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ci. Adv.》:客体诱导下的大环分子无定形态至晶态相转变用于卤代烃异构体的高选择性吸附分离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3-01-2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全球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任务和重大需求,探索并开发前沿吸附分离材料或策略以期降低传统化工分离过程所带来的高能耗、高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且富有基础研究意义的。最近,化学学院、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在该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

设计与合成结构多样化且兼具优良性质和功能的大环分子主体始终是超分子化学与材料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有机功能材料和智能超分子系统蓬勃发展并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柱芳烃/杯芳烃衍生的新型大环芳烃受体的设计开发,成功设计并合成了如拓展型柱芳烃、斜塔芳烃、双子芳烃、精巧型柱芳烃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大环芳烃受体分子,开发了其在晶体工程,吸附分离、传感检测以及药物递送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超分子功能和应用价值(Chem. Commun. 2016,52, 5804;Angew. Chem. Int. Ed. 2018,57, 9853;J. Am. Chem. Soc. 2019,141, 4756;J. Am. Chem. Soc. 2019,141, 12280;CCS Chem. 2020,2, 836;Small 2020,16, 2003490;Angew. Chem. Int. Ed. 2020,59, 2251;Angew. Chem. Int. Ed. 2021,60, 1690;Angew. Chem. Int. Ed. 2021,60, 8967;J. Am. Chem. Soc. 2021,143, 20395)。

在前期的工作中,该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例“骨架精简版的”甲基柱[5]芳烃衍生物,即精巧型甲基柱[5]芳烃(permethylated leggero pillar[5]arene),并进一步在固相条件下实现了对其分子堆积从无序到有序(无定形态至晶态)的精准调控(J. Am. Chem. Soc.2021,143, 20395)。在此研究工作基础之上,该课题组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全溴乙基取代的精巧型柱[5]芳烃衍生物(perbromoethylated leggero pillar[5]arene,简称为BrP[5]L),随后通过客体诱导的方式实现了对其固相分子堆积从无序到有序的精准调控并同时利用该过程实现了对卤代烃位置异构体的高精准式吸附与分离应用(图一)。实验结果表明,无定形且无孔的BrP[5]L粉末可以通过固相主客体相互作用来吸附多种溴代烷烃蒸汽(1-溴丙烷、2-溴丙烷、1-溴丁烷以及2-溴丁烷),进而构筑得到多种溴代烷络合形式的有序超分子组装体。同时,作者发现1-溴代烷和2-溴代烷与BrP[5]L之间所形成的固相主客体络合结构具有不同的键合模式以及热力学稳定性差异,这使得无定形BrP[5]L粉末在1-/2-溴代烷烃位置异构体的吸附分离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图一:
A,B,精巧型柱[5]芳烃衍生物BrP[5]L以及1-溴丙烷、2-溴丙烷、1-溴丁烷以及2-溴丁烷的分子结构;C,D,利用BrP[5]L无定形材料实现卤代烃异构体高选择性吸附分离示意图。

文中,BrP[5]L无定形粉末可以通过绝对无损的固-汽吸附方式分别以98.1%和99.0%的纯度从1-/2-溴丙烷和1-/2-溴丁烷的等体积比混合蒸汽中将1-溴丙烷和1-溴丁烷高选择性地吸附分离。晶体结构、理论计算以及热分析表明在1-溴代烷与BrLP6的主客体键合模式中,一分子1-溴代烷通过多重分子间C-H···p、C-H···O以及C-H···Br相互作用稳定包覆于BrP[5]L的空腔内,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区域主要集中于主体分子的富电子空腔中心。与1-溴代烷和BrP[5]L的络合结构截然不同,BrP[5]L与2-溴代烷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区域主要集中于主体分子的空腔边缘,一分子BrP[5]L可通过微弱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与两分子2-溴代烷进行络合。因此,这种1-溴代烷的吸附选择性机制主要得益于1-溴代烷和BrP[5]L之间更好的主客体尺寸匹配效应以及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优势(图二)。同时,无定形BrP[5]L粉末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再生,并可进行多次循环使用而不降低其对1-溴代烷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表现。


图二:A-C,BrP[5]L分别与1-溴丙烷、1-溴丁烷以及2-溴丙烷的晶态主客体络合结构

此外,文中作者还继续研究了BrP[5]L与传统柱芳烃分子吸附材料BrP[5]A的吸附性质对比,进一步阐明了该材料分子结构与吸附选择性的构效关系。实验表明,BrP[5]A对1-溴丙烷和1-溴丁烷的吸附选择性分别为96.9%和96.0%,低于上述BrP[5]L的吸附表现。晶体结构以及理论计算证明,BrP[5]L更为优异的分离选择性主要得益于其分子骨架结构内可自由旋转的亚苯基单元(图三)。该结构特性赋予了其相对于传统柱芳烃分子更高的结构柔性以及空腔自适应能力,进而带来了更佳的主客体尺寸匹配效应以及客体选择性能力。


图三:BrP[5]L和传统柱芳烃分子吸附材料BrP[5]A的吸附性质对比。

综上,该工作不仅对新型大环芳烃的设计合成和主客体化学应用开发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且有望为大环芳烃分子无定形/晶态/非多孔/多孔材料在分离科学、仿生材料、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突破口。

论文信息
Wu, J.-R.; Wu, G.; Li, D.; Dai, D.; Yang, Y.-W.* Guest-Induced Amorphous-to-Crystalline Transformation Enables Sorting of Haloalkane Isomers with Near-Perfect Selectivity.Sci. Adv. 8, eabo2255.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2255


相关进展

辽大熊英、吉大杨英威、武科大梁峰AFM:超分子大环为碳源的催化材料用于高效电解水制氢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ACS:吡啶共轭柱芳烃 - 从蓝色荧光分子晶体到红光发射配位纳米晶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Adv. Sci. 综述:环境友好型纳米平台在农作物质控,保护和营养方面的应用

吉林大学秦建春教授、杨英威教授团队《ACS AMI》: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和柱芳烃纳米阀门的超分子纳米平台用于真菌的防控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基于大环芳烃的共轭大环聚合物用于高效选择性的二氧化碳捕获和碘吸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NSR:双配体发光材料PHM:荧光增强,并可响应刺激而变色
吉大杨英威教授、汤钧教授团队ACS AMI: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综述:功能材料用于选择性检测和分离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mall综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斜塔芳烃超分子开关双功能化的介孔硅纳米豌豆用于成像与刺激响应药物释放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Matter》综述:基于超分子纳米阀门的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

吉大汤钧教授、杨英威教授《Adv. Mater.》: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的高效聚集诱导发光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Research》:具有强荧光发射、良好稳定性和阳离子选择性的二元超分子组装体系

天津理工大学高辉教授与吉大杨英威教授合作在超分子靶向抗菌方面取得新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 Am. Chem. Soc.》:双子芳烃(Geminiarene)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Matter:基于柱芳烃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基于拓展型柱芳烃的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新型共轭大环聚合材料用于异相催化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共轭大环聚合物的概念

武汉科大梁峰教授/西湖大学周南嘉研究员合作实现了微电子器件的多材料直写3D打印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