




责编 | 马飞羽

文编 | 税戈洋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