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有声书 |《山围故国》——诗人胡翔冬先生佚事

小南时光 2022-06-07


施蜇存《题胡翔冬自怡斋诗》写道:“天高帝阍远,诗险酒肠宽。老剩黄杨友,稍留青眼看。随缘入牛首,无计舍猪肝。寂寞胡三怪,招魂政尔难。”“胡三怪”就是诗人胡翔冬先生。胡翔冬先生的诗令人影响深刻,汪辟疆将其比作“美女杀亲夫”,可见是何等的利落与漂亮!



除了诗,胡翔冬先生的轶事同样表现出他诗人的一面:“凭黄金赊酒”、“自挂东南枝”,都化作他的生活典故,独属于诗人的洒脱和恣意仿佛就要满溢出来。


让我们共读《诗人胡翔冬先生佚事》,品味胡翔冬先生生活中的幽默与诗意。



《山围故国》第四辑 

诗人胡翔冬先生佚事


民国初年,胡翔冬先生在安徽省立第十一师范任教,兼任教务主任。学校位于滁州,靠近唐代诗人韦应物吟咏过的西涧,离宋代文豪欧阳修曾经游赏过的醉翁亭和丰乐亭也不远。翔冬先生时常携酒出游,自带煮熟的花生佐酒,三天两头“喝花酒”,风雅快活。那时,安徽省教育经费紧张,教师的工资常常不能按时发放,不免寅吃卯粮。恰好学校聘用的工友中,有一位大名就叫黄金,翔冬先生就命此人前去赊酒。每当此时,总会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凭黄金赊酒,岂不快意哉!”



胡翔冬先生是个诗人,善于说诗,而且十分幽默,所谓“譬比万端,庄谐杂作”。这是说他善于打比方,既生动,又诙谐。唐末有位苦吟诗人叫刘昭禹的说过,五律诗一首四十个字,就好比四十个贤人,容不得一个屠沽。屠沽即是以杀猪卖酒为营生的,在古人眼中,是最典型的粗俗汉。这跟说一粒老鼠屎能坏一锅粥是一个道理。胡翔冬先生由此生发,提出一种新的比方。他说,七绝四句就像四个大兵,貌似易得,实则大有讲究。有一种人作诗,四句诗就像四个兵油子,在兵营中吃钱粮,混久了,一身油气,听到号令,表面上也能做到步伐整齐,营规也背得烂熟,可是满面烟容,身体早被酒色淘空了。这些兵营混混,排队列,作仪仗,还将就着看个样子,若上了战场,碰到劲敌,就不管用了。还有一种人作诗,好比是从街头强拉来的四个壮丁,用一根绳索拴在一起,每个壮丁看上去都身强力壮,实际上倔头强脑,不受约束,开步的号令一下,这个向左,那个往右,走不到一块儿。



翔冬先生以此喻诗,前一种人作诗,毛病在太油、太熟,就像老兵油子,徒有花拳绣腿,没有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中看不中用。后一种人作诗,毛病在缺乏章法,四句各自主张,这句说东,那句说西,相互拉扯,哪能成事?翔冬先生年轻时带过兵,当过南京城南一带民团的头领,人称“三太爷”,后来才立志学诗。这套说诗话语,看来是从他当年带兵经历中体会出来的。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翔冬先生在金陵大学教诗,而汪辟疆先生则在中央大学说诗。二人虽不同校,却彼此相知。翔冬先生常去牛首山,饮酒赋诗,啸咏于山林之表,徘徊于悬崖之巅,好不风流潇洒。有一次,他趁月饮酒,大醉,坠于崖腹之下,幸而有树枝挡住,只伤双胁,没有致命。没多久,伤痛治愈,他又依然故我。汪辟疆先生曾经开他的玩笑,说你老兄这个样子,活脱脱就是《孔雀东南飞》诗中那两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汪先生喜欢跟翔冬先生开玩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汪先生认为翔冬诗又漂亮又狠,遂将其比作“美女杀亲夫”。这个品评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我的第一个联想,是美国电影《本能》中的莎朗·斯通(Sharon Stone),这位好莱坞女星是公认的美女,戏中多次残杀其情人,我曾戏译其名为“杀郎·私通”。照今天的标准,汪先生似乎也不免有一些“重口味”,可是,他说诗拿捏分寸、又准又狠的工夫,真心令人佩服。话说汪先生编定《光宣诗坛点将录》时,将翔冬先生点为地羁星操刀鬼曹正,为“屠宰牛马猪羊牲口一员”。一句话,在汪先生眼中,诗人翔冬先生就是一个手操屠刀、下手又准又狠的角色。



翔冬先生执教于金陵大学,这是一所教会大学。耳濡目染之中,他对《圣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感兴趣的不是其中的基督教教义,也不是书中的宗教故事,而是《圣经》中的所罗门雅歌、保罗默示录。他很欣赏《圣经》这些部分的选词用字之美,认为作诗者可以从中取法。为了示范,他本人专门采用《圣经》中的语句,作诗数首,可惜这些诗作没有收入其诗集,今天大概已不存于人世。否则,我们就能领略翔冬先生诗学广采博取、别开生面的另一维度。


抗战期间,翔冬先生随金陵大学内迁成都,感时伤逝,心情十分郁闷。他客居的院子里,有两棵橘树,秋天结了三个橘子。他不许人采摘,直到初冬,这三个橘子还悬挂在枝头。后来,橘子终于掉落下来,翔冬先生找来细绳,仍将橘子绑回枝头之上,又怕时间长了会烂,索性将橘子外壳刷上一层漆,其色惨黝。课馀回来,他常对着这三个橘子徘徊玩味。这不同寻常的举动背后,或许隐藏着翔冬先生彼时忧郁沉寂的内心。


这种故事,非常适宜写入《世说新语》。翔冬先生是1940年11月10日病逝的。去世前不久,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跟随韩愈吟诗,觅得两句:人间尽有花如海,不及秋窗梦里看。醒来后,他反复参详,始终不解其意。没想到过了不久,他就一病不起,真的追随韩文公吟诗去了。这两句梦中偶得,不意竟成了所谓“诗谶”,呜呼哀哉!


(摘自南京大学出版社《山围故国》 程章灿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购买图书


图片来自南京晨报:民国南京诗人胡翔冬,南京大学微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夜读 · 南大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夜读 | 我仍试图用这一切打动你

夜读 | 暂忘想象,专注眼前的秦淮

夜读 · 清明 | 慎终,踏青,省身

夜读 · 四月的诗 | 借一份欢喜给春天

夜读 · 南大 | 斯奈德: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夜读 · 有声书 |《山围故国》——豁蒙楼七老联句

夜读 · 南大 | 《叫魂》

夜读 | 别错过了春天

夜读 · 春分 |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夜读 · 南大 | 神奇女侠的“黑历史”

夜读 | 杨牧:在将尽未尽的地方中断,静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杨勋荣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责编 | 马飞羽

文编 | 许心莹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